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就是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作的贡献。
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五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
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当时的实业家永利公司的创始人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氨碱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技术落后的旧中国,侯德榜以振兴民族工业为使命,抱着“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的决心,知难而进,为我国的化学技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现在我国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激励着我们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为责任,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