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被誉为“友谊的典范”。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在巴黎相聚的那些日子,马克思和恩格斯彼此都给对方以高度评价,作为科学家来说,两人相得益彰,彼此以各自专门研究领域中的知识相互帮助、互相促进。更使他们感到由衷高兴的是,彼此在一切理论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这次会晤后,就开始了两人几十年的毕生创造性的合作,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联盟。正如列宁后来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1854年春季恩格斯又——但是最后一次——打算抛弃商业,到伦敦来从事写作,然而大概那时他必定又已决定长期忍受那可恨的束缚以援助他的朋友,也就是保护党的最大思想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才能实行这样牺牲而为马克思所接受。这献与和接受是出于同等高尚的无我精神的。
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经济上的支援只不过是他帮助这位挚友的一种方式而已。另外,在马克思的很多论文中,有一大部分是出于恩格斯的手笔,而且在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工作的头两年中,马克思写的手稿几乎毫无例外地是由他译成英文的。这些文章多半都以马克思的名义发表,而恩格斯从来没有署过名。为了及时完成翻译或撰写一篇文章,恩格斯常常工作到深夜,以便马克思可以按时把稿件赶上每周一次或两次从利物浦开往美国的邮轮。
分居两地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经常的思想交流和精神交往带来了很多困难。尽管伦敦和曼彻斯特相隔不过大约八个钟头火车的路程,写的信当晚付邮,多半第二天上午就可收到。但对于多年以来就惯于天天晤面,共同在一起生活、工作和斗争的两位战友来说,书信毕竟是多么贫乏可怜的替代品啊。然而这一友谊联盟丝毫未受山水相隔的损害,相反的是,在随后的20年间更为增强了。
两位朋友在一个星期内不曾通信的情况是少有的。从曼彻斯特到伦敦以及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书信往来有时是一天一封或一天数封。有一次通信中断,马克思不能理解事情的原因时,就忧心忡忡地立刻写信询问说:“亲爱的恩格斯:你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最近三个星期,我往曼彻斯特寄了各种各样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
一切使他们焦急不安的事情,必须商量解决的事情以及必须加以深思熟虑的事情,从穷困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到思想中最大胆的飞翔,全部在这些书信中得到反映。在两人的生活和思想上,没有一个领域不曾在书信中谈及。因而这些书信无论在撰写传记还是在理论上都是头等重要的历史文献,成了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友谊联盟的一面镜子,成了他们的科学遗产的宝库。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我们感到失落的时候,朋友会安慰我们;在我们落魄的时候,朋友会默默地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在我们取得成就,获得成功的时候,朋友会祝福我们。朋友,就像寒冬中的一缕阳光,像酷暑的一丝凉风。有了朋友,我们的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将会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