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46388100000016

第16章 国外教师行为表现的评价(1)

基于教师行为表现的发展性评价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师评价制度已经成为美国各州对各个校区的一项法律要求。我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但现在我国实行的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以管理型评价为主的。但对于这种评价,教师把它看做是奖惩性的评价而并不受欢迎,校长也因这种评价在学校中营造了不和谐的气氛而感到困惑,上级领导部门同时也因这种评价实施的无效或低效感到茫然。有效的教师评价要能在信任与和谐的气氛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和服务于学校的人事决策。基于教师行为表现的发展性评价试图对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实施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与发展,但也会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惩罚。这一评价体系中校长扮演教学的领导者的角色。基于教师行为表现的发展性评价有着自身的程序步骤,该程序一共可分为七个步骤,其中的前六个阶段是形成性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性的。执行该评价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校长或者是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执行该评价机制程序的开始最好是在学期初,比如九月份,完成该评价最好是在学期末。这七个步骤分别为:

1.讨论评价目的、模式以及相关的用语,并草拟一份评价目的报告。这个阶段,校长或评价委员会要与教师一道明确和规范评价过程中要使用的评价用语。让教师了解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奖惩,消除教师的困惑和疑虑。在评价开始的时候要为创建评价者和被评者之间相互信任的气氛打好基础,使教师对相关的评价模式清楚明白。

2.制定评价的行为指标和标准。指标是与教师工作相连的行为期望值,指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对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学校的理解基础之上。指标要能准确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成分和教师应该做的具体工作。标准是与特定指标相关联的教师行为的具体化,它虽然不是一个行为指标的各方面的罗列,但却能够提高对指标的理解。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可从教学过程、人际关系、职业责任等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在人际关系方面可从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其他教职员工的人际关系、与家长和社区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教师和学生人际关系时可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衡量:是否尊重、理解学生作为个体的不同;是否尊重学生持不同意见的权利;是否和学生交流运用积极的倾听技能;是否帮助学生处理成功和失败;是否在合适的时候用幽默来调节气氛等。

3.收集教师行为表现的信息。评价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收集教师行为表现的信息和为召开形成性会议做好准备。在收集信息时,不要让教师们感到有人在监督他们,不要让教师感到信息收集者在记录他们不好的行为表现。这个阶段要让教师确信他们能够公正而又全面记录自己的行为表现,包括好的和不好的表现。收集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课堂观察。校长在收集信息的时候,要明确其角色既是学校管理者又是教学领导者。因此,观察笔记一定要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尽可能地不涉及价值判断。信息收集是一个长期而又全面的过程,不能只通过一两次的课堂观察就对教师的行为表现下结论。收集的信息包括有计划收集的信息和非计划收集的信息两大类。计划收集的信息是指校长有意收集的,并以这些信息作为发展性评价一部分的信息,包括列入观察表的信息、没有列入观察表的信息以及非观察得到的信息和文本信息。非计划收集的信息指在校长和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偶然引起校长注意的重要信息,包括没有列入观察表的观察所得信息、非观察得到的信息和文本信息。

4.信息的分类与整理。无论是有计划收集的还是无计划收集的信息都要转化成合适的表格形式以方便讨论,即建立一个形成性信息表,然后针对不同的教学指标来填写观察信息。研究显示,恰当地运用形成性信息表和教师及校长对行为评价的态度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当然形成性信息表是有效进行行为评价的一项基础性的工具。信息收集后要为有计划观察的信息、非计划的观察信息、非观察所得信息和文本信息分别制定相应的不同信息表,但其格式基本上相同并都要围绕指标来进行填写。

5.召开形成性会议。形成性会议是在信息收集完成后,基于所获的信息和以往所制定的教学行为指标而展开的教师和评价者之间的讨论,它为教师和评价者之间就有效行为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上个阶段所指定的形成性信息表就是召开形成性会议的基础和参考资料。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职业水平的提高,因而必定是发展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这个会议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召开该会议,评价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会议要在信息收集后尽快开展。做好会议准备是形成性会议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校长必须为会议的有效召开做好这些准备:准备好观察的信息和形成性信息表;决定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为进行有效交流进行会议布置;决定好教师对于会议进程的接受程度。

6.制定发展性计划。提高与发展在评价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必须要理解并清楚地表述发展的目的。在形成性会议召开之后,要针对各个教师的行为表现的特点为所有的教师制定一份发展性计划。发展性计划一般包括对所要达到指标和标准的陈述,完成目标的活动和资源的叙述,评价的日期和方法以及教师和校长的评论等四个部分。

(1)辨别指标。制定发展性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对提高的行为指标进行辨别。一般来说,一份职业发展计划针对一个指标来进行,比如在教学领域、人际关系领域或是在职业责任领域等。但具体的目标允许有多个,具体的目标就是指所要发展的具体的行为或技能。

(2)达到目标的程序。在这一部分,主要列出为达到上述目标,校长、教师以及其他负责人要做些什么工作、需要哪些资源、需准备哪些活动,所要进行的计划和反馈以及所实施活动的机会等。

(3)评价的方法和日期。评价的方法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要比较分析看看哪种评价方法最合适。评价的日期可以分为长期日期和短期日期。短期的日期一般在计划制定后的数天或数周内进行,主要检查教师行为的改变情况。在长期目标的检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行为的改变,还要注重教师对这一行为的内化程度,即是否把这种行为作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了。

(4)校长和教师的评论。编制计划以及完成计划后要给教师写评论的机会,评价的内容要围绕这个计划来进行。校长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这几点:A.要为每位教师制定一份发展性计划,而不只是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问题的教师,这样才能强化评价的发展特性。B.发展性计划应具有提高性和丰富性。所谓提高性是对在信息收集过程发现在某一方面有问题或不足之处的教师来制定的计划,通过完成这个计划使教师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期望的水平。所谓丰富性是指对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的教师而制定的,以期待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有较大的发展。C.给教师制定的提高性发展性计划并不意味着在最后对教师的评价就为不合格。相反,只要教师和校长能够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较好地合作,所有的教师都不会在最后收到不合格的结论。D.发展性计划要有校长和教师共同来完成,而不只是校长自己的事情,这样制定的发展性计划才有针对性,能更好地被教师接受和认可。E.假如发展性计划没有按期完成,校长、教师就应当检查是否是计划制定得不合理,或者是不是因为为完成计划的活动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是缺少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总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这个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7.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信息收集和形成性会议召开等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总结性会议在校长开会之前就做好了决定,因而较多的是校长的讲话而不是交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形成性评价的情况对教师是否达标所做的一个最终评定。对教师的最后评定主要是教师满足期望的行为和未满足期望的行为两大类,评定的依据依然是针对上述的指标和标准。在总结性会议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对于整个会议气氛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有时教师会认为自己达到了期望的行为,而校长却没有给他这样的判断,因而会出现教师的抱怨和不满。有效的交流以及校长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总结性评价的频率不要太频繁。总结性的评价越是频繁,教师对于评价的态度就越消极。一般对于新教师一年进行一次,而对于有较长任教年龄的教师三年进行一次较合适。总结性评价之后,还应当赋予教师复核和上诉的权利。

国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因此,不同国家都从各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提高教师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的高尚道德和良好行为修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自制等优秀的教育品质和献身未来的职业理想。如法国强调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美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有的国家甚至还规定教师就职宣誓制度,以表明忠于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责。

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其内容包括科学、哲学的理论修养;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等。如英国要求教师必须精通至少一门的课程领域;教师必须经过课程教学的培养和实践等等。

3.教师的能力素质。日本强调教师要有五种能力,即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指导能力、独立的自修能力。不同的国家对能力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法国招聘教师注重教师的上课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美国要求教师要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有些国家则强调对未来的开拓创造能力等。

4.教师的身心素质。好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压力和变化。同时要具备坚毅的耐力以应付艰苦的、健全的体魄与旺盛的精力、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劳动。日本教师甚至认为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但这里的身体素质不是等同于我们狭隘的“身体健康”这个概念,还包括感知的灵敏度、工作劳动的承受度、注意的集中度等。

综上所述,国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很多优秀的方面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1.改革师范教育,提高学历水平。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师范生的学术性培养,更多地由综合大学教育系担负培养任务。并强调中小学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或硕士、博士研究生。相对来说,我国的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延长师范生在校时间或中小学教师皆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水平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拓宽师范院校课程、知识领域,并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却是可行的。

2.规范教师任职许可制度。有些发达国家并不是师范生毕业就能获得从教资格,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和考核,这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即新任教师不仅要先接受职前训练,还必须要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否则学位再高也只能当助理教师。同时,要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各级各类教师资格证书制,包括普通的与临时的两种证书。普通证书又可分一级、二级证书,并把证书与学位、能力结合起来。

3.全面深入推进教师在职进修。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在职培训,体现了在职培训的立法化和制度化;进修目标的多元化和立体化;进修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进修方式与渠道的灵活性与便利性。对我国来说,建立一套系统、多样和立体化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并用法律加以保障是切实可行的。

中外教育对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

一、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应该从概念上去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及其教育理念,而且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要抛弃其所扮演的传统的角色,结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重新定位。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这些要求:

1.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只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师要随时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的互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之间应共同合作与研究,形成开放的教学与研究的工作模式。

5.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国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国外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多元化,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他们的教学中是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毕竟这些理念都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以澳大利亚为例,说说澳大利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修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自制等品质和献身未来的职业理想。

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其内容包括科学和哲学的理论修养、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教师必须要经过课程教学的培养和实践,掌握过硬的业务能力。必须要具有宽泛的文化素养,掌握熟练的现代教学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