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46305200000044

第44章 毛泽东恭书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到底留给锦绣中华多少珍贵的墨宝,难以数计,但他为个人书写的碑文,却唯有一方,堪称一绝。有幸享受这等特殊的不是达官显贵,而是袁吉六先生。这袁吉六先生与毛泽东是什么关系,竟享受如此殊荣?原来,袁吉六先生是毛泽东敬重的老师。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长沙湖南第四师范,袁先生是他的国文教员。一年后,四师并入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转入一师读书,袁先生也转入一师任教,仍教授毛泽东的国文,直至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前后达5年之久。

袁吉六又名袁仲谦,湖南人,前清举人。他在四师教师中年龄最大,又留着一簇长胡须,所以人们都尊称他叫“袁大胡子”。

在一师,袁先生是颇负名望的教员。他最通文字学,注重典范的古文教学,写得一手规范的桐城派古文。毛泽东做学生的时候,对文史课程特别偏爱,学习刻苦认真,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一向博得国文教员的喜爱。但由于他在东山学堂读书时,颇受梁启超“新文体”的影响,喜爱写半文半白的文章,袁先生对此很不以为然,常戏称为“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重毛泽东的才气,决心好好培养他。袁先生最推崇唐宋八大家,尤其是韩愈文风。他要毛泽东放弃梁启超的文体,改学韩愈的古文。为了激发毛泽东学习古文的兴趣,袁先生除了在课堂讲授古文外,还给毛泽东开“小灶”,常常在课余时间把毛泽东找到自己房间里谈话,指教他“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很欣赏袁先生的“四多”读书法,并身体力行。他认真学作古文,很快就大有长进。袁先生对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大为赞赏,夸他的文章“大有孔融的笔意”,还常常批给学生“传观”。在袁先生的影响和精心教授下,毛泽东终于练出了一手漂亮的古文。20多年后,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很风趣地说:“多谢袁大胡子,如果需要的话,今天我仍然能够写出一篇像样的文言文。”可见,袁先生在古文字方面,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深的。

袁先生为人正直,重视人才。他不仅关心毛泽东的学业,而且爱护他的成长。1915年夏,在一师闹学潮中,校长张干要开除毛泽东等,袁先生同杨昌济、徐特立等先生一道,挺身而出,鼎力担保,迫使校长取消开除的决定,改为记大过的处分,从而使毛泽东等得以继续学业。

像许多旧时代的老先生一样,袁先生有他自身的弱点。他讲究师道尊严,个性又粗暴专横。

而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有胆识,不盲从,不苟同,敢做敢为的青年。他一向反对师道尊严,对袁先生的专制,他自然反感。有一次,毛泽东在作文的后面写了一句“×年×月×日第一次作文”,袁看后大为不满,说:“我没有要你写这句话就不要写,你给我重抄一遍!”两次催问,毛泽东都没有理会。袁先生便怒气冲冲将那页纸当场撕掉。毛泽东起立质问,并要同他一道到校长处去评理。袁先生气得无言以答。后来,毛泽东再抄时,在后面仍加上了这一小句。袁先生无可奈何,摇摇头,只好收下。

毛泽东不因善隐恶,更不因人之过而薄人之长。对于袁吉六先生的教育之恩,他一直怀念在心。1918年夏,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后,即走南闯北,投身革命。与此同时,袁先生也因故离开一师,先后在第三女师、湖南大学执教。虽天各一方,但师生间仍保持着联系。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得知袁先生于1932年在家乡去世,不胜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