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狂状元:俏公主素手擎天
4609400000258

第258章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不说话!

于是,我抬起头,微微笑着,说道:“这位大人,指责在下邀宠?”

脑子却是在急速运转,我下一句,该说什么,该怎样说!因为脑子在急速运转,所以我说话的语速极慢,“不知这位大人,何以这样说?”

语速很慢,那就是一个原因,我要拖延时间!

拖延我自己的思考时间!

心中还在思考,却听刚才那个声音,丝毫不加思索:“本官所说,已经很明白了,难道还要本官再说一次?”声音里却是隐隐带着嘲笑的意味。

我听见,低低的笑声响起来!

我的脸已经有些发白,知道面前这个大人,已经知道我无话找话的本意,因此不许我拖延时间了。还好人跪着,脸色发白也没有人看见。当下深深吸了一口气,正要说话,却听见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来:“张大人身不居政事堂,却如何知道玉同尘奏折的行文风格?本官倒是想要请教。”

那及时响起来的声音很熟悉,正是陆望远陆宰相。松了一口气,嗯,先让陆相与这位冒出头来的大臣,先辩驳一番再说。心中对这位陆宰相,可真是感激非常!

那大臣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陆望远冷笑了一声,说道:“皇上!政事堂奏折,管理有法。非政事堂之外的人,得知奏折内容,一定是奏折泄密。奏折内容,乃是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请皇上,现在就将张弥松拿下,交付有司审问,一定要查清奏折泄密的真相!”

张弥松的声音里已经有几分惊惶:“皇上,臣也是……”

我松了一口气,生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这位陆相爷,不与你讨论这个什么献媚不献媚的事情,就问你从何而知道奏折之事!

要知道,皇上现在最痛恨的就是奏折泄密案件。可是偏偏我那个奏折的事情,天下皆知了,根本没法找源头。其实,源头在哪里,皇帝与群臣都是心中有数的,不过——那位手中有兵的国舅宰相,人人都拿他没办法。

现在一个蠢蛋跳出来,拿着奏折说事,还不是给皇上一个突破口?只听见皇上冷笑了一声,说道:“好!张弥松,你居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足以说明,你或者沟通了宰相,或者沟通了宦官。既然这样,就先去大理寺,将事情说明白再说!”厉声吩咐:“侍卫何在,先将人拿下!”

皇上疾言厉色在拿人,下面一群臣子,寂静无声!片刻之后,才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皇上,臣有异议。”

这个声音我熟悉。我听得明白,那是胡宰相的声音。胡楚城——我咬着这个名字,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匍匐在我的脚下!

这位胡宰相,又上了政事堂了?几个月之前被皇上摆了一道,现在……估计是皇上需要这位胡宰相出来,平息他自己导演的一场戏。唉。

胡楚城的声音很清朗:“皇上。我们今天廷议之事,乃是玉同尘倡议改革税法、扰乱朝政之罪行,而非讨论张弥松大人得知奏折之事。皇上想必也知道,这税法之事,谣言一出,天下惊惶。而即便是朝廷官员,见民间如此惊惶,也难以安枕。中外俱是如此,而有关税法改革的倡导者玉同尘的故事谣言,更是满天飞。或者其中有玉同尘熟悉之人,将玉同尘平日奏折的内容,泄露出来,也未可知。就因为此事,就断定张大人沟通宰相、沟通宦官的罪名,未免过了。何况现在主要,乃是议论玉同尘之事,皇上……不应该轻重倒置。朝廷之上,当堂拿人,只恐百官禁口,不是廷议之道。”

胡楚城的话——人人都听得明白,这叫做强词夺理。消息是我身边的人泄露出来的?鬼才相信!

那胡楚城这样说话,偏生皇帝也没有办法反驳,当下说道:“张弥松先站在一边,等下再交由大理寺问罪!”

胡楚城赢了一局,当下含笑说道:“皇上,其实臣觉得,张大人方才的指控,也颇有道理。玉同尘身为臣子,就该严谨端正以面君,才是为人臣之道。而他的奏折,却是风花雪月,无所不谈,这就有献媚的嫌疑了,这样的臣子,皇上还是疏远的好。”

绕了一圈,这个胡宰相又将话题给绕回来!

我气得牙痒痒,而边上,也听见了陆相那不是十分平顺的呼吸声。

两位宰相当面pk,陆相吃亏!

而且……这位胡楚城胡宰相,就这么几句话,居然连皇帝也批评上了!

他的话里,明着是劝谏,其实却是暗含着讥讽!其中隐含着的意思,就是:皇帝啊,您宠信邀宠献媚之臣,您……可不大配做这个皇帝!

这样不阴不阳的话,不要说我们的皇帝陛下受不了,随便换个皇帝,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唐太宗,估计也受不了!

当然,皇帝受不了只是小事,大事是……我的前程!

就在那一瞬间,我脑中电光石火一闪——有了!

即便是那样的罪名,我也能有理由为自己开脱!

当下抬起头,朗声说道:“皇上,臣有话说!”

就在那瞬间,我看见了皇帝的目光中掠过一丝惊喜,随即我听见了他的声音:“你有话就说!”

“皇上,臣有几句话,先要向胡大人请教。”先确定打仗的目标,我打仗的目标是胡大人,与皇上无关。也不等皇帝陛下回答,我就先侧转身子,面向着胡楚城:“胡大人,请问一下,您阅读过《诗经》吗?”

我这话一问出来,整个大殿,全都哗然!

问一国宰相,读过《诗经》没有?这话……真的不可思议!

胡楚城脸色铁青,冷声说道:“这个问题,本官拒绝回答!”

“原来胡大人连《诗经》都没有读过。”我微笑,叹息,说道,“难怪……”

一瞬之间,我听见了无数摇头窃笑惊叹的声音!

我当然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在笑什么:玉同尘——居然一本正经的说:堂堂一国宰相,连《诗经》都没有读过!虽然说,胡大人拒绝回答,这容易让人误解,但是……玉同尘这样说,明摆着,就是要涮胡楚城的面子!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一个暴怒的声音响起来:“玉同尘,你……敢说什么?”接着是一只大手,伸到我面前,很显然是想要将我揪起来——还好,这位宰相大人还没有被我完全气糊涂,手伸过来又停住,硬生生的收回去,接着听到胡楚城的声音:“皇上恕罪,臣……失仪了。”

成功的将胡楚城激怒,我也不觉有些得意。当下微微一笑,说道:“胡大人原来是读过《诗经》的,却是下官误会了。”

我一本正经的说话,下面的一群臣子,实在忍不住,却又因为胡楚城的关系,不敢大笑出声,所以,我耳边听到了无数奇奇怪怪的声音。那是很多人,竭力要将笑声给吞回肚子里是憋出来的声音。

我相信,这样憋下去,迟早会憋出几个暗伤来。不为己甚啊不为己甚。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不能再涮胡楚城了。我叹了一口气,说道:“胡大人既然读过《诗经》,当然知道,传说之中,收集整理《诗经》的人是谁了。”

胡楚城怒道:“本官当然知道!”话音出口,脸色却突然变了一变,他知道我要说什么意思了。

我笑了笑,说道:“是啊,胡大人当然知道,当年收集整理《诗经》的人是谁,正是孔圣人!孔圣人居然花大工夫收集整理《诗经》,居然还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文字,呈在庙堂之上……圣人的行为……好像……好像也很过分?”我弱弱的说着,是一脸的怯懦与无辜,“圣人的行为……似乎比我更过分?居然连男欢女爱的词句,也收集起来了……”

现在,我耳边听不到惊呼的声音了,也听不到抽冷气的声音了,我感受到的,就是无数诧异的眼神!

是的,诧异!这个玉同尘到底非同一般,居然能从圣人身上找到理由来!

“风雅颂,赋比兴,乃《诗经》六义。”现在说话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那是我的先生张潜渊张大人,“《国风》内容,虽然在寻常人眼中看来,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奏于庙堂之上,却有考证民风之效。君王久居庙堂之上,远离民间,对民间一切,并不清楚。而即便是出身民间的读书人,久居书房之中,对于民间的一切,也是相当陌生。圣人收集这些诗章,广为传播,并不为谄媚,而是为了让君王与天下的的读书人,真正的了解民间。”张先生声音里带着隐隐的笑意,说道,“所以臣以为,玉同尘奏折,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其中深意,却与圣人当日收集整理《诗经》相类似。如果因此判定玉同尘献媚邀宠,是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