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评分方式的弊端
评分是用分数来评定的学生成绩。所谓“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这就证明了分数在一些师生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行评分方式弊端很多:分数只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量化形式,它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明确、具体、全面的反馈与矫正信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改进与提高;评分滋长“为分数而学习”“为获得高分而奋斗”的消极心态,使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评分制过分强调竞争,不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分数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分数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现行的评分方式是非教育、反教育的。就是说,它不仅无助于学生人格成长与学力成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评分方式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考试和评分成为诸恶之源。这里试举述若干表现。
第一,现行的评分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陷于极其狭窄的领域,而评分结果却被视为学生整体的表征,或是学生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因此,许多学校教学活动陷于狭窄的领域,牺牲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现行的评分方式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将学生在某一期间的学习成果加以排序,确定学生之间的优劣关系,带有综合判定的性质。这无助于教学活动自身的决策与改进。因此这种评分起着种种意义E的排序的作用,丧失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性的作用,对学生乃至对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颠倒了教育与评分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为教学而评分,而是为评分而教学。因此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考分当成目的,并把它凌驾于真才实学之上的倾向,不过是对学问的真正价值的扭曲的社会态度的反映。与其指责评分本身,莫如清理家长和教师所拥有的价值观,以避免误用更具意义。
上述问题造成了应试条件下难以医治的痼疾:偏重于应试能力的训练,而不顾及所设学科的认知性、情意性能力的培育,使实际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均衡。这种失衡,不是我国教育的特产,可以说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病。
改革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动力掌握程度和发展水平所实施的实质性的判断。评价重在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为防止出现差生,保证95%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为此目的,评价强调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使课程、教材和教法都能适合学生的基础个性。形成性评价为长善救失提供依据,使师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采取适合于各个学生的矫正措施。
从评分走向评价,必须改革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变片面评分为全面评价
传统的评分只反映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情况,而科学的评价则从身体、心理、文化诸方面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多年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取消形式化的分数,进行实质性评价的主张。这实质性评价就是全面评价。阿氏认为,实质性评价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他还摸索出实质性评价的3种形式: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国内外不少学者主张,把评分与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利用评分的形式,评分充实评价的内容;能用分数表示的就评分,不能用分数表示的就写评语;在评分的同时写出评语。不给学生不及格的分数;不引导学生追求高分;防止滥用分数,特别要防止把分数当奖励或惩罚的手段使用。
二、变评分为评语
在美国,有的小学试行一种完全取消不及格,只报告学生学业进步情况的评价制度。上海市实验学校在一、二年级试行“无分数教学”,经过3年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没有分数约束下学习,师生心情舒畅,教学质量不但没有下降,一些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出乎意料的发展较好。
三、变只注重评定结论为注重评估的过程
过去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给出对学生的结论性意见。现在注重平时评估的过程,不断激励着学生的发展使评估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
以形成性评价代替评分。不是等学习结果出来以后再给以评分,而是把评价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边教学,边评价,边矫正。以单元形成性评价为主,把诊断学生认知前提的前置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鼓励性评价,以评促学。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不论先后,不论优生差生,同样肯定;对中差生特别注意在全班表扬,颁发进步奖,及时家访或向其家长报喜。对第一次测试情况下成绩不好的学生以第二次平行测试成绩为准,使差生产生一种通过努力同样可以得到好成绩的期待感。
平时考察与阶段评估相结合。提供平时观察、评估记录表。平时要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经常性地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在平时评估的基础上做好阶段的评估性工作。评估重在促使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激励作用。
四、变单向性的报告为多向性的评估
过去只由教师评定后向家长报告,现在的评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的方法进行多向的充分交流信息的评估。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包括:能通过看书、教师评讲和提供的正确答案判断自我答案的正误;能借助教学目标找出自身的知识缺陷和错误的原因;能准确地估价自己的学习水平;会根据评价信息制订矫正和发展性学习方案,使自己的知能缺陷得到及时补救。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学生问相互评价的机会,并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经常反思和评价自身学习的习惯。
五、变单纯的百分制量化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苏州市是这样做的:
1.量化类
(1)体检情况显示原始数据。(2)学科课程中考试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采用百分制。
2.等第类
(1)学科课程中考核类学科(体育、健康知识、思品、自然、社会、劳动、计算机)采用等级制。分优、良、及格(体锻项目为达标)、较差、差5个等级。(2)有关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及参加各项活动情况采用星制,即“好”——4颗星;“较好”(稍有不足)——3颗星;“尚好”(有明显失误)——2颗星;“较差”(有严重问题)——1颗星。
3.记实类
各项竞赛获奖情况,爱好和特长,特别表现记载等项记载实际情况。
4.信息交流类
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状况及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希望、建议等,教师、学生家长都可通过书面语言作交流。
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百分制与等级制都属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制度。百分制注重单一的分数评价,追求评价的“精确”与量化。把分数作为惟一评价标准,其结果就是使老师、家长、学生围着分数团团转。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取得高分,搞题海战术,对学生加强机械性训练;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请家教,搞陪读;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放弃个人的兴趣爱好,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而取得高分的人,是否能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有的高分的学生思想品质未必合格,高分低能现象常被发现,因此注重单一的分数评价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个复杂的问题,存在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因素,又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科学的学业成绩评价必须建立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既要注重当前的学习状况,又要为其今后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的导向机制。等级制评定办法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等级制评定的特点是一种综合性的、激励的、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既能反映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又能反映其今后发展趋势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评定的办法。它在内容上不仅要关注教育对象在认知上的发展,还要关注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平时,注重发展的状况;在评价结果上,要消除或淡化心理压力,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学业成绩实行等级制评定的范围包括必修课和活动课。其内容分为认知、情意和兴趣爱好特长3个部分。认知含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情意含态度和习惯两个方面。
各学科学业成绩评定的结果用等第评定和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表示。认知部分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的考查予以评定,用等第表示。其中,语文、数学学科采用4个级等第,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其他学科采用3级等第,即:优良、合格、不合格。一、二年级的情意和兴趣爱好特长部分,由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简单的描述性评定。三年级至五年级的情意和兴趣爱好特长部分,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评定。前者既要用等第表示(各学科均采用3级等第,即良好、一般、较差),又要用描述性评定予以补充。后者全部用描述性评定说明。
实行等级制评定,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法:
考查和考试相结合。考查以日常为主,重在平时的考察、了解,力求小型、分数、随堂。考查和考试可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实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
等第评定与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等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元的,不局限在定量的等第评定上。可测可评的尽量量化评价,可测度不明显的,如情意的评价,可用描述性评定的方法,进行模糊的定性评价。但要把握评价语言的正确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对大部分学生唤起情绪,满足其精神需要,同时要消除少数后进学生的自卑心理。
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对学生学业评价中的情意部分,可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再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汇总学生评定结果,加上教师对其的评定意见,用等第评定和描述性评定两种方式予以表示。让其明确自己受到肯定的方面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在实行等级制评定的过程中,不允许用任何形式将百分制评定换算成等级制评定。
实行“等级制评定”,对学生采取激励的评价,对教师要求却更高了。首先,要求教师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充分认识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转变观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其次,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是全员全面的教育,教师必须树立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观。特别要偏爱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学会掌握激励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再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评价学生应从他的原有基础出发,以学生的纵向综合发展为主。还有,要熟悉掌握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