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46281800000016

第16章 福特在上班第一天就会见黄镇,并给毛泽东写信

福特说,我有许多反对承认红色中国的朋友

当他作为总统第一天坐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星条旗下开始履行总统职权后,他第一个召见的原政府内阁要员就是亨利·基辛格。

他要留用基辛格做国务卿。

这可见他对基辛格的器重。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他很明白自己的弱点。

当过橄榄球运动员的福特身体当然健壮,看上去似乎挺有魄力,其实他为人和蔼,还缺乏领导能力,特别不擅长外交。在其经历中,除了在“二战”中作为海军军官在太平洋海战中与日本人作战及战后进行了不多的海外访问旅游外,就没有什么国际交往的记录。他的交往范围,更多是与密执安州有关的老乡们及朋友们。这样,外交领域就成了他的最薄弱的方面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对能干的博士基辛格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尼克松。

他在担任副总统时,在谈到外交政策时,他会说到他现在每天凌晨就收到12页或更多一些的每日世界情报。在谈到越南、柬埔寨时,尽管他不排斥重新轰炸的可能性,但他也会把国会不可能支持美国军队到印度支那去的情绪告诉尼克松:“我们再也不需要越南了,也可以不要柬埔寨,虽然落入共产党手中是很遗憾的。”

当副总统时,在一次会见中,他也谈到中国。他说,他最有意思的一次旅行是国会领导人1972年到红色中国的访问。他与民主党领袖博格斯一起访华后,就说过:“我们两国的人口加在一起超过十亿——接近人类的三分之一。因此,努力达成相互谅解和尊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而且当然也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

福特还谈到了周恩来。他觉得周恩来是一位令人神往的优雅的、机敏的主人。他还说:“他是深谋远虑的、坚强的,对各方面的情况非常了解。”

在场的福特夫人说:“我深信周懂得我们讲的每一个英文字。”

对方问:如果你是总统你会谋求和红色中国重新建立关系,会告诉基辛格,去把关系建立起来并访问北京吗?

他说:“不会。根据我23年来反对这样做的记录,我不会这样做。我大概会不情愿这样做。不过我赞同这项政策,并且我希望在时机到来的时候,我会抱着充分灵活的态度来听取像基辛格这种人所提出的理由。

而且我必须说,在这23年中,我在两党内有许多反对承认红色中国的朋友。如果我得到基辛格肯定会提供的论据,我希望我过去所抱的固执政策可能会变得灵活起来。”

在这次谈到外交政策、美中关系及基辛格的时候,他明白地表示,他非常尊重基辛格的才能。如果他当上总统,他会要求这位哈佛大学教授继续担任他的杰出的国务卿的工作。

这时候,基辛格正式接替罗杰斯任国务卿只有一年时间。

不擅长外交的福特仍然重用基辛格

一年前,1973年8月22日,在尼克松政府内因制定与执行外交政策而引起的国务卿罗杰斯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的矛盾,终于有了结果:

罗杰斯屈辱忍让而辞职给基辛格继任,基辛格得以登上外交权力的顶峰。

这事颇引起舆论的非议。

在美国,罗杰斯的名气和声望都不小。早在40年代末,年轻的罗杰斯出任参议院的法律顾问时,就揭露出杜鲁门的军事助理沃恩少将为首的贪污集团,一举轰动全国。50年代,罗杰斯就为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获得共和党总统和副杰拉德·福特总统。

总统候选人的提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担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长、部长期间,为制定1957年和1960年的美国民权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无数长期被排斥在选举之外的黑人等有色人种第一次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成为美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1968年尼克松再次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罗杰斯一如既往,鼎力相助。结果尼克松当选美国第37任总统。

尼克松为了报答罗杰斯多年来始终不渝的友情,任命其为国务卿。但尼克松早就对美国外交战略有了新的考虑,从宣誓就任总统时,就打算把对外政策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尼克松认为国务院臃肿、保守与僵化,无法适应其外交新战略的变化。他任命罗杰斯为国务卿,只是给其一个位置而已,让其去管理国务院,而不是作外交政策的决策者。尼克松因基辛格的地缘政治理论很适应自己的外交战略,就选择了基辛格为白宫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把外交决策权集中在基辛格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这就造成罗杰斯处处受到基辛格的排挤和压制,许多重大的外交行动是在绕过国务院和瞒住国务卿的情况下决定与实施的。最典型的就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事件。基辛格肩负秘密外交使命访问北京,作为国务卿的罗杰斯就不知道。待基辛格到达北京之后,尼克松担心国务卿不满,才将此事相告。但基辛格与中国政府所达成秘密协议的具体内容,罗杰斯仍然不清楚。

在尼克松访问北京时,罗杰斯作为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卿,理所当然地是美国政府代表团的要员之一。但在举世关注的与毛泽东进行的历史性会见时,陪同尼克松前往中南海的不是罗杰斯,而是作为总统助理的基辛格。这实在使罗杰斯感到难堪。周恩来觉察了这件事,到了上海后,还专门登门去看望罗杰斯。

除了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其他诸如1971年美英法苏的《西柏林协定》、1972年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1973年停止越南战争的《巴黎和平协定》等,这些尼克松执政时期的重大外交行动,无不是由基辛格操纵、策划与实施的。罗杰斯成了徒有虚位的国务卿。在尼克松执政初期,尼克松为了安抚遭到冷遇的罗杰斯,也考虑到基辛格是犹太血统,因而把解决中东问题的重任交给了罗杰斯。罗杰斯为实现中东和平准备了一份“罗杰斯计划”。罗杰斯经过与苏联秘密谈判,首先促使埃及与以色列达成了一项临时停火协议,然后继1974年8月9日,在白宫南草坪,直升机舷梯前,就职总统福特与辞职总统尼克松交接后辞别,图为两人的夫人吻别。

续做工作,争取以色列放弃1967年战争所占据的领土,作为补偿,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以此实现中东和平。但基辛格对罗杰斯计划抱有成见,竭力影响尼克松,说这个计划只对苏联有利,而须保持阿以冲突才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尼克松最后倾向了基辛格的观点,导致了罗杰斯计划的夭折。从此,基辛格建立起了对外交的全面垄断。罗杰斯在外交上的地位日益跌落,地位十分尴尬,其领导的国务院内部好些人偷偷地讨好基辛格,连一些外国的政要也知道,在美国“通过基辛格办事要比国务院快”。例如,一个法国高官通过国务院安排访美,就没有会见尼克松总统的计划,但这个法国官员找了基辛格,很快就见到了尼克松。

在尼克松连任总统之后,基辛格不再甘心只做一个总统的助理了,频频向尼克松施加压力。在“水门事件”中已很困难的尼克松,只好抛弃了老朋友,于1973年8月22日宣布罗杰斯辞职,由基辛格接任国务卿。9月22日,基辛格在白宫东厅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上曾这样说:“我这样出身的人居然能在这里站在美国总统身旁,这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事。”

福特接任总统后,尽管他知道舆论界对尼克松让老朋友罗杰斯将国务卿职务让给基辛格的做法甚有非议,他还是要重用基辛格,以至于吉米·卡特在福特之后担任总统时就曾评价说,这一届共和党政府虽然冠冕堂皇,气势不凡,可就是抓不住实质,“就拿对外政策来说,基辛格先生已成了这个国家的总统,福特先生已表现出缺乏领导才能,掌握不了这个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基辛格在福特接见时,就向他建议,在总统上班的第一天要接见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黄镇。

福特在上班第一天就会见黄镇,并给毛泽东写信

在华盛顿街头的车流中,中国的大红旗轿车也是很显眼的。好些国家的大使乘坐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卡迪拉克、宝马或者丰田,在那个时候,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乘坐的是国产红旗车。

1974年8月9日这天下午,新任总统福特上班第一天要会见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乘坐的就不是红旗,而是白宫派来的卡迪拉克专车。

车子从联络处出门时,正好遇上一队美国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联络处参观中国艺术品。学生们热情友好地朝黄镇挥手。黄镇让车子放慢速度,缓缓而行,也从车里向学生们挥手。

那个时候,联络处刚刚由临时安置的“五月花”旅馆搬进自己购置的“温莎公园”旅馆。在建处的时候,黄镇以艺术家的眼光对联络处做了精心的布置。

这个旅馆的底层原来是一家由韩国人开的餐馆,它被改建为一个高大宽敞、明亮悦目的大厅。它与周围几间小房相连接,可以容纳近千位宾客。大厅正对的墙面上高悬着毛泽东主席与中国56个民族代表在一起的巨幅绒绣画。大厅及小房墙沿和墙柜中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几十件中国名贵的艺术珍品。其中有名家书画、雕塑、玉器、瓷器等古代文物和现代艺术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25件是黄镇启程来美之前专门向中央提出报告,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从故宫博物院借来的国宝。它们当中有:商朝的青铜器、汉朝的陶瓷、唐代的三彩陶、明清时期的宣德和朗窑等名窑烧制的瓷器以及任颐、郑板桥、吴俊卿、徐悲鸿等大师的书画。就是那些现代艺术品,如苏州的双面绣,也都巧夺天工,引人入胜。经有艺术家慧眼的黄镇匠心独运,巧作安排,联络处的接待厅、室,成了荟萃艺术品的殿堂。许多外宾每来参加联络处活动,总要流连忘返地先参观这些艺术品。消息传开后,在艺术馆相当多的华盛顿,中国的联络处居然也成了吸引人的一个去处。有些美国中、小学老师,就要求带领学生来参观。

近几个月以来,黄镇特别关注着华盛顿政局的变化,并随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及时发回国内。他与夫人朱霖出使雅加达,就与苏加诺总统夫妇建立了很友好的朋友关系;他们出使巴黎,也很快与戴高乐夫妇建立了很密切的关系。

他们来到华盛顿以后,也与尼克松总统夫妇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在尼克松陷入了“水门事件”的困境时,北京方面与黄镇都很关切华盛顿政局的发展与尼克松命运的变化。

1974年的夏天,在华盛顿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而且酷热中随时都有雷雨。

6月间,他注视着尼克松去中东进行访问。7月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相继通过了三项对尼克松总统的弹劾案,指控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调查中掩盖事实、阻挠司法工作等。就在这个时候,尼克松还在白宫接见了中国武术代表团。

他与联络处的同事们原来都担心,中国武术这一东方体育艺术未必能为美国人所欣赏。但武术团在华盛顿连续三天演出,场场爆棚,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那时候的团员李连杰,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他和另外几名少男少女如风的动作、火辣的拳脚、精彩的对打,尤其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在困境中的尼克松还特别在黄镇陪同下接见了中国武术团,李连杰等在白宫南草坪上专门为尼克松总统夫妇做了精彩表演。尼克松大为赞赏,特别让李连杰等挨在其身边,与黄大使、代表团长等一起照相留念。就是这一次,他还进了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与尼克松作了谈话。

黄镇对白宫的美国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已经十分熟悉了。他已经应邀来过好几次了。他初次来的时候,尼克松还兴致很高地拉开金黄色的窗帘,指着让他看窗外美丽的玫瑰园。又有一次,尼克松还给他介绍屋里装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和各种供总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设备。总统还笑着说,要是有导弹袭来,这张办公桌下就是特建的避弹室。

最近一次,尼克松就曾经笑着对他说,黄大使,你是唯一能进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办公室次数最多的人。

他就问:哪两个办公室?

尼克松说:一个是白宫里我这个椭圆形办公室,另一个是贵国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办公室。

他说:我看基辛格博士进这两个办公室的次数不会比我少。

尼克松说:博士来这儿的次数当然比你多,但他见毛的次数就比你少。据我感觉,我们这位博士很向往在毛书房的谈话,所以老想往北京跑。

虽说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但他也觉得变化得快了一点。离上次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中国武术代表团不到一个月,椭圆形办公室就换了主人。

在他回忆往事时,卡迪拉克已经驶到了白宫门前。

椭圆形办公室的新主人福特总统与他握手。他按礼仪祝贺福特就任总统。

福特采纳了基辛格的建议,在其当总统的第一天,就会见了他。福特对他表示,要继续执行尼克松的对华政策,奉行中美两国所签的《上海公报》,并说要在自己任期内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

福特还告诉黄镇,他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称其政府没有比“加速”美中关系正常化进程更为重要的事了,基辛格国务卿应当访问北京,讨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细节。

黄镇心里明白,这是福特总统上任后在对华问题上做出的两个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