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读本
46115500000015

第15章 拉动消费扩内需——农民家庭消费(1)

“塌塌厦子漏漏房,家家户户都缺粮,穿的补丁踏补丁,盖的被子大窟窿。”这是解放前陕西洛川的写照。2008年,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村民不仅住新房,很多人还买了汽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民圆了几千年的梦想:温饱有余,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其实,幸福生活早已超越了梦想:彩电冰箱、手机宽带、私家轿车、海选村官……60年来,农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农民的衣服是补丁摞着补丁,而今,西装革履早已不再新鲜。平板电视、自动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不再稀奇。

农民消费结构也变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居民用于吃和穿的开支占到全部生活费支出的90%以上。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的比值)下降到了43.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达到了小康水平。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表现为:生产是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目的和归宿。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因此,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才能拉动内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我们还要告诉大家家电下乡政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惠,在消费中我们应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呈现

一个农民的小账本和大变化

谭业君,53岁,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普通农民。对自家一年的收入和开销,老谭有记账的习惯。9年来,大到卖7万斤水稻,小到买袋盐,他记下三大本账。

2001年:5470元“饥荒”,各项税费负担达1726元,人均288元。

2002年:吉林农村税费改革,老谭家一年减负342元。

2003年:净挣2万多。

2004年:国家在吉林率先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每亩地得到补贴67元。这一减一增,使谭家每年增加收入近4000元。

2008年:老谭启用的新账本第一页写着“上年结转存款29660元”,如果算上当时未出售的2007年秋粮,实际余额已经超过了13万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老谭账本上记录的家庭消费也越来越丰富。肉食、水果成了日常消费,彩电等大件家电基本置备齐了,电话也安上了,小儿子还用上了手机。

对未来生活,老谭充满信心,俺正憋劲攒钱准备买台大型收割机呢,这样咱的收入还能再高一截儿,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知识采撷

人要生存,就要消费。衣食住行都是消费行为,都需要从消费品市场上获得。

消费品,是指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方面消费需求的物品,市场上提供的各种商品,例如家电、食品等,有关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产品或者劳务都可以称为消费品。消费品按照人们的生活需求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品、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按照消费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品、社会消费品按照自然属性和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实物消费品和劳务消费品;按照特定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消费品、衣着消费品、住房消费品等等。

消费品市场,是提供最后的、直接的生活消费品的市场。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既让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得到实现,也让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

家庭消费,又称居民消费或生活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

按照消费的内容,家庭消费可以区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物质生活消费,主要是指吃、穿、住、用、行的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主要是指学习、休闲、娱乐费用,子女的教育费用等各种消费。劳务消费则是家庭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如理发、修理、旅游、搬运等。

按照消费目的又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起码的物质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家庭生活用于满足人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所需要的消费,就是发展资料消费;家庭生活消费中,能够满足人们享受的物质生活资料消费、精神产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统称为享受性消费。它是指人们在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费。这种消费在家庭生活消费中伸缩性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一系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消费有了更多的渠道。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有“三套马车”,即扩大国内市场、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促进农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启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和重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偏重于投资和出口的问题,在农村更为明显。因而通过政府干预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就成为必然选择,直观的例子就是家电下乡。

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农村市场。我国最大的低收入人群与最大的国内市场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着力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农民朋友要扩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消费。一是智力消费。“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增加教育投资,参加培训,购买书籍,学习先进经验,杜绝愚昧的封建迷信活动。二是健康消费。目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使家庭消费陷入困境的情况很多。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病才去治不如运动提前买健康。要转变健康观念,不吸烟酗酒、不赌博吸毒、不暴饮暴食,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三是养老消费。这不仅是购买保险和储蓄,而且是在年轻时就建立自己的“养老银行”,提高养老能力,延长劳动年限,如承包荒山、鱼塘、果园,办农家乐等,为养老提供保障。四是科技消费。当前不少地方出现了“农家盖房设书房,学习科技致富忙”的好现象。学习科学种植、养殖的致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创收的能力。

政朿平台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