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4625000000100

第100章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弗莱明

第四篇第九章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弗莱明

青霉素,是广泛使用的一大类药物,是由微生物产生,能杀死或抑止病菌的生长的物质

。在漫长的医药发展史中,人类发明了难以计数的各种药物,它们不断地更新换代,为人类

战胜邪恶的病魔助上一臂之力。然而有一种药物至今仍药效不减,风行天下。它就是杀灭病

菌的灵丹妙药青霉素(英文音译又称盘尼西林)。它具有广谱的抗菌功能,副作用少,且不

易使病菌产生抗药作用,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视为“神药"。目前为止,约有两

千种抗生素,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发现,但是在庞大的抗生素家族种,资格最老,现在使用最

广的是青霉素。

弗莱明是以青霉素的发现者而载入史册的,于194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一定要抓住机遇——这是弗莱明成功的秘诀。

弗莱明于1881年8月6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他父亲经营一个

小农场,而这个小农场只能勉强供养他们这一个大家庭。弗莱明在那里上乡村小学,

后来在基马尔诺克上学,最后进入伦敦综合技术学校学习了很短一段时间。但是不久,由于

家庭的收入微薄,迫使他又离开了这个学校。他在船舶业里当完学徒之后,不得不去服义

务兵役。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他就有了献身于医学的愿望。

弗莱明开始是在圣·马里医院的伍学高等学校里学习。他在当大学生时就已经发挥出惊人的

工作热情,并得到很多学习奖赏。在1908年通过国家考试以后,他仍旧留在大学里。他的目

的是更好地熟悉细菌学的研究方法。他同大学校长赖特一起,致力于广泛的细菌学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研究被迫中断。弗莱明在各种不同的军医院里工作,他到处都不得不

确认,用于避免伤口感染的药物都不符合他的想法。虽然这些药物外用时能够使伤口消毒,

但它进入血管,很快就破坏血细胞。

因此,弗莱明希望找到一种既能帮助身体产生防御作用又不致使身体受到损害的物质。战后

,他在圣·马里医院里进行实验,全心致力于研究杀死葡萄球菌的药物,即能杀死使伤口感

染发生危险的病菌的药物。

弗莱明的实验中,一直用几十只培养皿中培养着葡萄球菌,这是他做药物试验的对象。每天

他照例要把几十只培养皿中的培养物观察一遍,看葡萄球的生成情况,看使用某种药物之后

有无效果。虽然这些葡萄球菌令人生厌,但是为了研究,还必须好好照顾它们。

一天早上,费莱明发现有一个培养皿中培养的葡萄球菌被青霉菌污染了,这是他发现青霉素

的开始。微生物培养物被杂菌污染,这本是司空见惯的事。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细菌,也有很

多真菌孢子,培养过程中稍有不慎,它们就会侵入。费莱明的实验室条件并不好,很小,东

西很拥挤,隔离设施也不完备;房子陈旧,不断有灰尘下落。尽管他尽力防止,培养物被杂

菌污染依然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被污染的培养物倒掉,重新进行培养。但是

,这一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物,弗莱明却没有马上倒掉。他发现在那个青霉菌斑点的周围,

有一个透明的区域。内行人都知道,这是由于培养的葡萄球菌已被杀死了。

弗莱明一下子兴奋起来:难道是青霉菌可以杀死葡萄球菌?我不是正要寻找杀死葡萄球菌的

药物吗?天赐良机,不可错过!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弗莱明继续培养受青霉菌污染的培养物,发现透明的区域逐渐扩大,最后整个培养皿中的葡

萄球菌都被杀死了。弗莱明开始集中精力研究青霉菌的抗菌作用。他把青霉菌在肉汤中大量

培养,然后将不含青霉菌的过滤液加到葡萄球菌培养物上,结果,葡萄球菌被杀死,这表明

抗菌作用并非来自青霉菌本身,而是来自青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将滤液逐步稀释,稀释到800倍时仍可以杀死葡萄球菌,表明青霉素的杀菌能力很强,很低

的浓度下依然可以杀菌。那么,青霉素对人畜有害吗?弗莱明用兔子做实验,即使青霉素的

浓度比可以杀死葡萄球菌的浓度高出许多倍,兔子仍未出现不良反应。

看来青霉素是很理想的抗葡萄球菌的药物,下一步工作是研究如何浓缩和提纯青霉素,否则

就不能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是,所有提取青霉素的试验都失败了。在困难的条件下,弗莱明

坚持不懈地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他一再寻求助手及经济方面的支持,但每次都遭到

英国政府的拒绝。因此,弗莱明在他还没有分离出这种有价值的物质时就结束了他的这项工

作。他把他的成果发表在《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里。

在伦敦的生物学家耐斯提克试图重新进行青霉素的分离工作,但他的工作也毫无结果。在青

霉素研究暂时停顿之时,化学合成杀菌药物有了重大进展。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多

马克发现百浪多息(偶氮磺胺)有杀菌能力,这是最早的磺胺药。

百浪多息的杀菌能力经广泛试验得到了肯定,它的生产工艺又不太复杂,与合成化学染料相

似,许多国家都有能力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不愿资助青霉素研究了。

这一停顿就是十年。

幸好青霉素没有被埋没太久,弗莱明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他的成功。

对青霉素的重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残酷,武器杀伤力更大,伤员人数自然也大大增加了。

细菌对百浪多息抗药能力不断增强,这就迫切需要研制新的效力更强的抗菌药物。

法国微生物学家杜伯克多年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因为一

方面含有大量病菌的尸体进入土壤,另一方面病菌能否使土壤相应增肥还未能确定,所以杜

波克就试图寻找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1939年,他分离出最早的抗生素——短杆菌素(又名

杜波克酶)。

同一年,弗洛里和蔡恩在牛津成功地析出当作钠盐的

青霉素。1928年,弗莱明还不承认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冷冻干燥法。溶解在50毫升肉汤里

正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霉素数量,被确定为一牛津单位。1941年,青霉素第一次被使用在一

个被葡萄球菌传染的人身上。这个病人尽管有短时间的好转,但还是死去了,可供使用的青

霉素量只有3克,这太少了。弗洛里和蔡恩继续试验,直到他们使用了更多量的青霉素,这

一次他们成功了,非难和否认的声音听

不到了。但是还有一个难题,就是青霉素的制造太麻烦,而且费用昂贵。为了治愈一个病人

,必须制造和加工1 000升霉菌溶液。以至于英国报纸《利刀》写道:“青霉素是无与

伦比的,但是得不到它。”

青霉素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拨出了大笔研究经费,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聘请了许多科

学家共同研究,用空军从世界各地采集泥土,从中分离青霉素产量高的菌株。青霉素就终于

可以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了。

1945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了对研制青霉素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三个人:弗莱明、蔡恩、弗罗里

弗莱明在颁奖仪式上致辞时说:“青霉素的发现是一个机遇,我的功绩在于没有忽略这一发

现,并且继续追踪研究它,这是我作 一个细菌学工作者多年追求的目标。”

弗莱明讲得好!青霉素的发现确实是一个机遇。许多重要科学发现也都是靠机遇,即在观察

和实验过程中偶然碰上的发现。碰上机遇可以说是运气好,但是碰到了能不能抓得住,那就

取决于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了。

有人反对弗莱明是靠机遇发现了青霉素的说法。他们说:在弗莱明之前就有人遇到了培养葡

萄球菌被青霉菌污染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因此发现青霉素。弗莱明能发现青霉素,靠的是他

有敏锐的判断力,并有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深入研究的精神。

这种说法实质上是在讲如何才能抓住机遇。

巴斯德有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什么是“有准备的头脑”?那就是要具有丰

富的知识,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要善于发现不一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