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地理拾趣
46252300000019

第19章 海洋、海湾、海峡、海岛趣闻(4)

科隆群岛是一群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满布砏峭壁和火山堆。然而这里却栖息、生长着很多世界稀有的珍奇动物,其中最为奇特的要算大海龟了。这些大海龟可以长到1米多长,200多公斤重,背上可以驮一两个人。龟的性格都很温顺,喜欢生活在海岸边草丛里,以仙人掌作主食。193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发现岛上到处都是大海龟,就给这个群岛取名为“加拉帕戈斯”,意思就是“龟岛”。

大蜥蜴也是这里的奇特动物,有陆生的,也有海生的。陆生的有1米多长;海生的比陆生的数量多,身体也比陆生的大,灰黑色的身子拖着一条很长的尾巴,样子很像恐龙。据说这种大蜥蜴的始祖产生在中生代,现在只有科隆群岛才有这种动物。

在这个靠近赤道的群岛上,竟然还生活着只有严寒的极地才能生存的企鹅、信天翁、海豹等动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极地出发的秘鲁流经过这里时,群岛被“浸”在冷气流中,形成了既干燥又凉爽的气候,从南极海域伴随着寒流前来旅行的企鹅、海豹等“游客”,也乐意在此安家了。

1835年9月,达尔文乘着英国海军考察船来到此岛考察。

也发现这里的动植物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发生变化,如生活在各个岛上的同一种鸟类和海龟的形态和习性大不相同。这个发现使他认识到自然也能对物种进行选择。为他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达尔文,在岛上建起了达尔文的半身铜像纪念碑和生物考察站,这个岛又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

除科隆群岛外,非洲东部印度洋上的阿尔达布拉岛也是一个举世著名的龟岛。在那里,大约生存着15万只大海龟(象龟),它们体长2米,体重200多公斤。

蛇岛

在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港西北25海里的茫茫大海上,有一个翠绿色的小岛。这里人迹罕至,却是一个蝮蛇的王国。

蛇岛名叫礁腊岛,当地人唤作“蟒山岛”或“小龙山岛”。

岛长1360米,宽730米,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岛上小山起伏,最高峰的海拔只215米。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间长满花木和野草。每年春秋两季常有大批候鸟前来落脚。岛上的岩缝和穴洞中,栖息着1万多条蝮蛇。

蝮蛇一般长六七十厘米,最长的有90多厘米,有着一套适应环境的本领。它们的身体灰褐色,爬在岩石上如同石头的缝隙,盘在树枝上酷似枯干的枝条。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还养成了既冬眠又夏眠的习性。当岛上的气温到达5——9℃时,就钻出来捕捉蛙、鼠、鸟类等食物,因此别的小动物在岛上就很难生存,侯鸟成了蝮蛇的主要猎食对象。

这个蛇岛是在1957年的一次科学考察中被发现的。人们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惊险的场面。蝮蛇觅食时,下体弯成压紧的弹簧状,三角形头部稍稍昂起。一旦发现猎物,头部像箭头一样立即射向目标,靠近它的鸟类很难逃脱这种突然袭击。

鹰和蛇的搏斗更为惊心动魄。鹰盘旋于高空,不管蝮蛇如何伪装,都逃不了它那犀利的眼睛。它一发现猎物,就会疾如迅雷地俯冲下来,对准蛇的要害啄去。蛇发觉敌人就会立即迎击。彼此的生死存亡,取决于一瞬间的战斗。

蝮蛇的毒汁、胆、肉、皮都可入药,是宝贵的的野生动物资源。蛇岛已被列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

烟草岛

多巴哥岛是南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二大岛,位于西印度群岛南端的大西洋上。岛长42公里,最宽处也只有11公里,形状狭长,像一支雪茄烟。而且岛上盛产烟草,因此岛的名称也就叫作“多巴哥”,意思就是“烟草”。

多巴哥岛的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东北部峰峦起伏,西南部地势平坦。岛上椰林处处,鸟语花香;沿岸沙滩松软,水清见底,热带鱼在珊瑚礁间游来游去,充满热带风情。岛东北端的小多巴哥岛上,栖息着不少羽毛艳丽、能歌善舞的极乐鸟。

岛西南沿海的布科礁有着远近闻名的“海底公园”。多巴哥以自己独特的景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

神奇的夏威夷群岛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中心,面积1.7万平方公里。由大小20多个火山岛、珊瑚岛组成。其中较大的岛屿有8个。

夏威夷岛是群岛的第一大岛,以火山奇观著名。岛东南部高1247米的基拉韦厄火山是一座终年都不休息的活火山,几乎天天都有熔岩喷出。那炽热的熔岩流好像一锅沸腾的钢水,上下翻滚,形成了长4公里、深130米的“火湖”。当火山活动较为剧烈时,熔岩就从火湖的边沿流出,形成壮观的熔岩瀑布、熔岩河流,甚至熔岩喷泉。当地土著居民把这个火湖叫作“哈里摩摩”,意思是“永恒的火焰之家”。到了夜晚。火湖向天空中喷出的熔岩泉就形成了迷人的“节日焰火”。飞溅的熔岩还会凝结成头发般的细丝,当地人称它们为“火神的头发”。

在基拉韦厄火山的西部,还有一座高达海拔4170米的冒纳罗亚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岛火山。

这两座火山虽然经常喷发,但并不猛烈,熔岩的粘稠度小,流动性强,不易堵塞通道,因而就成了人们观赏火山的好地方。

在本世纪初,美国就把这里列为“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瓦胡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三大岛,全岛长64公里,宽42公里,面积1554平方公里。夏威夷州的首府——火奴鲁鲁(檀香山)就位于瓦胡岛上。瓦胡岛的南面就是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考爱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二大岛,它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号称世界“雨极”。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684毫米。岛的东北坡是全岛降水最多的地方,每年有350天是雨天。

可是,仅隔一条山岭,考爱岛的西南面却是一片沙漠,年降雨量不过460毫米,还不足东北面的4%。更为神奇的是,人在这些沙丘上走动时,沙丘就会发出“汪汪”的叫声;如果在沙滩上奔跑,就会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天气越干燥,声音越大。科学家正在对这些奇怪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

夏威夷群岛上的这些自然奇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有数百万人来这里旅游。

夏威夷群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航海、航空的必经要道,穿过太平洋的海底电缆也经过这里。因此,它又有“太平洋上的十字路口”之称。

智利的复活节岛

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65平方公里的小岛——智利的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和奇异风情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复活节岛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基文于1722年4月5日首先发现,当天正值基督教的复活节,故得此名。岛上的居民则称它“拉帕·努伊”,意为“石像故乡”,也有人称它“特皮托·库拉”,即“世界的肚脐”。小岛东距智利本上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就象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该岛是个火山岛,呈三角形,三座较高的死火山分立在岛的三个角上,小火山则遍布小岛各地。这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湿热多雨,年平均气温约22℃。

复活节岛上最吸引游人的是遍布岛上的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岸上。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背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半身像造型生动,高鼻粱、深眼窝、长耳朵、翘嘴气,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饰有贝壳镶嵌的眼睛;炯炯有神。

据考证,这些石像绝大多数出于岛北端的拉诺·拉拉库火山,均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而这个时期岛上现在居民的祖先波利尼西亚人还未登岛。因此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它们是如何被安置在这里的?一直是个谜。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纳是全岛最富魅力的风景区,除一排威武的石像外,金黄色细沙滩绵延不断,岸上茂密的棕榈树呈现出一片热带风光。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石像”景点。

印度洋的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是一个美丽的岛国。它宛若一朵浮在蔚蓝色海面上的莲花,又如一块镶嵌在碧绒上的宝石。斯里兰卡南北长434公里,东西宽225公里,总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这个蛋状的岛屿有着独特的热带风光,悠久的佛教名胜,被誉为“赤道天堂”。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中国古书称为“狮子国”,已有千年历史。这个岛屿地处赤道附近,北隔保克海峡和印度次大陆相望、扼东、西印度洋航道的要冲,有“印度洋的钥匙”之称。

这里四季常夏,终年葱绿。茶叶、橡胶、椰子号称斯里兰卡的“三宝”。“锡兰”红茶,色正味醇,享有盛名。斯里兰卡和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三大茶叶出口国。

“斯里兰卡”在梵语中是“宝石”的意思,这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在岛上任何地方都可挖出璀璨的宝石来。因此,斯里兰卡的法律严格规定:除了正常的耕种活动外,非经政府许可,谁都不准动土。斯里兰卡出产22种宝石,如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其中最为珍贵的叫“猫眼石”。这种宝石平时碧绿剔透,光照时则出现猫眼的幻象。虽然斯里兰卡是个农业国,但仍有100多万人从事宝石采掘、加工及贸易。宝石是斯里兰卡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鲁滨逊漂流地

18世纪的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描写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好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鲁滨逊虽是小说中的人物。但确有其原型。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塞尔柯克本是英国军队中的中尉水手,苏格兰人。1704年,他乘着装有16门大炮的英国船只经过马斯地岛时,被遗弃在这座孤岛上。同时抛下的还有一支马枪、一张吊床和一部《圣经》。塞尔柯克从此就沦落在这个没有人烟的荒岛上。白天,他和海马、山羊为伴。入夜同海狼、松涛同眠。

他经常伫立在山巅,眼巴巴地望着茫茫大海,希望能发现一只船只,带他重返家园。就这样度过了四年又四个月,直到1709年,才被英国的杜克船队搭救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