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46304600000008

第8章 语言文明(4)

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直言是信任人的表现,也是和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在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之间”,直言更是被视为一种美德。所谓“见外”往往就是指因某种不必要的委婉而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隔阂感,试想,如果你每次晚上出外时只对妻子说:“我有点事要出去一下”,长此以往,她会作何感想?如果你在和同班、同室的学友谈笑时一开口就说“对不起”、一插话就问“我能不能打断一下?”他们也许都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你。同样,如果你对火车车厢里比肩而坐的同路人连自己的姓氏、职业、目的地都不肯直说,那他可能会觉得你这人有点“鬼”,不愿主动热情地和你交谈。

直言也是自信的结果,因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谈得上自信。那种过分害怕别人的反应,走一步路怕踩死蚂蚁、说一句话要反复斟酌半天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自信的。而缺乏自信正是你和人交往的重大障碍,因为,人们一般是不会乐意同一个畏畏缩缩的人交往的。

在有些国家,人们不习惯于太多的客套而提倡自然坦诚。

例如,在美国,主人若请你吃饭,如果每道菜上来时你都客气一番、迟迟不动,那么,也许你就会饿着肚子回家;如果你是一位进修学者,当指导教授问及你的特长和主攻方向时你自谦过分,那也许你真的会被派去干洗试管之类的杂差。

因此,客气谦逊也一定要看讲话的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直言不讳并不意味着粗鲁、不讲礼貌,如果在直言、特别是在说逆耳之言时能注意以下两点,也许会使直言的效果更好:

第一,直言时配上适当的语速、语调和表情、姿态。

你在对一群正在打扑克喧嚷的人说:“请不要吵闹,家里有人做夜班”时,语调温和,并微欠身体举手示意,还略带抱歉的笑意,就容易使入接受。

第二,在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诚恳地陈述一下原因和利害关系。

例如,有人向你借照相机用,你不太愿意,就索性向对方挑明原因:“前几次就是为这件事和妻子闹了别扭,望你谅解。”这样,对方一般也就不会强你所难了。

说话必须简洁精炼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打响了。经过三天的鏖战,北方部队大获全胜。战后,宾夕法尼亚等几个州决定合资在葛底斯堡建立国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牺牲的全体将士。1863年11月19日公墓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应邀到会演讲。这对林肯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次仪式的主讲人是艾弗雷特,林肯只是由于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在艾之后“随便讲几句适当的话”。艾弗雷特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授,而且是当时被公认为美国最有演说能力的人,尤其擅长在纪念仪式上的演讲,所以,在这个典礼上,他那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确实精彩极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讲才能和观众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并最终赢得他们呢?林肯决定,以简洁取胜。结果林肯大获成功。尽管他的演讲只有10句话,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两分钟,可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林肯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在场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轰动了全国。当时的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词精炼,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全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就是艾弗雷特本人第二天也写信给林肯道:“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了你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你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后来,林肯的这次出色的演讲手段被收藏到图书馆,演讲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林肯这次演讲获得巨大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简洁精炼的语言会使说话更添魅力。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得到一种较佳的效果,语言必须简洁、精炼,要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而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

历史上曾记载了一些冗长的演讲纪录,这些演讲绝对不能称为优秀的。比如,1933年一位名叫爱尔德尔的参议员,为了反对通过“私刑拷打黑人的案件归联邦法院审判”的法案,在参议院高谈阔论了5天时间,一位记者统计:他在演讲台踱步75公里,共做了1万个手势,吃了300个肉面包。

喝了40公升清凉饮料。

1957年,斯特罗姆·瑟蒙德做阻止“民权法案”通过的演讲,历时24小时18分,但遭失败。

1912年,英美发生战争,一个众议员用马拉松式的演讲来阻止通过对英宣战的决议。直到战火烧到家门,形势迫在眉睫,可这位议员仍在喋喋不休。时至半夜,听众席上鼾声四起,最后,一议员急中生智,将一个痰盂倒到演讲者的头上,方得以终止辩论,通过了宣战决议。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要语不烦,字字珠玑,简炼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语绪唠叨,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在中外历史上,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同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比如,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也就是1793年的华盛顿总统的演说,仅用135个字,便举世闻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只有1260个字。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墓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52个字。

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发表的反对德国法西斯入侵重要广播演说只有3800个字。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仅有985个字。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们驾驭语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同时,这也就说明了简洁精炼在言语交际中的举足轻重。

我们之所以认为简洁精炼的语言能增添说话的魅力,是因为如下原因:第一,简洁精炼的语言是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话语的简洁常常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与深刻。第二,简洁精炼的语言是果敢决断的性格表现。

大量的事实表明。自信心强、办事果敢的人都说话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第三,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所以,简洁精炼的话语还是时代风貌的反映。第四。简洁的话语既能不占用听者大多的时间,又能使听者觉得说话者很尊重他,所以,说话简洁的人常常颇能受人欢迎。

我们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即那种说话唠唠叨叨、口罗口罗嗦嗦、拖泥带水、言语空泛的人,是很令人讨厌的。曾有则笑话讽刺那些说话口罗嗦的人,笑话说的是位“口罗嗦先生”写给家人的信,信中说:

“……吾于下月即将返回。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初四即在初五,不在初五即在初六,不在初六即在初七,不在初七即在初八,不在初八即在初九……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其所以不写三十,因月小之故也。……”“口罗嗦先生”这封可简为“吾下月将返回”信,却口罗嗦了这么长,谁看了也会觉得索然寡味,十分讨厌。虽然这仅是一则笑话,但它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说话口罗嗦就会失去魅力。

许多说话口罗嗦的人,常常是因为情绪激动而造成思维混乱,且语言表达前后倒置,条理不清。所以,要做到说话简洁精炼,我们就要在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下功夫,不断练习,掌握技巧,适当发挥。

委婉含蓄可加强交际效果

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在说话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以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的手法,便是女委婉含蓄的手法。

委婉,或称婉转、婉曲,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在讲话不是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越远,因而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说话委婉含蓄,是一种艺术。之所以说委婉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话语不但会使人不乐,而且会使说话失去魅力。列宁在研究费尔巴哈《宗教本质演讲录》时,摘录了这样一段话:“顺便说说,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预计到读者也有智慧,它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让读者自己去说出那样一切关系、条件和界限--只有在这些关系、条件和界限都具备时说出来的那句话才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可见,委婉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人们有时在表露某种心事,提出某种要求时,常有种羞怯、为难心理,而委婉含蓄的表达则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中,对对方自尊心的维护或伤害,常常是影响人际关系好坏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达,如拒绝对方的要求,表达不同于对方的意见,批评对方等,又极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时,委婉含蓄的表达常能取到既能完成表达任务,又能维护对方自尊的目的。第三,有时在某种情境中,例如碍于某第三者在场,有些话不便说,这时就可用委婉含蓄的表达。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说话要委婉含蓄呢?

一种情况有些话不便直说时,要用委婉含蓄的手法。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待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侍臣东方朔听了这话后,知道皇上又在作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而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吧?”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这种委婉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人们谈起《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便会立即想起他那心直口快、“直炮筒”的形象来。其实,即使是最直率的鲁智深,有时也离不开委婉,说话也有含蓄的时候,电视剧《鲁智深》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为了逃避官家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知道了。要鲁智深不近女人不饮酒,他能做到。但要他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但此时若答“不能”则法师必不许其剃发为僧,他就无处藏身了,因此来一个灵活应付,回答“知道了”,法师面前过得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真是两全其美。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话不必直说时,要用委婉含蓄的手法。从前,有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暴躁。一天,有个客人来喝酒。客人才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老板听后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梁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人?”来客说:“可不可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了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这位客人委婉含蓄的说法,既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又显得非常艺术。

有人曾问美国总统林肯:“你当总统的滋味如何?”林肯回答道:“你听说过一个故事么?有个人全身被涂上焦油并裹上羽毛,用火车运到城外。”这个人问到底:“这滋味究竟如何?”林肯说:“要不是为了这事的荣誉,我宁可走路。”真是说得含蓄、得体。一句话既不失当总统的荣誉,又使人体会到当一位世界大国总统的艰辛。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增强交际的效果,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篮球教练,叫佩迈尔。他带领的迪尔大学篮球队曾获得39次国内比赛的冠军,使球迷们为之倾倒。可是有一年,他的球队在蝉联29次冠军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涌而至,把他围个水泄不通,问他这位败军之主此时此刻有何感想。他微笑着,不无幽默他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曾两度竞选总统均败在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史蒂文森,从未失去幽默。在他第一次荣获提名竞选总统时,他承认的确受宠若惊,并打趣说:“我想得意洋洋不会伤害任何人,也就是说,只要不吸入这空气的话。”他在竞选中第一次败给艾森豪威尔。

变语言垃圾“出口”为“内销”

人们见了垃圾无不掩鼻,而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时所夹杂的脏话、假话、废话、气话等等,也是些语言垃圾,都应该在“出口”转“内销”之列。

内销之一:脏话脏话是语言垃圾之首,是极不文明的。60多年前,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杂文--《论“他妈的!”》,如今,“他妈的!”这句“国骂”在我国不仅并未绝迹,而且还发展到“他姥姥”、“他奶奶”、“他祖宗”的田地。有的人连鲁迅先生省略的“前面的动词”和“后面的名词”也都补全了,实在不堪入耳。

说脏活不仅污染了人际环境,同时也损害了个人的形象,它的危害极大。

有些人说脏话是因为素质低下;而多数人却是不知不觉的,或者是听惯了,说惯了;或者是图新鲜、赶时髦,觉得好玩;或者是哗众取宠,想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等等。但不管哪一种情况,部属“严禁”之列。

内销之二:假话在大力提倡办实事说真话的今天,假话并未销声匿迹。对待假话怎样看?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曾子杀彘》是《韩非子》中的一篇寓言,说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儿子哭喊着要跟着。曾妻说:“你回去,一会儿给你杀猪吃。”曾妻从集市上回来,曾子捉住猪就要杀。妻说:“我是特意和孩子开玩笑。”曾子严肃他说:“怎么能和孩子开这种玩笑呢?孩子还不懂事,是要和父母学的,今天你欺骗了他,他将来会欺骗你的。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相信了,怎么能把他教育成人呢?”说完真的把猪杀吃了。也许有人觉得曾子太愚了,小题大做。其实,曾子是大智若愚。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童心最纯真,也最怕污染。试想:父母用假话的脏水,怎能浇灌出一颗纯洁的童心?

内销之三:废话比较起来,说废话的人,要比说脏话、假话的人多。废话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口罗嗦而无用。著名散文家秦牧把“口罗嗦”比为“语言大街上的一块绊脚石”,形象而生动。

内销之四:气话海涅说:“愤怒出诗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愤怒出诗人不多,说气话的人却不少。气话像一柄锋利的剑,刺得人心里流血。气话最伤人,因为它缺乏理智的思考,完全是感情用事的产物。说气话的人怎样解气怎样说,结果自己的气是放出去了,却把对方的肚子气得鼓鼓的,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