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读本
46115500000023

第23章 老有所养共和谐——农村养老保险(1)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老有所养”一直是千百年来亿万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储蓄养老的功能出现逐步减弱的趋势,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老有所养”这一理想的正确途径: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逐步推开,农民将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领取养老金,相对中国农民而言,这一政策出台的意义,堪与2006年正式取消延续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一一农业税相提并论。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有关“新农保”的相关知识以及党和政府出台的关于“新农保”的方针政策,掌握参加“新农保”的条件和程序,熟悉“新农保”报销的要求和方法,增强参加“新农保”的自觉性。

案例呈现

“新农保”是解除农村老人后顾之忧的保护伞

家住密云县穆家略镇南穆家略村的王书安,今年62岁,王大娘1996年就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2005年开始每月领到养老金374.20元。谈起当时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事,王大娘说“1996年刚听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心想它跟保险公司跑保险的没啥区别,说得天花乱坠,不就是想从老百姓手里弄钱花吗?后来听镇负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同志详细介绍、宣传,才渐渐地明白了,农保的最终目标是为咱农民的老年生活着想,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每月有几百块钱的零花钱用,生活有着落。所以,当年我就用儿女给我的零花钱和我自己给一个单位做饭的工钱先试着入了一笔两千元钱。以后呢,每当手里有些钱,我就入上一笔,有时,一年入一次,有时一年入两次,这样,我到2005年时,也够60周岁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了。利息不算,本金整入4万元,每月发给我养老金374.20元,每年能领4490.40元。农村人说养儿防老,可儿女孝顺也难免有一时不方便,他们又都有自个儿的一家子,过日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还是趁着能挣点钱的时候,先入农保吧。”

知识采撷

所谓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农村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新农保”是属于农村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社会福利性质。

“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集体补助难以落实。所以,政府财政投入尤为重要。“新农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发展“新农保”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国家根据财政的承受力、农民缴费能力、当地消费水平等,合理测算待遇水平,根据平均寿命和保险精算原则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费标准,适时调整养老金领取标准;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新农保”基金管理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和养老保险关系实行转移接续,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1987年开始试点,1992年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进入低迷时期。2003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人们把2003年以前的农村养老保险称为“旧农保”,2003年以后的农村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新、老两种养老保险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统筹范围不同。“旧农保”是区县级;“新农保”是省级,缴费水平、待遇年龄、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全省统一。二是养老金待遇组成不同。“旧农保”待遇完全由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新农保”待遇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财政补助为大头。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新农保”最终将发展成城乡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政朿平台

1.1987年3月14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探索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

2.1991年,国务院决定民政部组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6月,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3.1992年,民政部制定下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基本方案》提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保险对象及缴纳、领取保险费的年龄;保险资金的筹集;交费标准、支付及变动;基金的管理与保值增值;立法、机构、管理和经费;理顺关系,稳妥处理与部分现行养老办法的衔接等方面的内容。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对其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基金以县级机构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按国家政策规定运营;保险对象达到规定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总额计发养老金。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51号)中指出,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即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养老工作再次得到新的重视。十六大以后,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

6.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3)113号)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7.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主要是加大地方财政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筹集机制和以个人账户统筹调剂为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200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

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9.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8处提到了保险,其中除了继续重点“关注”农业保险外,还首次出现了“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度”。

10.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对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了系统部署。

11.中央〔2006)5号文件就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规定: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明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累计、接续的政策。

12.北京市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部分内容摘要)。

参保农民缴保费的时间、数量

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