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46529900000028

第28章 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工作(5)

当前,劳动竞赛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台阶式竞赛。如把创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最好水平分为几个阶段,把竞赛目标分为几个档次、几个等级,组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攀登高峰。

(2)攻关式竞赛。发挥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集中攻克一个目标或专项课题,如为开发某个新产品组织攻关赛。

(3)夺魁式竞赛。组织技术比武,创优质、选最佳、夺奖杯等竞赛。这种竞赛能适应职工显露才干、争当先进的进取心理。

(4)同工种、同产品的对手竞赛。这种竞赛形式是个人之间或班组之间竞赛的基本形式,有利于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5)流动红旗竞赛。这种竞赛可以在车间班组之间进行,通过规定竞赛的条件和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励,最终产生优秀班组。

(6)单项指标竞赛。这是针对生产关键环节、突出某一重点工作开展竞赛的一种形式。这种竞赛内容单一,目标明确,可比性强,效果明显。

(7)小指标竞赛。它是把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分解成若干小指标,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以这些小指标为内容开展竞赛,并实行计分计奖,这样,可以使得获奖人数增加,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劳动竞赛的组织

企业工会组织劳动竞赛,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劳动竞赛委员会(劳动竞赛领导小组),是竞赛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竞赛方向、内容和目标,制定竞赛工作规划,审议竞赛的预决算,决定竞赛奖励方案和表彰竞赛优胜者等。劳动竞赛委员会一般由企业行政负责人牵头,工会、团委以及计划、财务、生产技术、供销等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工会作为办事机构,负责竞赛的日常工作,解决竞赛中遇到的问题。

(2)确定劳动竞赛的目标。劳动竞赛目标的确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一方面,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薄弱环节和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了解企业职工群众主人翁积极性的状况,了解工会在职工中的威信和号召力,从而正确估计劳动竞赛对劳动积极性的调动程度。只有了解以上两方面情况,才能实事求是地确定劳动竞赛的目标。

(3)制定劳动竞赛的方案。劳动竞赛目标确定后,就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劳动竞赛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而言,劳动竞赛的方案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竞赛名称、竞赛指导思想、参赛对象及范围、竞赛时间(起止时间)、竞赛条件(考核内容、要求、标准及目标)、名次取舍额度、奖励办法及其他。

(4)进行宣传发动。要将劳动竞赛的方案交给职工群众充分讨论,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劳动竞赛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做好职工思想动员,形成劳动竞赛的良好氛围,确保劳动竞赛方案的顺利实施。

(5)组织实施竞赛。劳动竞赛方案确定后,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做好正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舆论、赛前练兵,人、机、物、料的安排,统一计算及核算口径等等。

②做好竞赛过程中的组织指导工作,通过宣传鼓励,帮助指导,以及对有关规则的及时补充完善,使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促使竞赛始终进行得紧张、热烈而有条不紊。

劳动竞赛的管理

加强劳动竞赛的管理,要做好目标管理、中途管理和竞赛的总结评比工作。

(1)劳动竞赛的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将竞赛所要求达到的最终效果通过层层分解,使大家明确制定竞赛目标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把目标分解落实到分厂、车间、班组和每个职工,确定各自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激励、控制活动。

劳动竞赛的目标管理过程,主要是把握好三个步骤,即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检查效果。

①制定目标。这是目标管理的核心。这个阶段包括掌握现状、制定目标、层层分解三个环节。其中正确地掌握现状,找出差距和问题点,并用数据说话,是开展目标管理的前提。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竞赛工作目标大纲,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定量,又要定性;既要反映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然后将目标一层层具体地分解落实到位,使竞赛活动实现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型目标体系。

②实施目标。这是目标管理的保证。所谓实施,主要指实现目标的保证措施和制度。竞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通过制定目标推进网络图,掌握目标的方向和进程。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保障竞赛目标的实现。

③检查效果。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决策指导两个环节。信息是竞赛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竞赛实施过程中情况是经常变化的,各种问题会不断出现。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所下达的目标和各自承担的职责是否执行,贯彻的结果如何,可以通过听、谈、问、查、看等方法进行检查,把竞赛成果与确定的目标值加以比较,作为考核依据。对于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确保目标值的兑现。

(2)劳动竞赛的中途管理。它是指竞赛目标选定后,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扎实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过程称为劳动竞赛的中途管理。中途管理是竞赛的重要环节,它是加速实现竞赛目标、获取最佳效果的有效方法。搞好中途管理,要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定责,合理安排好劳动力,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上下道工序协调。要运用最切合实际的操作工艺,对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事先有妥善的对策,并且及时收集竞赛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要把竞赛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人,使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实现竞赛目标的有机联系。要积极组织学习、推广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经验。同时,还要注意调节每个人的思想情绪,做好竞赛中的思想工作,及时表扬和鼓励,不断激发组员的竞赛热情,以保证竞赛目标的顺利实现。中途管理求实而忌虚,求细而忌粗,否则会影响竞赛效果。

(3)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劳动竞赛的总结主要包括考核和奖惩两个环节。根据竞赛目标大纲的要求,应该分阶段或定期进行评比总结,严格考核竞赛目标完成的程度。具体来说,就是按竞赛中的工作质量和实际贡献,以及承担的目标值进行考核计分,作为奖惩和计算奖金的依据。竞赛活动不足之处,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以利于下一阶段竞赛的顺利循环。评比和表彰是劳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对上一轮劳动竞赛活动总结后,对优胜者的表扬和奖励,使参赛者的荣誉感、好胜心得到满足,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参赛者的热情。另一方面,它是对新一轮劳动竞赛的动员。通过评比和表彰,有利于参赛者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好的经验,为新一轮竞赛做好理论上和经验上的准备。基层工会在评比和表彰工作中,要注意做到:

①评比要求准确公正,一定要把那些在劳动竞赛中通过苦干、巧干取得优胜的同志真正评选出来。

②对优胜者的表彰要隆重热烈,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优胜者最大限度地感到光荣和自豪,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其他的效果,使劳动竞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用于基层劳动竞赛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系统工程、行为科学、网络技术、PDCA循环在劳动竞赛管理中的应用等等。

9.劳动竞赛的效益评估方法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及竞赛的参与者,能否对竞赛的效益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进而千方百计地强化、深化、夯实劳动竞赛的效益,不仅是制约着现代企业劳动竞赛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决定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劳动竞赛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承认劳动竞赛有效益的前提下,许多人对劳动竞赛效益的认识是不尽一致的,主要表现为对竞赛效益的含义、竞赛效益的评估,以及提高劳动效益的途径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这一章重点介绍竞赛效益及基本内涵、竞赛效益的实质及决定因素、竞赛效益的科学评价及核算方法,提高劳动竞赛效益的途径。

劳动竞赛效益概念的多种认识

关于劳动竞赛效益的概念,有多种表述。其一认为,劳动竞赛效益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人们在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超过企业行政计划指标的物质效果、经济效益以及同时得到的一定的精神收益。从狭义角度来讲,竞赛效益就是人们在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直接创造的效益。其二认为,劳动竞赛效益就是通过竞赛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增创的经济效益和竞赛所取得的社会成果。其三认为,劳动竞赛效益就是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通过比、学、赶、帮、超活动,为企业争创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从中获得的一定的精神收益。

劳动竞赛效益的基本类型

我们认为劳动竞赛的效益,简单讲就是指在竞赛的过程中创造的超过行政计划指标的实际经济效益。劳动竞赛的经济效益可划分为直接效益、潜在效益和间接效益三种类型。

劳动竞赛的直接效益,是指通过劳动竞赛所产生和得到的企业在经济上的有效结果和收益。通常是指增大了企业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产出比,加快了企业的价值实现速度。也就是说使企业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产出,并使这种产品的价值得到更快的实现。在企业内部的供、产、销、存、管、人、财、物、质、量等各个环节之间,通过劳动竞赛,实现既定竞赛目标所产生和得到的就是竞赛的直接经济效益。

劳动竞赛的潜在效益,主要指通过劳动竞赛所产生和得到的政治上和企业素质上的有效结果和益处。从政治方面看,劳动竞赛的组织过程,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去宣传、教育、发动职工群众的过程,也是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过程。实践证明,劳动竞赛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超先进、创先进”特色所培养起来的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主人翁精神、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性,乃至于一心为公、不求名利、舍生忘死的崇高政治觉悟,是那些仅仅以利益机构为基础进行的各种其他形式活动所无法做到的。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潜在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素质方面看,劳动竞赛可以提高企业工人技术素质、经营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整个企业的素质,对建设一支思想好、观念新、技术精、作风硬的“四有”职工队伍,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创建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职工和高素质的企业是获取高效益的重要前提,因而,也是潜在效益。

劳动竞赛的间接效益,是指通过劳动竞赛所产生和得到的有益于全社会的结果和益处。如在竞赛中通过推广先进经验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给予精神鼓励,大张旗鼓的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这是多么有价值的社会效益;竞赛的社会效益还可以通过竞赛为其他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方便和利益等来体现。

劳动竞赛效益的实质在于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众所周知,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每个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时间越少,价值就越小,反之,价值量就越大。组织竞赛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做好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中,通过职工创造性的劳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原来需要一小时才能生产一件产品的水平,提高到一小时生产两件或更多的水平。假定这一小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生产出来的这一件产品的价值量按照货币反映出来的价格是五元,那么通过竞赛,职工发扬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小时生产两件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十元。多出来的这五元,就是竞赛所创造的效益。所以,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工艺、改进设备、改进操作、改进管理,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每个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职工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所以说劳动竞赛效益的实质就是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劳动竞赛效益的决定因素在于竞赛功能

劳动竞赛功能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竞赛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自身潜在的智慧和能力激发出来,集中起来,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开展活动。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为攻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难关,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劳动竞赛的这一目的,使其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都能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从事劳动的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我们组织劳动竞赛,就是促使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在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设备革新、工艺革新,创造新机器、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地改造操作方法,创造新的操作技能和新的生产效率,并且不断创新、创优、创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同样,生产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组织劳动竞赛,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贡献。这种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是由劳动竞赛的功能决定的。

劳动竞赛效益由直接效益、潜在效益和间接效益构成,这其中既有竞赛的经济效益,又有政治效益、素质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竞赛效益不仅有多重性,而且有多源性,哲学上把它称做多因一果。也就是说这些效益不仅来源于劳动竞赛,同时它还受到政治教育、技术培训、文化培训、管理效应、市场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呈现出多源性的特点。衡量和评价这种具有多源性特点的竞赛效益,必须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可靠的核算方法。

劳动竞赛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