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教师在上课前设计一份教案,在课讲完之后这份教案也就结束了它的使命,只有“载入史册”的命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师是必须要摒弃这种陋习的。教师不但不能“抛弃”这份教案,而且还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订、完善,给予教案二次生命,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这种课后二次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修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是教师教育责任感的体现,而且客观上还能激发教师搞教育研究的热情。
2.坚持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锯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3.请教育专家指点
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在教育理论方面比较落后,因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之上,对于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武装,教师的教学只能是在以往的经验里摸索,很难达到质的提高。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学校应该不定期地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最新教育理念的指导,又阻止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
4.写教后记
一堂课将过去了并不代表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5.进行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三)教育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方法是什么?任何一种理念只有落到操作层次,才具有实践意义。教学反思也不例外,当教师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后,可以使自己在教学后有序地进行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
1.多质疑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对每一节课我们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教师要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处学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做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长年累月,自然水到渠成。
2.常归纳
过去的经历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甚至在记忆之处,而我们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我们的经验日积月累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夜。反思记录不宜庞杂冗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做到有感而发。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篇课文整体内容作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做记载和探讨。建议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
3.换位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4.对比反思
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应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作为教师,应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评议反思
从时间上看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一个阶段考试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掌握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还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形式上看可以是个体的回顾,也可以是集体的交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青年教师来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和专家专业化的点评,指导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过程的调控、练习设计等,摒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老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这种“互听、互评、互动”的反思活动。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推广,不少教师使用的课堂全程录像的“影像反思法”值得借答。
要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就必须养成在每一节课之后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写好教学反思,必须做到“精、短、快”,以便及时把感悟、亮点、遗憾等记录下来,指导今后的教学。这样,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也促进教育科研健康地发展。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还要做到以下四个标准:
第一: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第二:具有鲜明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
第三: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第四: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宛如源源不断的“飞瀑”,必能造就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丰硕的教学成果之“深潭”。在当前课改背景下,还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做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新生代教师。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我与课改的约定》一文中写道:“每天,我都要拷问自己:今天,你学习了没有?做了没有?写了没有?我觉得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现代教师,才能跟得上课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