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呈现出重视实践及质的研究的趋势,人文特色日益增强。同时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综合性特征不容忽视,从此角度来说,实证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可以从多角度对资料进行掌握,研究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研究中掌握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更有把握地得出研究的结论,也更好地获取研究成果等长处,其作用无可替代。
(三)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我国学者阎光才在对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进行语境分析时提出,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形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作用。
从总体上看,定量的实证研究者比质性研究者更强调标准研究和预先设计。而质性研究进入研究更灵活,并且更经常地包含多种研究方法。就校本研究而言,由于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也就更多地把质性研究同定量的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应当看到,教师在做校本研究时,针对研究的阶段、目的及性质等因素的差别,应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深入需要定量研究做辅助,而定量研究的运用则为定性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数理和逻辑的依据。从这样的角度说,这两类研究互相支持、相辅相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根据研究侧重点的变换而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而已。平时教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也进行着各种研究,即使在这样的微观研究中,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都是同样重要的。
四、从研究的类型看校本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如,根据方法论体系,可分为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为代表),一般科学方法论(以系统方法论为代表),及各种具体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水平,可分为直觉观察研究、探索原因研究、迁移推广研究和理论研究;根据研究手段的特征,可分为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等。
为了贴近校本研究的运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研究的类型。
依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基础研究是指向普遍性问题的,它可以为现有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应用研究是指向特定问题的,它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宗旨。发展研究则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对教育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或对某项教育内容与方法作出重大变革、创新的系统的创造性研究。特拉弗斯曾这样分析过:基础研究旨在增加科学知识和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践价值的结果。应用研究则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威廉·霍尔斯曼则指出: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非是从它们的复杂程度或价值,而是从它们的目标或目的来区分。从十多年来学校开展的教育研究来看,大多是在学校情境中,以学校中的问题或以教学、教育改革为中心,寻求直接的问题解决或改革效应,主要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基础研究和学校发展研究。
依据研究场域的不同可分为文献研究、现场研究。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其工作的场域与方式是“书斋式”的,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作为旁观者与思考者,不一定直接接触教育实践。现场研究则必须进入教育的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文献分析是把握研究起点和动向的第二手资料),在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研究。一般说,校本研究是在教育活动的现场进行的,较好地体现研究与实践的一致性。
依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宏观研究,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影响大,难度高。微观研究,是指对比较具体、操作性和可行性比较强的问题的研究,可以是小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具体的实践问题。中观研究,是指研究问题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一定研究实力的单位可以完成。相对宏观研究而言,校本研究一般较少涉及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而更多地关注学校内部进行的活动,如学校管理、班级工作、思想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师生交往,等等,因此多属中微观研究。
校本研究方法的选用
在林林总总的方法类群中,我们须选取适应校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方法。校本研究方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方法”,它只是一些教育研究方法在学校教育研究活动中的选择性组合与应用。
一、校本研究方法的正确定位
校本研究的正确定位,与其自身特性紧密相关,此外要明确它应当是哪一类的研究,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我国学者郑金洲认为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工作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的定位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校本”的“味道”,以及学校实践工作改进的水平。从校本研究的含义及目的要求出发,我们看将校本研究定位于综合应用研究、中微观研究、现场研究、行动研究于一体的研究。
学校是一个特定领域,在其中展开的各类研究具有全新的特点:复杂、多元、综合、合作。因此,可以说教育科研将是在中观或微观层面上,以应用性研究或开发研究为主体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并用,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兼而有之,以系统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研究形式。
多数研究者在校本研究中都强调“应用”、“进入现场”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几方面。因而校本研究的要点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条件等,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具体使用某种方法时,要求做到“适切”、“变通”和“创造性应用”。
二、校本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
校本研究方法应当是那些适合运用于学校情境、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便于他们习得的某些教育研究方法。前面讨论的校本研究方法的“定位”,实际上是从“类型”的角度对校本研究方法进行的适切性分析。下面我们再从研究方法的“属性”的角度,提出选用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地方。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我国学者曾提出三条原则:一是主体与客体相协调,即要适合特定的研究者运用它去研究特定的问题;二是方法与实际相一致,即研究的方法要同研究的性质、类型、规模、对象等相一致;三是移植与再造相结合——对某种方法的学习和沿用要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结合起来。
校本研究方法的选用可同样遵循以上三条原则,但有两点需强调:
第一,校本研究的方法是研究学校中的教育活动的方法,它常常具有综合性和包容性。叶澜教授曾经讲过“教育研究需集人类研究方法之大成”。事实上,并没有一种方法是专用于校本研究的,校本研究常常是杂糅各种具体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如行动研究方法中用到了观察法等其他方法,叙事研究方法中需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第二,校本研究方法是为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服务的,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应根据方法的有用性来对待不同的方法,要看使用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比不使用它或使用其他方法产生更多的有用信息。在采用研究的方法时,不应以方法为中心,而应以问题为中心。也就是说,方法服从于目的,有利于学校实践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而且,它还应当是教师在学校工作情境中有条件和能力去采用的。
三、校本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
校本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我国有的研究认为,校本研究体现了“表达自我”、“人文范式”、“日常叙述”等研究价值取向。
我们认为校本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在20世纪,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模式之间长期存在着冲突,实际是“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应当说“科学”的范式和“人文”的模式都有各自的适用对象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