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46502100000021

第21章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1)

1.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过去相比,表现出几个“非”的特点:

非均衡化

强资本弱劳力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特别是就业供过于求的压力长期存在,总量上制约着职工权益与要求的伸张。

非公有化

非公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将占主体,更多的职工在非公有制劳动工作,如何处理好劳动者与建设者关系、实现双赢,成为新的课题。

非正规化

过去职工更多的是在单位从业,而现在随着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单位人向社会人、固定人向流动人、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转变力度的加大,职工流动速度加快、领域加宽、层次加深,社区化、小型化、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自我就业比重日益增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带来劳动关系的多样化。

非经济化

过去强调职工爱厂如家,建立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不仅是职工谋生的场所,更是成长的摇篮、情感的归宿,有很多西方企业所没有的非经济成分。这是我们的优势。同时,如果处理不好,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也会使劳动关系带上政治化的色彩,劳动关系问题有可能引发政治问题。

非国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劳动关系问题也会被自觉不自觉地带上国际化色彩。这里既有经济因素、非贸易壁垒,如社会条款、社会责任标准等,也有政治因素,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加紧西化、分化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使我国的劳动关系不能独善其身,也使劳动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关系,而是更加复杂、多元。

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以来,经济成分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对工运事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何面对日渐突出的劳资矛盾,充分认识明晰维权新思路,完善维权新机制,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实现“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工作理念,工会组织在履行基本职责,切实依法维护中必须坚持“三高”、“三全”、“三化”。

2.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大作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

(1)是积极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不断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能成为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大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的思想,就是坚持把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体现。

(2)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落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要特征就是体现以民为重、劳动人民是主人的思想和社会风尚;根本目的就是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愿望和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体现。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能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充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和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发展安定团结局面的客观需要。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劳动关系,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才会有和谐社会的存在,否则只是一句空话。“稳定压倒一切”。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全面保持社会的稳定,否则,一切都难以实现。而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理顺他们的情绪,鼓舞他们的干劲,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并从根本上遏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图谋,这对于和谐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主要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无论国家的性质如何,只要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就会有工会的存在,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的性质和对抗程度不同,工会的性质、任务和特征有所差别而已。由此可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履行这一基本职责和完成这一基本任务,工会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就是全面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6)是解决我国劳动关系复杂多变的现实要求和重要途径。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内部多阶层的出现和扩大,造成劳动关系矛盾的进一步突出和激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国现阶段劳动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则是解决我国劳动关系复杂多变现状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途径。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划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劳动者以及雇主的整体利益,有利于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三方机制的劳方代表,作为身处劳动关系第一线的感受者,其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决定了自身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支持者和参与者,更重要的是策划者和组织者。

(2)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方代表者。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中劳方的代表,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的特定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就是劳动者。用人单位是劳动力的使用者,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提供者,两者是平等的主体,都有各自的代表。用人单位的代表是其法定代表人,劳动者的代表是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作为劳动力供方的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就需要工会组织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仍然是劳方的代表,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并且有法律依据和符合国际惯例。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开垦者。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民族共同的努力。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三方机制的劳方代表,作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中,义不容辞既是开拓者,又是耕耘者,既是排头兵,又是主力军。

(4)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工会的天职就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是实现劳动关系内容的基本保障。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内容就是双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保障劳动者在法律法规上规定的权利的实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供种种必要的条件。而工会作为劳方的代表,就应当担当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积极争取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实现。广大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目的,就是要工会代表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安身立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

(5)职工参与管理的组织者。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和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依法享有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而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民主性的特点,决定了劳动者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大量活动需要由工会来具体组织和落实。

(6)劳动争议处理的参与者。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发生矛盾的表现,直接反映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劳动争议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就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突发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参与劳动争议协商,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支持职工依法提起诉讼,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7)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当事者。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有利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平衡。集体协商的当事者是用人单位(雇主或雇主组织)和工会(或职工代表)。工会代表职工一方参加集体协商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工会的基本权力。在集体协商中,工会应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广泛搜集各种信息资料,坚持原则,运用技巧,为职工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并将协商的结果用集体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保证集体合同的履行。

(8)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者。《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它的贯彻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了保证《劳动法》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必须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其中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我国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与劳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富有同一切侵权现象作斗争的实践经验。而且职工群众是执行《劳动法》的受益者,但也是违反《劳动法》的受害者,所以他们最关心《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在和谐劳动关系的推进中,工会的监督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1)着重处理好维护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维护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所谓改革就是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会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同时,改革还是经济利益的调整,一些改革短期内会冲击一部分职工的暂时利益,因此,工会应该关注困难职工的利益,旗帜鲜明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工会的自身努力,促使国家把改革的力度与职工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发展是不变的主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工会履行的维护职责,是两个维护的统一,即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工会要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又要在发展中维护职工的利益,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使职工享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果。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是解决经济和社会中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和激化一些经济和社会矛盾。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使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紧迫、艰难和繁重。

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在企业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和企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企业稳定的基础,企业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只有社会和企业稳定,职工群众的利益才能切实得到保障,职工队伍才能稳定。

(2)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含金量”。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作为劳方来讲,“打铁需要本身硬”,基础问题是要提高自身的“含金量”,有整体素质、有综合实力,在企业发展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作出决定性的贡献。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和教育、培训工作。

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依时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当前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努力做好生产经营工作,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大力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主要内容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加强工会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当前工会要做的主要工作:

①帮助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其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②适应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素质工程。

③监督企事业单位行政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④努力办好工会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技术教育阵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