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城市呓语
45985200000073

第73章 我们真能读懂米勒吗?

年逾80还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影星谈情说爱,五年中几乎是一天一封情书一口气写了1500封情书的风流老年享利·米勒,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倍受争议的作家,由于过分露骨的性爱描写,他的著作在美国本土被封禁达数十年之久。在西方,他的《南回归线》,《情欲之网》、《性爱之旅》等等,被誉为反叛文学的颠峰之作,他因此拥有“污言秽语之王”的皇冠,而他本人略带示威性的自称,则是“文化暴徒”。

这个“暴徒”的书,在95、96年的中国书市,一度非常非常的“火”。

但我有些怀疑,因为以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我们其实不太能读得懂米勒。作为一个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传统的反叛者,米勒采取的是一种极端的发泄式的反抗方式,他的污言秽语、赤裸下流的性描写,象征了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被压抑的人性,以及对人的自由的寻求。不说理解这样的主题需要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背景,需要对西方现代思潮及超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了解,单是米勒五色杂陈,各种现代派手法大拼盘的语体,就足够习惯于阅读故事的中国读者一瞧的了。

然而读不懂的米勒,在中国市场还是火了。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性”字作怪,很多人读米勒,都是想看看“性”这个在中国讳莫如深的话题,如何在这个美国佬的笔下,被毫无节制地描绘,以至如传言的那样一泻千里无处不在。即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人们通常也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来读。只要高张“性”帜,就有号召力,就不仅东方不败,而且西方不败。加之人的心理,不封不火,一封就火,越封越火,在美国那样开放的社会,尚且被封禁,这对中国读者来说,简直就是挡不住的诱惑!如此这般,米勒就无可阻挡地火起来了。各种版本的“南、北回归线”,一时充斥中国书市,我买了时代文艺出版社一套10本的米勒全集,对他随处可见的性事描写和创新文体,好不容易才坚持读完。

应该说与“性”有关的书,一直是出版商关注的热点。美国历史学家、性学家海特女士的性学报告,在书市上当然也畅销。这真是一部煌煌巨制,男人、女人、情爱三大卷,加起来怕有近200万字。西方社会学的思路,都是大量实例构成的分析,那种阐释性语体,很难有中国人所要求的阅读趣味,阅读愉快就更谈不上了。如果没有“性”的吸引,哪能那么火爆。这就像最早的美国性学专家金西的《金西报告》,虽然也是畅销书,可是内容枯燥,因为所列都是统计数字。前一阵子在市场上出现盗版的上海刘达临教授的“中国当代两万例性调查”,与金西的报告属于一类,也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社会学专著,与一般人心目中的“性”书,风马牛不相及得远了去了。

但无论如何,海特女士和刘教授的性学专著能在书市上畅销,都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中国,“性”一直是隐秘而色情的话题,严肃、科学、光明磊落地讨论性问题,是这类书籍所给予我们的新思路。

何况还有好读而民族化的柏杨,他的题为“食色性也”的两本“纵谈男女”的随笔杂感,新颖广博,浅出深入,更是一套涉“性”有品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