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中的一个镜头吗:当轮打到德军足球队罚点球时,那位盟军队的守门员一语不发、却用一种愤怒、仇恨、具有一种无坚不摧力量的目光直盯着德方主罚队员,看得他丧魂落魄、胆战心惊,因而踢出的球疲软无力,被盟军守门员轻而易举地接起。可见,眼神有时会具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镇慑力量,使心虚的人望之丧胆。电影《列宁在十月》里的捷尔仁斯基,不也就是用这种眼神威严地盯着叛徒,喝令他“看着我的眼睛!”从而使叛徒一下现出了原形吗!
当然,在更多的情况下,眼神主要还是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友好、重视、关心、注意。例如,在课堂上,主讲教师不时地对来听课的新同事报以眼光注视,这是在对他表示一种善意、友好的关心;一位记者采访时对没轮上交谈的人多看几眼,他们也许会感到自己并未被忽视;在来宾众多的沙龙或舞会上,女主持人用眼神向那些没来得及亲自招待的客人示意,他们就不会感到自己被冷落。相反,如果对方说话时你的眼光游移不定,他就会感到你对他的话也许已失去了兴趣、甚至厌烦了。
眼神也是调节交往双方心理距离的手段。据研究,谈话中双方的双目对视一般只持续一秒钟左右,然后就移开,否则就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说来,如果交谈双方离得较远,那就可以用多注视对方的办法来拉近心理距离;相反,如果双方离得很近,尤其当对方又是一位年轻而又同自己无亲密关系的异性时,经常转移视线就可以让大家都不感到窘困。在公共汽车上、饭馆里、马路边等公共场所,素不相识的人们即使目光相遇,也会马上移开,以暗表“我不认识你,我不会妨碍你”的潜台词。
总之,眼神中的学问奥秘无穷,如果你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的话,在交往中往往就可以达到“万般风情,尽在不言之中”的境界。
3.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在内的面部表情在传达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情感的交流中,表情的作用占了极大的比例。
心理学家发现,在情感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言语十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足见交往中面部表情之重要。
一些心理学家把面部表情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地发现,嘴在表达各种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比眼睛还要重要要。另外,发现眉毛也有二十多种“表演节目”,而且还有人发现男子使用眉毛甚至比女子更多。因此,你想要更好地表达,不妨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睛、眉毛、嘴形等各种脸部表情。
然而,不管面部表情如何复杂微妙,在交往中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面部表情就是你的笑容。愿不愿、会不会恰到好处地笑,实际上完全能反映你适应社会、进行社交的能力如何。
笑,应该发自内心,自然坦诚。《聊斋志异》中描写婴宁“善笑,禁之亦不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说明纯洁真诚的笑确实是引得人人喜爱的。同样,你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妇女让座时不是毫无表情,而是带着一种欣然情愿的微笑,那么,人们就会感到你确实是一片诚意。总之,人们之间多一点这样的笑,在家庭中能创造幸福,在单位里能增强团结,在商店里能吸引顾客,在工作中能鼓舞干劲。
在交往中,会笑、善笑往往还是具有幽默感的标志。因为幽默往往是通过恰到好处的嫣然一笑流露出来的。例如,初次见面,说句笑话,在笑声中就消除了双方的拘束感;身处窘境,自嘲地开个玩笑,也可摆脱窘境;别人对你有所冒犯,你可大度地一笑了之,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吧;对方如若出了什么差错,你一句笑话也许就能为对方解围。
总之,可以肯定地说,不善笑便不善交往,善意的、恰到好处的笑,则使自己轻松自如,使别人心旷神怡。
4.姿态中国的传统是很重视人在交往中的姿态的,认为这是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表现,因此,素有大丈夫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在交往中同样要注意自已的姿态得当。在日本,有的公司对职员的鞠躬弯腰还有具体标准:欢迎顾客时鞠躬三十度、陪顾客选购商品时鞠躬十五度、对离去的顾客鞠躬四十五度,可见他们对姿态的刻意讲究。
如果你在交往中想给对方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你首先应该重视和对方见面的姿态表现。如果你和人见面时耷拉着头、无精打彩,对方就会猜想也许自己并不受欢迎;如果你不正视对方、左盼右顾,对方就可能怀疑你是否有交往的诚意;如果你双眼朝天、趾高气扬,对方就认为你也许目中无人、不可接近;如果你点头哈腰、谦虚过分,对方又可能怀疑你此行是否别有用心……。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和人见面时你的姿态应当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眼睛正视对方,微微欠身颌首,并主动伸出手来向对方表示问候。
根据交往对象、场合等的不同,你还应该采取不同的交谈姿态。如果和你正式交谈的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那你为了表示尊敬,应该坐直身体并略为直倾,还可把双手放在膝上;如果和你交谈的是同窗好友、从小耳鬓厮磨的小伙伴,那么,即使架起二郎腿、把身体靠在沙发上随便一些,对方会觉得相互之间亲热、不见外,但这时如果对方的妻子(丈夫)也在场,而你和她(他)又不十分熟悉,那最好还是略加收敛,以示礼貌和尊重。在交谈中如果有人给你敬烟沏茶,你应该礼貌地起身或欠身以表谢意。当然,辞别时你也应该略为欠身向主人一一告别,如主人送你,应适时转回身体、摆手示意对方留步。
姿态运用得当能大大加强你的说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演讲者在说到慷慨激昂时往往昂首挺胸,振臂以呼,说到悲愤处往往跺脚捶胸、声泪俱下。列宁的演讲之所以能使人感到紧扣心弦、振奋不已,这和他善用姿态、手势等来配合演讲是分不开的。
5.位置交往中双方所处位置如何,对交往的结果也有意无意地产生着微妙的影响。
中国古代是很讲究座次尊卑的。例如,在堂上一般是以南为尊,大臣们北面朝君,又一定是以东为上。所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蔺相如当了上卿后“位在廉颇之右”,为此,廉颇很不服气。今天,人们在交往中虽不象古代那样讲究座次尊卑,但实际上有时这个因素仍能起到一些微妙的作用。例如,在有两个国家以上的代表参加的外交谈判中常使用圆桌,就是为了避免由于位置的不同而造成谈判中某方的不平等感觉。
由于交往双方的位置如何会影响双方的心理距离,因此,夫妻、恋人交谈一般总不会相对而坐,而是要比肩而谈,因为这样才显得双方亲密无间。相反,外贸谈判时却常常是双方相对而坐,显得互相平等,且有一种抗衡感。懂得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有些教师叫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时喜欢自己坐着,让学生站在自己办公桌对面或侧旁,殊不知这种位置处理一开始也许就已经在学生心中造成了一种抵触感,倒不如是找个空教室、两人并肩而坐、促膝交谈,会使相互之间关系更融洽和谐。
注意交往中的位置问题有时也是为了礼貌,按照西方礼节,一位男子不应坐在或走在两位女士中间。又如,按照我国习俗,若家有客人来访,即使主人身居斗室,也应该让客人坐在室中最好的椅子上和最好的(朝阳暖和的或通风凉爽的)位置上。
有时候,人们选择的位置还会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
如果你是一位大学生,在上某门课时专找教室后面的角落坐,那么,教师就很可能猜测你上课总想开小差,还可能认为你对老师不够尊重,尽管你的实际想法也许并不是这样。
6.距离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小伙子向一位姑娘求爱,为了表示对她的敬重,他说话时离开姑娘有两米远,可姑娘很生气,说他不是在求爱,而好象是在发布新闻,于是告吹。后来小伙子吸取了教训,在向另一位姑娘求爱时靠得她非常近,可那位姑娘也马上拒绝了他,说他不是求爱,而是在逼爱,真把小伙子弄得无所适从。笑话终究是笑话,但它也说明,在交往中,人们之间的距离确实是颇有讲究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场,别人若进入了这个场,就会感到自己的私人权利被侵犯了。在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的场的半径约为60厘米,大约等于一个手臂的长度,换句话说,两个人在讲话时一般是相隔60厘米左右。当然,人们间距离的远近还要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谈话内容的秘密程度而定。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研究,人们间的站距有如下规律:
亲密的距离:45厘米以内,这是拥抱、说悄悄话的距离;朋友间的距离:45--120厘米,这是一般交谈的距离;社会距离:1.2--3.6米,这是团体讨论、宴会交往的距离;公众距离:3.6米以上,这是途中招呼、摆手致意等的距离。
当然,在公共汽车、火车上,在食堂、饭馆内,在拥挤的大街上,这种距离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但是在这些情形下,人们一般都会自觉地避免双目对视,以制造一种心理距离或屏障,使彼此间都不感到难堪。
自控力及其培养
自控力又叫自制力,是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自控力是坚强意志的一种表现,有自控力的人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忍辱负重在所不辞。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意志。”自控力在交往中主要表现是能够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去驾驭冲动的消极激情。在生活中,有些青年朋友激情澎湃,容易发火,一件不顺心的事,往往引得他暴跳如雷,或秽言相讥,或拔拳相向,铸成大错。而在盛怒之后,看到自己造成的后果,又悔不该当初。这都是自控力差的结果。
那么,怎样培养白己的自控力呢?
第一,明理。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认识:人和人是平等的,人与人必须互相尊重和爱护。为区区小事而大动肝火,大发雷霆,这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多半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而且,消极的激情有时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甚至会侮辱别人的人格,这样,你不仅不能得到别人的友情,还会受到众人的轻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总之,消极的激情是人际交往的绊石,是友情发展的蛀虫。如果我们充分认识消极激情的弊端,了解自我控制的好处,对于形成自控力是有益的。
第二,奖惩。我们在交往过程中要善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及时强化。当遇事不加克制,产生消极激情,引起别人不悦和指责时,可以给自己某种惩罚,如自我谴责,取消一次原订的娱乐活动等,形成厌恶的条件反射;当遇事能够自控,赢得别人的感谢和尊重时,可以给自己某种奖励,如看看电影、逛逛公园,形成愉快的条件反对。其实,奖励和惩罚的方法适用于其它任何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克服,是行为塑造的有效手段。
第三,宽容。消极的激情通常是在别人做错事的情况下发生的。对此我们应该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过错的原因也不一定是别人主观意图不正,它常和水平高低、能力强弱、方法是否得当有关。再者,自己以为别人错了,未必就是别人真错了,也许是自己的认识偏颇呢?或许恰恰是自己错了?因此,对于非原则性的错误,怒斥、讥讽、打架等消极情绪绝非上策,而开导和宽容恰恰能使人自责,看到自己的毛病,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时,只有宽容别人的人,在自己做错事后也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宽容也是自控力的重要特征之一。第四,自制。消极的激情与一个人的情绪、意志的性格特征有关。气质属胆汁质、性格外倾的人情绪容易冲动,这就需要注意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自制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将要失掉自制力的人们,在发言之前,先把舌头在口内转十圈。类似之举,能收到消除怒气、增强自控的效果。
第五,转移。要积极地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是很有效的。比如你感到自己快要发火时,立即走开回避;辩论的时候,你觉得要控制不住了,就马上停止争论,顺手拿本书翻翻,或者欣赏墙上的字画等装饰品……。这样有利于平静自己冲动的激情。
第六,自警。经常提醒、警策自己也是培养自控力、克服消极激情的有效方法。近代爱国志士林则徐曾有一度脾气急躁,经常发怒,为了改掉自己的暴躁性子,他写了“制怒”两字,并制成横匾挂在书房内。以后,这块横匾跟随他走南闯北,以此自警自策,终于改掉了暴躁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自控力。自警的方法很多,座右铭、写日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自警方法。我国教育家杨杏佛先生说得好:“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无异衡其功过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