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小组长工作手册
46501800000011

第11章 工会小组的重点工作(1)

1.工会小组的安全教育工作

工会小组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工会小组每个成员掌握基本的安全与卫生知识,提高小组成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安全教育包括安全责任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教育、安全法规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等。

安全责任教育

教育各小组成员认识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抵制违章指挥。

安全生产方针教育

在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教育时,要破除“安全和生产是对立的,要生产就必然影响安全”、“环境恶劣条件差,难免不出事故”等错误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有意识地发现和排除隐患,达到避免伤害,预防事故的目的。

安全法规教育

对小组成员要进行安全法规教育,使小组全员都了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制度、规定和规程。要逐步提高对知法、守法、执法、护法重要性的认识。

事故案例教育

事故案例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极好教材。工会小组要结合行业和本企业、车间、班组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使职工更好地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尤其要对微伤、未遂事故进行认真分析,防微杜渐,改进工作。

安全卫生知识教育

安全卫生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生产工艺过程和安全技术。

(2)各种设备、设施性能和操作方法。

(3)作业的危险区域和岗位作业安全事项。

(4)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材料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知识。

(5)危险、特殊作业的安全知识。

(6)消防制度与方法。

(7)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8)要注重对新工人和调岗工人的岗前培训教育,对特殊工种要进行特别培训。

2.工会小组的安全制度检查

工会小组安全检查一般包括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

日常安全检查

一般采用“一班三检”制度,即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班前检查,消除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班中检查,制止或纠正违章作业,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班后检查,清理作业现场,不给下班留下隐患。

定期安全检查

(1)确定检查范围、对象和标准。检查范围和对象包括: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点和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2)检查时间应该有明确规定。如每周、每季、每年的具体时间,也可考虑在设备检修期间、节假日期间进行。

(3)检查标准。针对不同的作业岗位,依照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标准。

(4)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能够整改的隐患,要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整改;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防范措施,并向上级领导和工会反映,督促及时解决。

安全检查表

日常或定期安全检查,最好使用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要根据工艺与设备的事故预防控制要点来确定。内容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具体细致,但不烦琐,关键要有效、简便。

3.工会小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小组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但事故多、职业危害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当前工会小组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上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是责任事故。加强工会小组安全建设,是减少伤亡事故和各种灾害事故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工会小组安全管理就是为了保障每个小组成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劳动能力,保护所使用的厂房、设施、设备、工具等国家或集体财产不受意外损失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综合性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工会小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

工会小组安全生产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和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消除职业危害,向各类灾害事故为零的目标努力。安全生产的目标要具体化、数量化,内容至少应包括:工伤事故次数和职业病的控制指标,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经济损失控制指标,工会小组日常安全管理考评指标。应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在明确总目标是事故为零的前提下,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制定的目标值要先进、可行,要激励每个小组成员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目标。

4.工会小组的安全技能训练

安全意识和技能训练要经常反复进行,安全技能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固定形式的,但一定要达到训练的效果和目的。在进行训练时要特别注重模拟故障训练和危险预测训练。

模拟故障训练

训练前,要拟定好故障点,做好标记,然后请被训练者进入现场,按规定程序排除故障。这种训练可以培养被训练者的反应能力,处理故障的速度和准确性。在进行模拟故障训练时应注意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都要采取保护措施。

危险预测训练

危险预测训练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一个岗位或某台设备。

(2)由作业班每个人发言,说出潜在危险和易发事故,推测可能引发的事故。然后,总结每个人的发言,找出潜在的危险。

(3)确定危险重点。要求全体人员到现场,针对岗位或设备边说边指出危险部位。同时,大家共同确定应该立即解决的重点危险因素。

(4)提出措施。让每个人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处理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具体明确。

(5)确定行动目标。解决如何去做的问题,要求小组全员目标明确、行动一致。

5.工会小组的事故预防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因素)是由许多间接原因(因素)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以某种顺序相互作用而造成事故。如果能消除事故链中的某一个因素,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为预防事故发生,工会小组应注重:

事故预防的着眼点

伤害事故发生前,往往有多次无伤害事故(未遂事故)为其前兆。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之前,也往往会有多起轻伤事故发生为其序幕。这好比大海中漂流的冰山,伤害事故只不过是露出在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无伤害事故则相当于大海下面冰山的主体。因此,预防事故的着眼点不是伤害事故,更不是死亡事故,而是无伤害事故。

安全行为管理

安全行为管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安全行为就是企业主体内在的安全需要与企业客观环境(条件)交叉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安全行为管理就是指对主体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预测和控制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活动的总称。安全行为管理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克服个体不安全行为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互保意识。为有效控制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事故发生,可通过如下途径:

(1)培养安全生产兴趣,消除人为过失。培养职工安全生产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职工的竞争心理,加强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感。

(2)开展安全生产特征教育,使工人了解安全生产的相对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3)从管理措施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开发人的安全行为

事故预防,除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法则是开发人的安全行为,主要可采取以下的方式:

(1)从分析行为动机入手,正确判断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2)满足人们的正当需要防范于未然。

(3)掌握工作方法,激励主人翁职责感。

(4)开展互保活动,搞好人际关系。

(5)开展“三不伤害活动”(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对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概括地说就是对“隐患”的控制。工会小组要经常或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尽早发现、控制、消灭隐患。安全检查不但要重视查找所有设备、设施、工具等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也要重视工作环境方面的不安全状态,如噪声、湿度、温度、照明、通风,工作现场的定置管理、安全通道、防护盖板、栏杆以及灭火器材等,安全检查时最好使用安全检查表。对查出的隐患,工会小组能解决的由工会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立即上报车间(企业),在车间(企业)没有处理前,工会小组一定要有严密的防范措施。

6.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开展

群众生产经济技术活动,是基层工会参与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基层工会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原有群众生产经济技术活动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基层工会对群众生产生产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探索,使群众生产经济活动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基层工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积极性,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华全国总工会2000年下发了《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对群众生产经济技术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工业企业中,重点围绕产品、质量、成本、效益来开展,实现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创新。在商业、服务性企业中,重点围绕质量、效益来展开,实现服务规范、服务知识、服务项目、服务功能的创新。各行各业都要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走科技兴企之路。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工会要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根据工会十五大的新精神,当前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企业需要,职工欢迎,着眼于做好人的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要立足基层,因地制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活动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要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更快地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增强群众经济技术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要以企业生产一线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到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和商品流通等方面,围绕质量、品种、成本、效益、安全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经济技术活动。

(5)工会群众经济技术工作的成果评价要坚持效益原则,向企业承认,市场让用户满意方面转变,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

(6)加强劳模的培养、评选、表彰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特别是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劳模工作的管理,引导和组织职工更加广泛地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使劳动模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7.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开展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赶超先进,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遵循的原则

(1)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就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竞赛的具体目标;

(2)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它体现劳动者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3)竞赛有利于职工参加的原则,体现广泛的群众性;

(4)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使竞赛成果与职工的政治荣誉与物质利益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劳动竞赛的形式

长期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创造出许多劳动竞赛的有效形式。根据劳动竞赛的实践来看,竞赛的形式大致有:

(1)同工种、同业务竞赛,这种形式的竞赛,其竞赛的内容基本相同,可比性强,便于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也适合于一些单项内容的竞赛。

(2)上下工序协作竞赛。这是同一产品上下工序之间开展竞赛的一种形式。使每道工序按时、按质和按量地均衡生产,使生产过程环环紧扣,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3)科室业务竞赛,这是组织科室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竞赛的一种形式。比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新形式下的劳动竞赛

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参与竞争服务。

(1)劳动竞赛的模式应向企业需要靠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更好地针对本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确定小型、多样、实效的竞赛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竞赛规模要小。竞赛实施的时间要短;竞赛的目标要明确,从而加强竞赛的针对性,使竞赛收效更为显著。

(2)劳动竞赛的指导方针要向提高职工素质方面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量已不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唯一因素,科学管理、职工技术素质等对企业效益影响的比重加大。因而,劳动竞赛要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内容开展,竞赛更加注重职工智力资源的开掘,而不仅限于体能的挖掘。

(3)劳动竞赛必须向经营、流通、信息、科技方面发展。应改变以往只局限于生产领域的范围内开展竞赛,而参赛人员也必须从局限于生产工人向企业全体职工参加,使每个职工都为企业竞争服务。

班组劳动竞赛的特点

工会小组是所在基层劳动竞赛的主要组织者。工会小组所在的班组劳动竞赛是班组之间、职工之间,以出色完成两个文明建设为目标,展开的争先进、创一流,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竞赛活动。

工会小组组织的班组劳动竞赛有其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1)它是企业劳动竞赛的落脚点。班组劳动竞赛是企业内各种形式、内容、规模的劳动竞赛的落脚点。

(2)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班组劳动竞赛在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职工树立积极进取的劳动态度。

班组劳动竞赛的内容

班组劳动竞赛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