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4625000000024

第24章 拯救大熊猫——谈生物多样性

第一篇第二十三章拯救大熊猫——谈生物多样性

大熊猫性情温和,憨态可掬,是中国的国宝,目前只有1 000只左右,分布在13个熊猫

保护区,面积共5 830平方千米。1974年和1983年熊猫栖居地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

牵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拯救大熊猫运动由此兴起。从那以来,到1995年,

统计表明,国家共拨款4 400万元,抢救了46只熊猫,人工繁殖存活了54只。

像大熊猫这样种群数目很小,并且还在进一步缩小的物种,就属于珍稀濒危物种。把大熊猫

所在环境划为保护区,对其中的所有生物均加以保护,就称为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

属于自然生态,不允许人类活动干预破坏。为什么要用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濒危物种呢?我们

知道,生物时刻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环境,生物的环境因子除了阳光、空气和水等无机因素外

,也包括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食物链是其中最基本的关系。一般而言

,食物链中各级营养者的动态平衡关系,只有在没有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干预下才能实现。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兔子是1859年由英国人带进澳大利亚的。由于没有天敌

,兔子在澳大利亚大量繁殖,其生活区域以每年95千米速度向外扩展,所经之处,植被都被

破坏,严重影响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直到1950年引入一种疫病才控制了兔子数量。兔子的故

事不仅告诉了我们人类的干预可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证明了一个物种的发展是与其他生

物尤其是与其食物链的生物种群密切相关的。它们往往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保护濒危物种并不能只靠精心照料它们就可以办到,必须通过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同样,

濒危物种的消失,也可能促使其他物种的消失,保护濒危物种的本身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彼此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

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它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

的基础,也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目前,地球上大约有10 000万种物种,其中只有150万种动物、33万种植物、6万种微生物已

经被命名或被描述过,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

野生生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许多野生生物为人类提供大量食

品、药材和工业原料具有潜在的科学研究价值。

仿生学就是研究和模拟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及其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人们从鸟、兽、昆虫等

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中,悟出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并模仿制造出相应的产品。例如,苍蝇

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一般的飞机都做不到。这是因为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了一对哑

铃形的平衡棒,平衡棒不仅能够调节翅的运动,还能及时地校正身体的姿势和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们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现在,这种精密仪

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新式飞机上了。

大多数医药起先都来自野生生物。世界上很多药物都含有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或

者利用天然化合物合成的有效成分,如止痛药吗啡、可卡因,治疟疾的奎宁,分别来自罂粟

植物、可可树、金鸡纳树等。野生生物也是医学上病理、生理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在人类

征服癌症、艾滋病的过程中,小白鼠、猴子及猩猩等作为实验模型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经亿万年进化的野生生物还是人类珍贵的基因宝库,是维持基因多样性的基础。人类培育

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能缺少天然物质资源,因此野生生物有极为重要的生产价值。

如人类所有的食物都来自野生物种的驯化,人类已利用了大约5 000种植物作为粮食作物,

其中不到20种植物却提供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粮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维系,一旦这些

物种再发生灭绝,农业灾难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

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

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尽管现代生物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我们还不可能创造出物种。我国著名农业专家袁隆平等人培育的高产

杂交水稻,也是通过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出来的,而且每年都得育种。“灭绝,便无可挽回

。”一根小草目前看来不值一提,明日可能就是无价之宝。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稳定

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

有10~3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随之消失,更放大了物种灭绝的危害性,所以每

一个物种的消失必将减少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的余地。从全球来看,物种丰富的

生态系统无疑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产品。

人类是怎样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呢?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但他们

只能服从大自然的意志,使用石头、树枝作为简单的工具。

生物多样性还不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的历史可能一直持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

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加速,尤其是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巨大创造力驱

使人类加速掠夺生物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虽然人类创造了大工业

、大农业,发展了高技术,但是,他们同时也创造了物种单一性,创造了以破坏自然和谐为

特征的城市生态、农业生态等。人类创造的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竞争的一个结果就是,几十亿

年间形成的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在不断丧失,也

就是说,地球的许多其他居民的情况不很妙了。目前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物达4万余种,

平均每天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这些结果预示着什么?它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有更多的物种濒危和灭绝。这种可预期的

生态灾难将直接动摇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里有几个数字,它摘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利教

授的一本新书《自然服务》。数字告诉我们:人类吃的食物当中有1/3来自昆虫授粉的农作

物,每年有440亿吨废物是由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处理的,农业生产增产的50%归功于自然

界各种生物的帮助。这就是说,如果物种再这样继续消失下去,我们人类终有一天可能会发

现自己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有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爱金如命的财主,洪水来时只捡了

金子逃跑,洪水困住他,他虽然有金子却没有粮食,最后还是饿死。恐怕我们谁也不愿做这

样一个捡了金子丢了性命的蠢人。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签署了“生物

多样性”公约。我国政府也在公约上签字。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但是由于自然生态的严重破

坏,近50年来已有200种植物灭绝,物种消失速度非常迅速。据199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

计划统计,在我国主要生物的濒危物种中,哺乳类有94种,鸟类183种,爬行类17种,两栖

类7种,鱼类398种,高等植物1 019种。促使物种消失的并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破坏,

也包括人类的非必需地猎取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