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小组长工作手册
46501800000014

第14章 工会小组的职工文化建设(2)

为此,全国总工会也在1983年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工会俱乐部工作会议,1987年召开了全国工会文化宫、俱乐部工作会议。基层工会的职工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新观念,改造带有计划经济特点的文化模式,全方位、多功能、多系统地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这一时期工会文化事业基本上形成了网络化。到1986年,全国已有文化宫和俱乐部6万余个,图书馆(室)有2.5万多个,电影放映单位3.3万个,职工文化的优势深入到家庭,深入到职工的业余生活领域。职工文化呈现为多元化,其形式手段也多为现代化。各地的职工文化一方面是多样化,另一方面又同社会文化和地方区域文化相结合,呈现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职工群众关心的科技知识,生活健康知识和保健旅游知识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职工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满足广大职工的文化需求已成为工会文化事业的中心任务,现有的职工文化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已同广大职工的实际要求形成新的差距,职工文化的模式已从单一性转为多样性,进入了崭新的大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职工文化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已渗透到职工文化中来。职工文化一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职工文化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和劳模精神”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工会高度重视提高职工素质、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利。

(1)工会十四大以来职工文化活动取得的成果。2003~2008年的5年间,我国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5年来,全国工会系统大量创建示范性职工学校79所、示范性文化宫,充分利用各类职工文化教育阵地,开展职工培训,并继续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创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载体,举办中国职工艺术节、新世纪工人歌曲征集、全国职工小品大赛、全国亿万职工健身活动等具有重大影响的示范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五一文化奖”评比表彰,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职工文化基地,培育职工文化人才,打造职工文化精品,丰富职工精神生活。

(2)职工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①一些企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企业领导认为经济效益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把职工文化理解为“玩玩乐乐”,有的企业领导认为搞职工文化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生产经营没有多大好处,“划不来”,因而,企业领导对职工文化活动不予重视和支持,观念上对立或滞后,形成企业职工文化难以开展的“瓶颈”。

②企业职工文化的阵地和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文化活动方式单一,层次较低,不能满足职工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许多企业的文化设施陈旧简陋,还停留在黑板报、夜校上课的水平上,广大职工迫切需要的科学技术、环保、健美和健身、家庭理财,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活动很少开展,电脑网络等新形式得不到体现,造成了许多文化宫门庭冷落。不少体育设施由于管理不善,致使无法使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③经费投入不足和文化市场的冲击制约着职工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许多中小企业的职工文化活动由于经费紧缩而无法开展,而社会上的娱乐场所却强烈的吸引着许多青年工人参加,使得职工文化在这些企业中呈现萎缩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市场逐渐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据统计,我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990~1998年增长了6倍。虽然,企业工会和行政对本企业的文化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但与社会文化企事业相比仍是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另外,企业职工文化方面的骨干和管理人员的严重流失也是阻碍企业职工文化发展的又一个原因。

职工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1)职工文化的性质。

①先进性。职工文化存在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自身,广大职工是职工文化的主体,它体现了工人阶级的状况和要求。首先,职工文化是工人阶级的文化。由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它的文化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根本要求为己任。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职工文化自身的任务和职责,因而职工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规律和职工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其次,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职工文化的基础,现代化发展的最新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最容易被广大职工接受和使用,职工文化和现代化的文化进程是一致的。再次,职工文化直接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从职工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态上认识,职工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领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职工文化的迅速壮大,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得职工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因而,职工文化的先进性是农民文化、妇女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所不具备的。

②综合性。职工文化体现了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职工文化隶属于企业,包括各种服务行业。企业本身具有多样性,职工文化围绕着企业并依托企业而开展的,因而,职工文化包括基础性文化知识,政治、经济、法律、艺术、文艺和技术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包括高级专业知识。另外,社会文化中的生活、健康、环保、体育、旅游、美术等多种知识也是职工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综合性的知识大大超出军队文化、校园文化和乡村文化。职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具有明显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功能,这又是区别其他群体文化的又一个方面。

(2)职工文化的特点。

①群众性。职工文化的主体是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广大职工的参加就没有职工文化,职工文化的存在基础是职工群众。目前在我国各种企业和服务行业中有一亿多职工,有各类职工文化的设施近六万个,每天都有几百万人在进行活动,这是最典型的群众活动。同时,这种群众活动是工会组织和管理的集体性活动,往往集中在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场所内进行。

②自主性。职工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职工,它的活动是以自愿和自觉为前提,没有任何胁迫和行政性命令的色彩,是广大职工根据个人发展需求而加入的,自愿加入和自愿退出同时并存。职工文化具有强烈的民主性,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完全取决于职工自觉程度,职工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档次和规模也是由职工自主参与程度而定的,它体现了职工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爱好程度以及能力程度,它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核心动机,因而,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我要参加”和“要我参加”的统一。

③业余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决定了职工文化是广大职工群众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它包括工作后的休息时间和法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它不占用生产时间。极个别活动和个别人员的文化活动,如红五月、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时,必须经企业行政领导的批准才能进行。职工文化更多的是职工在自主时间内合理安排和组织的,因而,职工文化往往又通过许多业余团体、小组和协会出面组织,它既解决了文化活动中的困难(时间和场地、经费等),又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这是区别于专业文化团体的又一个特点。

④娱乐性。职工文化除规范的学习教育外,还有大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图书阅览、电影、电视、电子游戏、展览、音乐、舞会、美术、摄影等各种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把职工求新、求乐、求知和求美结合起来,通过娱乐消除疲劳,消除心理紧张,恢复精力,调节体力,促进广大职工身心健康发展,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品味和素质。正由于职工文化具有这种色彩,才吸引了广大职工的参加和支持。

⑤多样性。这是指职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学习教育、培训、演讲、展览,有游戏、娱乐、体育、歌咏、跳舞等,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活动,如北国冰雕、南方花展、天津大鼓、苏州评弹、内蒙古的乌兰牧骑、广西对歌等。职工文化的多样性还具多层次、多元化和多功能的色彩,如旅游、围棋、花鸟、烹调和时装等,文化娱乐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吸收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增加了电子游戏、电脑操作、卡拉OK、健美活动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3)职工文化的构成。

职工文化由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事业、职工文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职工文化队伍和职工文化理论等组成。

①职工文化活动是指在8小时工作之外,职工参加具体的娱乐和沟通交往。如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和舞蹈的学习和交流;服装设计和研究;有关健康和环保的宣传、演讲;体育锻炼和竞赛;影视播映制作和赏析等。职工文化活动是产生职工文化事业,开展职工文化工作,形成职工文化理论的基础,它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②职工文化事业是为了适应职工文化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电影放映馆、图书室、体育赛场等,它们都可以独立进行或联合进行,这些活动场所既是工会的财产,也是基层工会的文化事业。它是专门为广大职工开展活动而设置的,直接为职工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的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根据《中国工会章程》第三条的规定,工会会员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的优惠待遇。

③职工文化的组织和管理是指为了更好地指导职工文化的开展,基层工会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如工会宣教部门。有些企业行政也设立职工教育科室,并且配备一定的人员,具体管理职工文化活动,直接安排职工文化事业的实际运作,其中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大量的业余积极分子,具体承担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业务辅导工作以及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

④职工文化队伍是职工参与人员按其兴趣爱好与特长长期稳定的积极分子队伍。他们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充当骨干和核心,经常辅导和帮助其他参与者,不计报酬或计极少报酬,进行奉献性的工作。这是职工文化活动经久不衰的组织保证,它不同于行政管理制度中的人事调配、编制,它具有很强的自愿性和流动性。

⑤职工文化理论是对职工文化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总结。它包括基础理论,即关于职工文化性质、地位、作用等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理论,即关于职工文化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经验、新内容、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职工文化理论目前已建立为一门新的学科——职工文化学,已被许多企业和职工所重视。

基层工会职工文化的基本要求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三个面向”,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党的理论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工会和职工文化的理论基础。这是职工文化的思想和政治保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要做到“三个面向”:

①必须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最基本的国情,它具体表现在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中,职工文化必须在这个大前提和大环境中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现实和未来的统一,职工文化依此开展才有价值和意义。

②必须面向现代企业发展,尤其是面对本企业的发展要求。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是职工文化开展的直接内容和任务。职工文化一方面为职工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为企业发展服务;只有密切联系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职工文化才会得到企业行政的支持。

③必须面向职工群众的实际。职工文化的根本宗旨是为职工群众服务,满足广大职工的要求。要准确体现这个宗旨,必须全面掌握本企业职工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倾向。职工文化在满足广大职工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要求时,必须要有重点地进行,保证多数职工的文化要求。要通过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充分了解和满足广大职工的意愿,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必须重视职工文化的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包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内容。中国工会十五大要求各级工会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职工文化创新势在必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即我们如何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原先我们所掌握的一般文化和科学知识已远远不够用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论对于广大职工来讲仍然是很陌生的事,许多新设施和新产品、新技术还不知道如何掌握它。因此,职工文化必须针对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新要求进行重新定位。要改变职工文化中陈旧或过时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原有的习惯模式,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围城”,及时吸收和采用新的知识。

创新必须针对原有的机制进行更深刻的改造。

①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创新思考,立足本企业进行观念更新,而不要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模式。

②要吐故纳新。创新的方式可以从广泛的角度上认识,即把社会上新理论、新概念、新观念引进来;对原有的内容作实质性的调整和充实;采用全新的活动方式;增加新设施和新场地,拓宽空间,延长时间,采用新组合和新制度等。职工文化创新不仅要拓宽思路,更重要的是拓宽文化活动的范围,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在职工文化的热点、焦点和力点上做文章,力求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的不断提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就是在职工文化的多样性、多功能和多层次方面有所发展。由于职工文化精神方面需求的多样性,必须紧跟形势,全方位地开创各种文化活动,永不保守、永不满足,不断发展,认真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