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城市呓语
45985200000035

第35章 鸡肋功名

鸡肋是个很有名的典故。最先知道它,是在演义一类的书上,说曹操杀杨修,是因为他太过精明,曹操想什么,他都知道。这让曹操很不舒服。而且还好说怪话,说“我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此,最后就让曹操杀了。前几年的新编历史剧《杨修》,也取了这一细节。

但翻翻裴注《三国志》,和这出入很大。杨修确实说过关于鸡肋的话,不过不是自比。事实是,曹操在汉中打仗时,有一天突然传出口令:鸡肋。别人都还愣着,杨修却已整装,准备开拔。大家就惊奇,说你怎么知道要撤?杨修说,鸡肋是什么?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就好比汉中这块地盘,所以咱们大王要回师了呀!

这杨修也是太聪明了,他是不是还自比过鸡肋呢?也可能吧。后来的文人们倒是常常说自己是鸡肋,都有些杨修般的自嘲。又说:鸡肋功名。杨万里就写过“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的诗,发牢骚。

功名是一根鸡肋吗?我一直没有认真想过。我一向自诩通达,比如85年那次评职称,一开始没有底,都紧张,系领导还发愁,说小潘你们专业要是只上一个人,可怎么摆得平呀!我说咦?这有什么可愁的,上一个当然上傅英。都以为我说胡话。后来还有人说,嗯,小潘不错。我也不觉得我不错,我只是不怎么看重这个。但我的一个同学却说:潘小平,你的功名心还是很重的!他是一字一顿说完这句话的,我听后,一惊。

恐怕是这样,骨子深处,我也同样有很重的功名心。或者说我可能不重功,但我无法不重名。比如说,我走出去,人家说副教授了吧?我就显出尴尬。有熟悉些的,还会问得很仔细,说傅英呢?她上了?人家总喜欢把我们俩相提并论。我们那小地方,没见过世面,以为我们俩这样的,就是才女。我就嗯嗯啊啊,说调动调动。言下之意,都是调动,把职称给耽误了。可是如果不调动,就一定能评上副教授吗?虚伪性就出来了。今年10月,母校校庆,来了很多人,外地同学问起来,几个当年一起留校的,谁谁,某某系书记,谁谁,什么处处长,都功成名就,末了捎带一问:小潘怎么样呀?很敷衍。人家也知道,我肯定没能混出个名堂,不然不会走路总溜着边。

回去后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爱人也气愤,说潘小平,85年我劝你从政,你还在那玩深沉!那时学校有意让我脱离教学,我说仕途坎坷啊,拒绝了。这都是上了那些狗屁文人的当,说什么鸡肋功名,不求也罢,其实是求不来,才说这种言不由衷的话。近读清人张集馨的自叙年谱《道咸宦海录》,发现他好几次感慨风尘小吏,鸡肋功名,没什么意思,但也没见他挂冠归去;相反,还给顶头贪官桂良送礼,什么貂尾褂筒,平金佩件等等,都很贵重。自己说是“畏其凶焰,不敢稍有疏略”,其实说穿了,也还是乞望保住他所说的“鸡肋功名”。人人都说一个小科长没啥当头,但没当上的想当,当上的不想下;人人都说如今有职称的多如牛毛,没职称的反倒少如凤毛,但评上中级的想上副高,评上副高的想上正高,评不上的,或哭,或闹,或睡不着觉。通脱如我,不也还是一样吗。想想这鸡肋二字,也实在妙得紧,不仅世态人心,让它说尽,而且往大处说,诸如爱情、婚姻、情人、友人、职业、学业;小处说,诸如社会交往、红白庆吊、一件衣服一本书,有哪样不是食之无味,弃之不忍?说起来,生活中如鸡肋的,又何止一个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