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狂状元:俏公主素手擎天
4609400000183

第183章

我看着那人的背影,脸上的神色,依然是微微含笑,扬声笑道:“玉同尘只嫌自己名声太大,兄台所言,未免抬举了!”这个家伙,是指责我故意制造新闻热点,让自己始终不淡出公众的视线。这句话一落下,肯定有书生会在心底嘀咕,以为我真的是那样的人。这家伙,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败坏我的名声!

报完名之后,回到风行烈家中。东门一行人已经搬到风行烈的小院子里去住了,我也索性搬过去,大家住在一起。风行烈也软磨硬泡,终于取得父亲大人许可,一块住进那个小院子。这些都是闲话了。

会试如期举行。理论上说,会试之前的检查更为严格,不过说实话,我现在是大兴朝的大名人,大名人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占些便宜的。就说这个检查吧,我只是微微一笑,伸开了双臂,那小吏就连连摇头说道:“玉解元是不用检查的,玉解元还用得着作弊?”我准备了几个月的迷魂术,居然一点用场也没有派上。意外之喜啊意外之喜。

三场考试,一场经义,自觉作的平平无奇。尽管也有些不落俗套的言语,但是想想大兴皇朝多的是皓首穷经之辈,这样的言辞,也不过是落一个“清新不俗”而已。史论一场,却是我所熟悉的。写了半年的《资治通鉴》,已经将历史弄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其中最重要的题目,居然是谈论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段历史是我最熟悉的,当年混网络论坛,有关这两场大战的论调,没有阅读过十万也有八万。再加上做万金油教师的时候,也曾唾沫横飞给学生分析过这两场对外战争。课本上的论调,那是集中了后世之人主要精华的论调,也可以适当引用,是也不是?当下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了五六千个字。

最后一场是策论。策论相当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是考试的关键。题目很简单,《论边关策》。

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了皇帝的意思。也是,这些年突厥两次挑衅,已经将皇帝陛下给惹毛了。皇帝陛下想对突厥用兵了,所以才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思忖了一番,才郑重落笔。我知道要讨皇帝喜欢,一定要写如何御敌如何御侮之类的内容。只是那样写一堆空话,能解决问题么?只有一堆空话的策论,算得上策论吗?

真正的策论,一定要写出实际内容,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内容。哗众取宠的论调,经不起推敲的论调,都入不了考官的眼,更不用说要博一个会元了。嗯,说实话,玉同尘如果写出这样一篇空洞无物的文章来,我也要看不起自己啊。天下第一才子,就这么一点水平?

是的,有前面两场考试做底子,有自己的名声做底子,即便这场考试中我写了些陈词滥调,我相信,我也能考中进士。但是,我要的是会元!

有了这个会元,我就能……

不经意之间,又想起那张脸孔——我已经发誓,从此不见他。只是,我必须给他一个交代,我必须……

考场之上,我将自己的嘴唇咬出了血。这就是结束了,我必须给一个圆满的结束!

思路,一瞬之间飘远。随即,我强逼着自己收回了思路,将那个人的脸孔,关进角落,然后在上面挂了一把大锁。

将他的面影,锁进我头脑的监牢——从此,不再提审,彻底遗忘。

收回了思路,再次回到了题目上。

夏州庆州的时候,也曾与各位将军谈论御敌之策。都说关外少数民族,就像是割不完的韭菜一样,春风吹又生,究竟没有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熟悉历史的我,更是清楚。那关外的少数民族,赶走一个又来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猖獗,它们的几度入侵,几次将汉民族的文化割裂,让这个古老而强韧的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五千年历史上,泪与血流成了河。

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历史?

怎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边关的少数民族问题?

我想起后世的清朝。后世的清朝,他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对付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族,是两手策略:一手是和亲,怀柔,另外一手比较绝,那就是用梅毒与花柳病,让这个强悍的民族,生生的被阉割。

那样的策略,摆不上台面,摆上台面,也入不了考官们的眼。要知道考官中,或者有正人君子,万一我的文章落入正人君子的眼,那我就死定了。

我又想起后世。开发大西北,其实就是一种民族融合策略。这个策略看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几十年间,边塞没有大乱。

民族融合?

汉民族向来是一个自视甚高的民族。更何况现在正处于汉民族的上升时期。朝廷之中,说不定也有腐儒,将这种民族融合策略,看做是自低身份——该怎么写?

又想起北宋。历代以来,宋朝算是军事上比较弱的一个时代,但是整个北宋,百姓却是最为富裕的一个时代。那时,北宋的君王们,对边塞的少数民族,采用的策略是“养狼政策”,也就是花钱将边塞的一群狼给喂饱,让这群狼耽于安逸,慢慢的退化。当然,北宋的策略是见效了,辽国当真被养成了一群狗,但是辽国变成狗之后,女真这群狼长大了。

这种策略也摆不上台面,因为皇帝陛下现在满门心思对突厥用兵,我这样写,肯定让他老人家不满意。

怎么办?

第一,要出奇制胜。第二,要能解决问题。第三,最要紧的,是要稳妥,不能走纯粹的险招!

想着这场考试的重要,手中的笔,竟然渐渐沉重——是的,我一定要写,而且要写出最好的文章!

从来没有过的沉重压力,压在我心上。时间一分一秒的挪移着,我看着边上的沙漏,再不动手,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那沙漏,是莲妃娘娘的赠送……莲妃娘娘,居然与十多年前,那滩鲜血,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不要复仇——母亲说不要复仇——复仇——那样沉重的词汇,让我不能呼吸!

时间来不及了,我咬着嘴唇——我不能再开小差了!

其实,头脑之中已经有了思路,但是,我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写!

这个策略,非常新鲜。这个策略,如果实行的话,我相信也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个策略,一定能取得大多数有识之士的认可,这个策略,如果写下来的话,就有中会元的希望!

因为我的策略,是超出这个时代的,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

然而……这个策略,在腐儒的眼中,却有可能成为“大逆不道”的罪证!

这场考试,主考官是我的先生,他不会将我黜落,但是——假如各房的考官,不将我的卷子送上去的话,主考官也不能将我的卷子提出来重新审阅!

也就是说——我写了这篇文章,有可能取得极高的名次,也有可能,第一关就被黜落!

这是一篇才子文章,不是异常稳妥的状元文章——

我是要会元,还是要进士?

要么是好名次,要么连进士也中不了!

不经意之间,那个面影,又从我头脑的监牢里逸出来——

我狠狠的将那个面影塞回监牢,提起笔来,动手!

在这篇文章里,我先回顾了之前的历史。从西周的边塞游牧民族写起,一直写到现在。主要陈述了一件事实:即便将西北这些贫瘠之地上的游牧民族击溃甚至灭族,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一个民族的灭绝必定会带来另一个民族的崛起——除非汉族自己占领这块土地。而汉族百姓,又多嫌弃这块土地贫瘠,不愿意搬迁。

既然这样,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我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论调:养狗驭狼。简单的来说,就是先用一定的军事手段将边塞的最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打惨打痛,让他们心服口服。再挑选这个部落中听话的人作为首脑,帮助他们驾驭其他部落,帮助他们抑制其他部落的崛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适当的采用怀柔策略,比如和亲,比如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当然,这个资助,绝对不是丧权辱国的求和,而是用借贷的方式,让它成为套在游牧民族头上的一道枷锁。与此同时,可以采用“文化侵略”的方式,让西北的少数民族崇仰汉族文化,以汉族常用的思维方式来思维。

与其让边塞大片土地无主,不如将他们控制在自己所熟悉的游牧民族手中,让自己所熟悉的游牧民族看着,以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为了避免一条狗养大了之后会反噬主人,我在策论之中,还提出,我们应该注意,将西北的土地划分出势力范围,多培养几个代言人。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让他们互相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