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46502100000038

第38章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

1.工会维护功能的构成及实施

工会维护职能的对象

(1)“职工”的界定问题。按照新《工会法》的规定,“职工”是工会维护的对象,似乎是非常确定、没有疑义的,然而实际上,常常使用的“职工”、“工人阶级”、“工人群众”、“员工”等概念,内涵是很小的、不确定的,而外延一般是很大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是全企业的,企业的法人代表都是姓公的,没有“非职工”概念。这里,实际上工会维护的对象是抽象的、纯粹的、空洞的,因为其缺少相对面、对立面。“职工”定义不能过窄,特别是不能过宽,必须从本质出发。所以,必须给予职工科学、具体的界定,其法律依据是:劳动关系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两方组成,工会是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而所有者或经营者便是用人单位的法人代表。

由此,关于职工的界定问题,必须有两点说明:

①《工会法》与《劳动法》应该相统一,《工会法》所指的职工实质上就是《劳动法》所指的劳动者,严格地、确切地说,劳动者是工会维护的对象。

②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所有制单位,都必须把用人单位的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区别开来,不能把用人单位的所有者、经营者放在职工队伍之中,与劳动者相混淆。

(2)维护的重点对象问题。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应该特别注意重视和重点维护劳动者中一部分“弱势群体”,如困难国有企业的困难职工。失业职工、退休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问题;一些新经济组织,一些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甚至一些改制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非常严重。所以,工会必须坚持一般维护与重点维护相结合。

工会维护职能的内容

(1)工会维护职能活动的范围。工会维护职能的内容是由工会维权的活动范围决定的。这个范围可以是政治关系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但最重要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关系领域,而社会经济关系领域中最直接、最具体、最核心的是基层单位的劳动关系。工会在劳动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工会作为劳动者一方的代表在劳动关系中开展活动。所以,劳动关系领域是工会维权的主要阵地、中心舞台和活动场所。

(2)工会维护职能内容的重点。根据上述工会维护职能活动的范围,工会维护职能的内容应该是《劳动法》所规定的“劳权”(即劳动权益),即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技能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现在一般说的工会维护的四大权益,即“劳动权益、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文化权益”,应与《劳动法》相一致,应与企业、社会实际相适应,工会维护职能的内容应围绕、突出“劳权”。从实质上讲,工会所要维的权,最基本、最关键、最主要的就是劳权,其他权益都是由其派生的。

工会维护职能的途径

切实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过程中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工会要做职工的贴心人,履行好基本职责,必须围绕职工群众的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工会工作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使国民经济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使职工的利益得到更好实现。对广大职工为企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我们应充分肯定;对他们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特别关注。我们要切实把推动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切实转变观念,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在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维护和实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2)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国家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没有保障;没有企业的发展,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也得不到切实的维护。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是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维护他们这些方面的利益。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工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只有在促进发展中才能得到实现。我们既要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作贡献;又要在发展过程中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使职工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3)在积极参与中搞好维护。参与是搞好维护的重要渠道。要根据社会利益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力度,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力度,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国家、社会和事业单位事务的管理,把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在有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之中,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制定;进一步拓宽和疏通参与渠道,建立和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好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劳动经济权益;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劳动合同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劳动关系维持预警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制度,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和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等改革;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推动有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工会要及时准确地反映情况,督促企业和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滋生蔓延。

(4)在大力帮扶中搞好维护。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特困职工是职工中最需帮助和关心的困难群体,也是维护的重点对象。要密切关注企业特困职工的生活问题,协助政府尽快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特困职工的基本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反映,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把问题解决好,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研究未参加养老保险而又无能力缴费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推动国家有关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监督企业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中城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实现工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标。办好职工劳动福利事业,增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一定要以满腔的热忱、扎实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工会维护职能的原则

(1)依法维护的原则。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在维权过程中,工会应该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拿起法律武器,以“宪法”为本,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主,从维护的法定主体、客体、内容、程序、途径、方法等出发,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确保工会维护的法治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2)宏观维护的原则。工会既要抓微观维护,具体要去就某部分职工、某个职工或某件事件进行维护,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把重点放在宏观维护、源头维护,如通过集体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的指导、重大决策的平等协商,以利统管微观维护。

(3)“三种”维护的原则。这应是工会维护职能的总原则。如何正确把握维护的总原则,主要有两点必须说明的。

①现在所提出的“两种维护”的总原则,工会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中,如何去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并且全国人民总体利益是通过什么组织来代表、体现的,如果讲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的话,应该是国家利益;再加上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企分开,则应该还有单位的利益。实际上,工会维护中相对、联系的利益应是国家、单位、职工的三种既联系又区别的三个层次利益。工会既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单位的基本利益,又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②“三种维护”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国家的利益主要是国家政府来维护的,工会在维护中只要坚持不损害、不影响即可。单位的利益主要由所有者、经营者来维护,工会在维护中只要坚持协商、共谋即可。就是说,工会在维护中兼顾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更多、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定位维护的原则。就是说,工会在维护过程中,既不能没位、缺位,又不能越位,必须根据工会的性质和法律的规定,进行定位、到位的维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定位发生问题,所以往往会产生这两种情况:应该去维护的没有及时、很好去维护,或不该承担主要维护责任的,却要做维护的第一、主要责任人,如解决下岗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等,这都会给工会的维护工作带来影响。

工会维护职能实施的认识误区

要很好分析和解决以下三大认识误区,才能扫除思想障碍,推进工会维护职能的顺利实施。

(1)“党政代表论”。这主要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只要工会在文件、报告上讲“工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党政领导一般都对此大为不满,提出“只有你们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利益,我们党政就不代表不维护了”的质疑,造成工会提心吊胆,不能放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党政工都代表、都维护,实际上大家都不代表、不维护。虽然企业的性质是国有的,党政工的整体立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立场、具体观点主要还是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而工会代表、维护的更多的主要是职工利益,并且工会在这方面的身份和作用是党政代替、取缔不了的。因此,党政领导要纠正“党政代表论”的认识误区,要承认、支持工会维权的合法身份和地位;工会要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行使维权的基本职责。

(2)“共谋发展论”。这主要是指在非国有企业中,只要工会提出“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业主、上级有关部门,甚至少数上级工会都会否认、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样会影响、损害、侵害企业的利益,否则会影响、妨碍“共谋发展”。实际上,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有利于企业共谋发展;如果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会影响、挫伤、伤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反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有些企业在“共谋发展”的合法口号下,严重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所以,必须把工会维权与共谋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坚持与企业共谋发展中把工会维权工作做好。

(3)“投资环境论”。这主要是指在“三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只要工会实施维护职能,中方代表、上级“三资”管理部门往往以“保护投资环境”为名,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言行、劳动争议,偏袒“三资”企业,替“三资”企业的错误开脱责任,避重就轻地、象征性地处理一下;对工会、职工阳奉阴违,以“影响、破坏投资环境”来压制工会的维权、职工的起诉,导致有些“三资”企业在“良好投资环境”的合法口号下,肆无忌惮地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把工会维权与投资环境辩证统一起来,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坚持把工会维权工作搞好来创造、推进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会维护职能实施的保障体系

工会的维权问题,不仅要求去正确认识、努力确立而且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求“维权”能真正有效的实施,其战略举措就是根据系统性、法制性、社会性、创造性、有效性原则,建立工会“维权”的保障体系,其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构成。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基层工会、形成全国上下、左右、各级工会。各类工会组成的强大的维权组织网络。

(2)机构构成。工会组织下设、建立和各种维权的职能机构(或人员),如集体协商谈判小组、工资协商谈判小组、设在工会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监督小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会职业介绍所、工会再就业培训中心、工会法律援助中心、职工物价监督站等,要充分发挥这些机构、人员的维权作用。

(3)法律构成。

①工会维权依据的法律,宪法是“维权”的根本大法;劳动法,由劳动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工会制定的劳动规范性文件和国际劳动公约等组成的我国劳动法的外部结构体系,由劳动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人参与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劳动基准法、劳动监督法和社会保险法等组成的劳动法的内部结构体系;涉及“维权”内容的法律、法规,如《工会法》、《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工会章程和有关规定等。

②工会维权的法律监督,这主要是司法实践问题,真正确立和实施工会维权的法律责任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使工会维权真正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

工会维护职能实施的自身条件

(1)加强工会的自身改革和建设。

①提高工会的组建率和入会率,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必须要建立工会,如果企业没有工会,“维权”就无从谈起。

②工会的观念、组织、职能、方式、方法、手段等都要与“维权”工作相适应。

③提高工会干部、专业人员队伍“维权”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运作能力。

(2)工会工作的“三维护”要求。

①工会的最基本职能、最核心工作和最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的第一种维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