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概述
一、课题教研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是伴随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产生,以及教育实践的逐步深人和教育理论的逐步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进步而不断革新和完善。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人们往往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对其教育效果会进行自然的观察和原始的总结,以便不断改进。那时的观察和总结往往是无计划的、不自觉的,而且是零散的、低水平的;通过观察获得的新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总结也不可能有文字上的描述和概括。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教育实践日益深入,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积累并丰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为教育家们自觉运用,文献法、历史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如古代孔子、朱熹等教育家运用的主要就是观察研究和经验总结。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曾有效地推动了古代教育研究,但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还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和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因此,当时所采取的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科学研究的水平。
欧洲“文艺复兴”后,研究方法逐渐重视假设和实验。实验方法最早以力学形式为工程师所应用,但明确看到科学实验的重大作用并最先系统研究实验方法的是英国的培根。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指出,科学应当是实验科学,要打破中世纪那种宗教式的思辨枷锁,就应当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造成经验和理性的职能真正合法的婚配。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17世纪以后,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各种科学方法也相对独立发展。其他科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为以后教育研究定向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从19世纪前后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教师实验运动迅速开展。例如1763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实验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实验;1825年英国欧文创设移民区“新和谐村”进行教育实验;1896年,美国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美国桑代克把动物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上,还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有严格的实验验证。随着测量工具的发达,统计方法的进步,又为教育实验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从此以后,教育实验作为一种比较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教育实验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教育实验的影响下,纷纷建立教育实验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陶行知创办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此外,教育调查被重视并走向规范化。例如19世纪末美国的斯坦利·霍尔采用问卷法进行教育调查。而且教育统计以及其他教育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教育调查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途径。
二、课题调研的基本概念
教育调查研究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各种方式方法,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了解,收集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求其本质和规律。
(一)教育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活动,而不是盲目的活动教育调查研究十分重视课题的选择,确定研究的具体目标;其次,它要求对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即根据已知的事实、经验或者理论,对问题作出某种推测;然后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假设”,制定一套具体的研究计划,并且按照计划的规定加以实施。例如,考虑到教学技术在现在教学中的运用,它对于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革,教师如何更好地来运用已知的教育教学技术,研究者可以把“教学技术在现在学校的运用情况”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研究人员在学习理论和考察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假设”:
“教学技术中硬件的运用更加受到重视”;
“教师在运用教学技术时没有理解其核心内容”;“教学技术的运用并不理想”;
依据这些初步的假设,研究者可以设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
(二)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客观性
教育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用科学的方法,按一定的研究过程探索规律的活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都不受主观的影响。为了达到客观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的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此外结论必须是从事实中科学地概括出来的,而不是主观想象出来的。调查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一般性的文章,不一定经过什么科学研究活动,有的只不过是发表一些感想、感觉、心得、体会、看法、建议、叙述、描绘、讨论、评论等等而已。这些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不能称之为科学研究。
三、课题调研的功能
关于教育研究的功能,这是一个既遭受诸多诘难,又予以了诸多应答的命题。如近二十年来国外不少研究者将教育的功能定位于预测、叙述、解释等,国内有些学者则针对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现状,指出其功能应定位于反映与解释、预测、观念改造、工具功能、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自我调控等功能。笔者认为,这些定位虽然较为全面,但却不免笼统。因为正如前面所述,教育研究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研究活动其功能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对其功能的定位也应区别对待。
(一)批判与终极教育理想的构建
这一功能主要通过对教育哲学命题的研究而得以体现,这是与哲学的功能紧密相关的。“对现实关系的审视与批判,对未来终极理想的追求与构建往往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的非常积极的内容,也是哲学的重要功能。”正是哲学的这种功能特性决定了以它为基础的教育哲学命题研究的功能,即在无休止地对现实教育的审视与批判中追求终极的规范性。这可以说是教育哲学家的存在价值之所在,也是教育现实不断改进工作,逼近终极的教育理想的驱动力和诱惑力。
(二)对现实的揭示与解释
教育科学命题的研究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它既不应去构建终极的价值理想,也不用直接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和指导;人们对它的惟一要求便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纷繁芜杂的教育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告诉人们现实中的教育‘活动规律和存在状态是什么,进而对各种现象作出客观的解释。同时,教育科学家还要力图告诉人们历史上的教育是什么及未来的教育可能是什么。
(三)为实践立法
如前所述,教育哲学命题只对教育的终极价值作规范,而无直接具体的规范,教育科学命题则应严守价值上的中立。因此,这种纯理论的话语体系,与实践群体在对教育诠释的话语体系上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则为实现这二者沟通起了桥梁的作用。即它基于教育哲学与科学命题的研究成果构建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模式、原则和方法,为实践立法,直接规范教育实践。
(四)对教育理论的鉴别、调适与反馈
这一功能主要体现教育实践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育实践理论及个体的丰富的操作经验对行为的反思。具体地讲,首先教育实践者要对已提供的若干应用理论进行鉴别,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其次,选中的理论模式也并非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必须在个体实践中进行调适;最后,实践人员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地总结并向理论界提出新的课题。这时候便是研究者与实践者,两类不同活动主体合一的特殊状态。
四、课题教研的作用
教育研究的群体至少应包含四部分人:哲学家,其他社会、自然科学家,专门的教育理论研究集团及教育第一线实践人员。他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从各个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教育进行研究,因此使教育研究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魏冰认为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教师认为参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们在实践中不辞辛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时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教育思想不明确;教育方法不对;教育管理水平低。
但是这些仅仅靠几个报告,读几篇文章,是不能够改进的。教师参加教育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青浦县经过多年的研究,采用经验总结和筛选的方法,归纳出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四条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比较落后,除很多客观因素之外,主要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有些研究脱离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调查研究的最大优点就是将自己研究的基点放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而推动教育实践的改革。因此,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调查研究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五、课题教研方法概述
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不了解教育研究的不同方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去做一些教育调查,但不同的研究方法将会使调查者在设计调查的时候更加敏锐、更富有洞察力,同样也会拓展调查者对于所要调查问题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平时,当我们阅读一些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普通老师很难理解的术语,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教育调查研究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其实在任何领域都是一样,都有一些专业的术语。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意义之后,就会认为教育调查并不十分难,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事情。在我们真正开始做调查之前,不妨先熟悉一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步骤以及基本方法。在我们开始写报告之前,也可以参考一些好的报告的样式,这些对于我们的调查是十分有用的。
观察法开展课题研究
观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外界事物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研究中称为观察法。它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对研究观察的对象不加以控制,不干扰其正常的行为和生活,根据选择的对象和范围对事物加以观察。
一、观察法的特点
获得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是观察法最重要的优点之一。任何一个用观察法来做研究的人都会认为观察法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细心的选择与测试是必须的,而且观察的技巧也是通过实践获取的。可是,一旦熟练掌握了这个技巧,就会发现观察法可以揭示小组或者个人的特性,而这些特性是其他方法所发现不了的。访谈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可是揭示的仅仅只是人们怎样理解发生的事,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事。在许多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直接的观察,或许比人们说的更加可靠。它对于发现人们是否言行一致或者表现的方式就如他们所认定的那样非常有用。问卷或者访谈中所获得的资料都是被调查者通过回忆或者经历来提供的,被调查者对于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总会故意回避或者想不起来。而在观察法中,调查者可以随时发觉行为的变化,并通过笔记记录下来,甚至通过录像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观察者通常是与观察的对象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这就避免了在问卷或者访谈中互相陌生而产生不理解的情况,那会使得调查的资料有所不真实而且被调查者有可能不合作。
观察法的另一主要优点是行为发生在它的天然环境里。同其他主要的资料搜集技术相比,观察法较少有反应性。调查法依赖于对一套有限问题的言语回答,这种方法会在所试图研究的资料中产生偏误,以致资料成为该方法的产品,而不单纯是对一种现存经验现实的测量了。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法,不必像访谈员那样与被调查者每天的活动和职务争夺宝贵的时间以进行访谈。观察人员能够在受观察者的天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通常能够进行比调查或实验为期较长的研究。这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对象对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可能记忆不清,而观察人员是在事件正发生的当时对他们进行研究的。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观察法的优点同时也可能成为其缺点。不可控制是其主要的缺点之一。观察法是在天然的环境下进行观察的,观察者不能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控制,因此,对许多的变量就无法控制。此外,观察法对得出的结论难以分析和评估。通过观察法获得的信息难以编码和分类,面对数以百计的材料,研究者比较难以从中归纳和分析。与访谈者和问卷者相比,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比较不错,但是这往往更加容易使得观察者在观察的时候更倾向于主观情感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数字。而且观察法的获准访谈比问卷更加困难。
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主要有两种主要的观察法类型:参与性观察研究法和非参与性观察研究法。
在参与性观察研究法中,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当作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利用这有利的条件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他可以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记录下他的经历。在这种观察法中,观察者可能会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某个集体中,为了使自己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员。这种观察法往往是非结构性的,也就是说,观察者对于观察的项目和步骤并不能预先确定,他们没有测量表或者图表。他们观察事件、情况、行为,会在事后马上写下他们的所有发现。因为假如你作为教师也是观察者的话,你无法一方面拿着测量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