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狂状元:俏公主素手擎天
4609400000214

第214章

秋如意吃了一惊,当下急忙将东西都收起来,说道:“这些药等闲是不能用了。”

我淡淡的笑:“那些毛皮衣服,等闲也是不能用的——其中两件,我认得,是吴王殿下用过的。带到鄯城县去,压箱底罢。”

香墨两人已经收拾好了行礼,次日早上,就在一群书生的送别诗中,踏上了马车。当马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略略有些怅惘,随即,却是另外一种心绪充斥着我的内心——

外面的世界,我来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五月正是收麦子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一群收麦子的精壮汉子,一个个赤着上身,四脚八叉的坐在大树底下,喝水,吃饭,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又有头上缠着毛巾的妇女小孩,拎着一个篮子,趁着男人吃饭的功夫,跳进地里,收拾着地上的麦穗。间或有淘气的孩子,大呼小叫的,在田野之间跑来跑去。

孩子是永远不知道烦恼的,坐在大树底下的那几位却不一定。休息够了,谈论起今年的好收成来,就有几个年轻汉子,喜上眉梢。却又有老成的人,苦笑道:“先别欢喜太早了。麦子打下来,先给家里人吃两顿饱饱的麦饭,落进肚子里去是正经。”

却又有年轻人笑:“大成叔这是怎么了,今年算计下来,交了租子还有好几石剩下呢,生活总得细水长流,不能暴饮暴食啊……”

那大成叔叹了一口气,说道:“丰收的年份也见过几个,但是再丰收,又能有几个粮食落入我们自己肚子里。租子也就罢了,官府的赋税,也是见到丰年就涨。再加上那黑石山上的,那日月山外面的——每年总是将粮食给折腾完才算完,既然这样,不如早一点先吃一点进肚子里。”

一个年轻人还要说话,却听见一个孩子大叫起来:“有人来了,有人来了。很年轻漂亮的相公,居然还背着剑……”

大树底下的一群人,听见孩子大呼小叫,当下一齐往大路的那边看去。

却见大路那边,徒步走来了三个人。率先一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肤色白皙,眉目如画。背上一把长剑,还有一个大包裹。后面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肤色黝黑,眉眼之间,别有一种刚毅的气息。身上也是一个大包裹,一把长剑。两人都戴着书生纶巾。最后跟着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书童,挑着一箱子书,气喘吁吁,额头上全是汗。书箱上,居然也横着一把剑。

那走在最前面的少年,停下了脚步,去拿书童身上的担子。那书童却不肯。那青年笑了一笑,也停下来,径直走过去,将那书童身上的担子抢了过来。看着这样的情景,大树底下的一群人都禁不住赞叹,那大成叔就说道:“是一个爱惜奴才的好主子。”

一行人就往这边来了。来到大树底下,那少年先上前一步,就要行礼。众人这才看清,果然是一个美貌的少年!

眉眼清秀也就罢了,更难得的是,这少年眉宇之间,竟然隐隐的渗透着一种温润的气息,就像是一块美玉,让人不自觉的自惭形秽。唯一值得奇怪的是这个少年,这么热的天气,衣服领子还是扣得紧紧的,将个脖子捂了个严严实实。

大树底下的一群人,见那少年上前行礼,四脚八叉的,横七竖八的,当下都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那大成叔是见过世面的,当下还礼,说道:“这位小哥。”

那少年上前,笑了一笑。这一笑,却是让在场的几个人,都觉得眼前一亮——面前的人,竟然有这等丰仪!

少年笑笑,开口问道:“这位大叔,请问一下,去鄯城县该怎么走?”却是标准的京城口音。

见这样一位美貌少年向自己问路,大成叔不觉手足无措,讷讷说道:“就这里往前面去就是了……”

却有边上的年轻人,笑着说道:“这两位公子,你们可是游学的书生?这里是有路去鄯城县,不过路却偏僻,不太好走——你们走错了,应该在前面沙家集的时候,往西边走,不是走这边。”

那少年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们也知道的,不过是想见见小路风光,于是就走这边来了。”

听这样说话,大成叔不免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你年轻人不懂事!这年头,走大路还要搭伴走呢,你们三个人,就这样走小路?身上虽然挂着一把剑,但是碰到要紧事情,依然没有用!”

那在地里跑来跑去的孩子,见那三个行人上这里来了,当下都好奇的跑到了树下,围着三个人好奇的张望。其中一个孩子,就怯怯的问那个书童:“大哥哥,你的剑……给我看一下好吗?”

那书童笑着将剑拔出来,给孩子们看,笑道:“手可别碰,锋利着呢!”

这边在看剑,那边青年已经开了口,笑着问道:“老人家,这话怎么说?”

大成叔见两个读书公子这样客气的问话,不觉兴致来了,笑着指了指边上铺着麦秆的地儿,道:“坐下来说话,我老人家慢慢告诉你。”自己先一屁股坐下来。

那少年看了青年一眼,先坐下来了。就坐在麦杆子上。那青年略略皱了皱眉头,也坐下来了。那少年笑道:“老人家,我们是游学的年轻人,不知道这里的情况的。果然很凶险么?”

那书童已经将剑收起来,却从箱子里找出两个水囊,递给少年与青年。少年接过,拿在手里喝着。那书童又拿出一个水囊,自己也喝了起来。

大成叔摸着胡子,苦笑道:“鄯城县地方,本来就不是好地方。你们书生家啊,游学应该去好地方,京师啊,江南啊,去这些地方来做啥子?这地方,两个要紧的,千万要小心。一个是就在这附近的黑石山——”

那书童插嘴说道:“黑石山山路难走么?”

一群人都笑起来。就有一个孩子说道:“这位小哥,你不知道,黑石山上,有坏人。前些日子就曾下来抢东西,将我们村子里二狗子家都烧了。”

大成叔说道:“黑石山上的头领,寻常也不会经常下来抢劫我们附近的百姓。他们最喜欢抢劫的是附近的商旅。不过这一两年来,商旅都绕道走了,也没啥好抢劫的了,于是也来抢我们普通百姓的了。唉,前些日子就来我们村子里闹腾了一场。虽然没有伤到什么人,但是房子却烧了好几间,活的牲畜也抢走了,别的也罢了,最心疼的是牛老汉家的老牛,居然也被牵走了。这下割完了麦子,马上要夏种了,却拿什么来耕作?”老人倒地话多,絮絮叨叨起来就没完。

那少年问道:“黑石山上这么一群强盗,朝廷官府不管么?”

大成叔摇头,说道:“黑石山情况……可真复杂了。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朝廷官员,就连黑石山强盗老巢在哪里都不知道!这且不说……更何况……”大成叔的声音停顿了一下,随即说道:“鄯城县里头,缺县令已经有五六年了。这县城里的大小事务,就由县尉大人与县丞大人一起掌管。那县尉大人与县丞大人——好像都……”声音再次压低了几分,说道,“都收着黑石山的年礼呢,怎么会拼命剿匪?而那鄯州将军,却忙着对付吐谷浑和吐蕃,哪里愿意在这里多花时间剿匪?”摇头叹气道:“这日子是没法过了。如果不是户口难以搬迁,真的想要搬走。这里地虽然不少,种出来的东西却不归自己……”

大成叔说着话,却听便将另一个青年说道:“大成叔,现在就好了。我那娘舅,前些日子都托人来说,要我帮忙在这附近买几十亩地,打算将家搬过来呢。”

大成叔啐道:“你那娘舅,糊涂了不成?居然还想到这里来买地?”

那青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笑道:“娘舅倒不是糊涂了。说是最近得到了朝廷的邸报,朝廷已经将县太爷派来了!”

周边一群人都笑起来,其中一人说道:“我们鄯城县这个情况,就是派十个县太爷,也不见得有用。”

那青年得意洋洋道:“你们现在可不知道了吧?朝廷邸报上说,这回朝廷派来的县太爷不是别人,是天上的文曲星!”

大成叔笑道:“文曲星?能考上举人都是文曲星了,文曲星多了去……我们鄯城县也有不少文曲星呢,怎么不见有用?”

那青年啐道:“大成叔,你们都不长脑子!文曲星——我们大兴朝,其他人还有资格称做文曲星吗?能被我们称呼做文曲星的,就是只有一位,大兴朝今科的文武双科状元!”

一群人都是呆了一呆。片刻之后,大成叔才说道:“二愣子,你个羊羔子,敢来骗我们老人家不成?那玉状元是何等人物,文曲星下凡,前后五百年都难得一见的人物!皇帝陛下这么宠爱他呢,怎么舍得将他给派到我们这边远地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