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重生之江山激扬
4663900000006

第6章 赶集逢异人

第六节赶集逢异人

这天,是桃川赶闹子的日子;以前,郑栋辉彭向红俩夫妻总是轮流去赶闹子,孩子虽然聪明,但毕竟还小,胆子却又太大,怕万一出点疏忽。所以虽然郑子浩一直吵着要到桃川赶闹子,他们总是不肯,总是留一个人在家看着郑子浩。现在郑子浩这么大了,又有大黑、小黑跟着,大人在留意一点,应该没问题。于是第一次一家三口一起出动。去桃川要经过桃水河,走在摇摇晃晃的吊索桥上,郑子浩很是兴奋,抓住桥边的吊索不时用力摇晃,好像根本不怕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水里去,郑栋辉是喊都喊不住。好在桥不长,也就十多米,很快就走过去了,他们夫妻俩才松了口气!

桃川镇位于永江县西南部,东连夏层铺镇和兰溪瑶族乡,南邻源口瑶族乡和桂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西抵粗石江镇和桂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北界高泽源林场鸡笼山分场和高泽源分场。桃川古名桃溪。桃川洞(盆地)西面环山,山间盆地似桃形,一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桃红柳绿,四季如春,与桂西只有一山之隔,每逢赶集的日子,两省边界的人们就会在桃川的集市做买卖,挑了各自的产品,翻山越岭来到桃川。这时候,整条街上“赶闹子”的人摩肩接踵,挤挤搡搡的。琳琅满目尽是槟榔芋,樱桃木以及各色山兽皮,和山果山货,加上后街上镇子里的人摆的小吃摊、日杂用品摊,沿着挤挤挨挨的屋檐摆了一条街。镇上的人没有田种,有的在集贸市场建了店铺做生意,有的人家一做就做了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这些人家常年都开门做生意,即算是前几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也因为山高皇帝远,没怎么影响到他们。但大部分人还是只有在赶闹子的时候,靠着自己的劳力来做生意,带货进场都是靠背背(二字不同音)、肩挑、手提,这些人把自己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带来,看能不能换些钱,再买些家里必须的日用品。甚至有些人就直接退化到原始社会,实行以物易物。让人们感受到山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

每逢赶闹子,知青们总要去,有些是要买一些必须品,而有些人则完全是去解馋的。总要趁着赶闹子的时候一饱口福。平日里吃不到的一些小吃这个时候都出来了,这里的粽子的是草灰水泡的,又用的是柴火煮的,火力猛而足,火功很到位,里面放点豆类等,煮的全部融成一体,一眼看过去并不精致,看似普通,拨开粽叶,里面金黄如琥珀,清香扑鼻,吃起来柔软沙口;还有“叶子粑粑”,用香柚叶子包扎,把糯米和水磨成浆,制成粉,里面放上黑芝麻白糖,用大张的柚叶包起来,蒸熟就带新叶的清香。永江的糯米很好,“叶子粑粑”又软又甜又香,乘热吃、凉了吃都好,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饭。这里的花生也特别香,油炸以后更香,别处的花生就是没有永江的花生好,也没有这样的油炸花生团子,这些独具特色的小吃知青们在潭州根本没吃过,所以是赞不绝口,再加上一般只有在赶闹子时才能吃到,就更让人回味无穷了。知青去多了,闹子上的小吃都涨价了。

郑子浩自从重生后,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兴奋无比,这里钻进去看一眼,那里挤过来摸一下,郑栋辉要把带来的花生先卖掉,就叫彭向红先带着郑子浩先隨便转转,去开开眼界。这个时候,小黑还没有什么事,大黑就显得累赘了。彭向红就带着郑子浩想找个地方安置大黑。

在闹子的尽头,有一座塔形的建筑,里面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湮灭不可辨认,碑亭的后面就是桃川小学。彭向红想要郑子浩把大黑就放在这里。没想到郑子浩一看到这座由寺庙改建的小学校,就安静了下来,一间间教室看过去。因为正在上课,郑子浩也不吵闹,踮着脚,趴在窗台上看着教室里边上课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彭向红见郑子浩罕见的安静,就要他在这里呆一下,她去方便一下就来。郑子浩看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带着大黑、小黑又转悠开了。

桃川小学是由过去的桃花寺改建而来、相传桃花寺是由南朝梁武帝兴佛时,一位高僧大德为弘法而四处游方,当他走到桃溪时,虽然无雨,却见桃溪河水忽然暴涨,而他见他所站立之处三面环山,桃溪在它前面流过,这位高僧见此地依山傍水,可谓风水宝地。此时正值阳春三月,但见此处春光明媚,芳草青青,三座山上桃花相继盛开,放眼望去,满山遍野桃花绯红一片,如同晚霞;桃花随风柔摆,枝头上朵朵花蕾竞相怒放,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让春意更加盎然;这三座山上的桃树皆为多年野桃,这一株株桃树树形高大,树干粗壮,这种野桃的花朵较小,多为粉红或深红色,虽然不如别处桃花形大,但密度很高,密密匝匝,呼啦啦有成千上万的感觉。花朵重重叠叠,错落有致,近看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各种花朵娇美的身姿令人目不暇接、如痴似醉。美丽的颜色,芬芳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与人共享此时美景。枝头的芽簇也已探出头颅,嫩嫩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这位高僧见到此情此景,他觉得是佛祖显灵,要他在此地驻锡。于是他四处化缘,建起了这座桃花寺。其后经历代方丈四处化缘,苦心经营,桃花寺成为了湘南、桂西二省佛门弟子心中一方圣地,无数信徒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来这里烧香敬献,以求佛祖保佑。但最近几十年兵荒马乱的,桃花寺也香火瘳落,只有几个和尚在这里苦守这清静之处。解放后,人民政府让这几个和尚还了俗,将这桃花寺整修一番,将它改成了小学。

这座与寺庙改建的学校还挺大的,有些地方还残留着一些石刻碑文,郑子浩在这些地方不时驻足观看,有些还假模假样用手摹写着。

突然,他发现一个小门虚掩着,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推开门走了进去。却发现这里别有一番洞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天井,天井中央有一座太湖石假山,围着这座假山种着菊花,凤仙花等草本花卉。天井四个角上分别种着一丛翠竹,一株石榴树,一颗桂花树,一株梅花。

此刻,一位老先生正在站桩,他的姿势很怪异,只见他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轮圆如车轮滚滚,步法自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如果不是见到他双手的动作,那给人的感觉就像平常人平日走路一样,大家知道自己平日走路是不需想先迈哪边脚,手要怎么协调,呼吸怎么配合的,一切就是那么顺理成章。此刻,这位老先生给郑浩的感觉就是如此。那位老先生这样走了一阵之后,走到天井边,拿起许多只铁圈一样的东西套在双臂上,做着各种推、转、压、穿、抖、翻、靠等动作。郑子浩重生之前所处的世界,武术早己成为舞术,所见所知的都是花拳绣腿,至刻,这位老先生却好像真材实料,他不禁要看个究竟。

郑子浩站在门口,那位老先生也不管,自顾自地忙着自己练功。这时,就听见彭向红的声音:“浩子,浩子,在哪里?”郑子浩也没理会,只是呆呆地看着,过了一会,只见彭向红怱怱忙忙走了过来,用手捏住郑子浩的耳朵,“叫你不要乱跑,你没长耳朵还是当耳边风了?”郑子浩这时抓住彭向红的手:“妈妈,妈妈,你快看!”这时,这位老先生又开始练起了新的动作。

郑子浩发现,老先生此刻眼睛始终是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己的移动的手指。他总是把手先慢悠悠的伸出去,然后五个手指头像有准星般的一捉,随即便飞快的收回来。这慢慢探出去,飞快的捉回来,让郑子浩想起自己捉鱼摸虾的动作:先慢慢的把手探到水里面,让鱼虾不发觉,等到距离近了,突然一捧。鱼儿虾子就抓到手了。而且郑子浩还发现,这老先生打拳,身体也不停的围着天井中的假山在走着圆圈,脚下的步子总是平擦着地面趟着出去,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好像是在泥水里面趟着走。老先生姿势并不优美,不过一出一收的动作之间,全身都在蹭动,劲都使到了每一处地方,让郑子浩有一种鼓荡起来的感觉。奇怪的是,老先生双臂上套着的铁圈却没有隨着老先生的动作而互相磕碰,发出什么声音来!郑子浩与彭向红都看得入了神,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老先生突然停止了运动,双手猛的提到眉心,随后缓慢下按到腹部,左脚轻轻朝地面一踩,吐了一口长气。然后走到天井边把双臂上套着的十多个铁圈从小臂上取了下来。

郑子浩清楚的看见,长长的一条白气从老先生口里笔直射了出来,好像一支突然射出去的气箭。“出气能出成这样?”郑子浩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惊讶,自己试着全力的吹了一口气。只可惜,吐出的气遇到冷空气,只在面前形成了一团白雾。随后就消散了。郑子浩不相信,鼓起小胸膛,深深地吸了口气,再猛的吹了出去,只吹得自己心跳加速,眼睛冒金花,还是只哈出一团白雾来。

就在郑子浩努力哈气的时候,老先生走了过来,微微一笑,冲郑子浩和彭向红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后走出这小院子,往另一头走了。也不管门没有关,郑子浩和彭向红还站在门口。郑子浩这时抓住彭向红的人连摇地摇:“妈妈,妈妈,我要学!我要学!”

郑子浩牵着彭向红的手,跟在老先生后面走着。几次鼓起勇气上前搭讪,但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老先生这时转过身来,对郑子浩微笑着又点点头,,让郑子浩有一种是家里至亲长辈的感觉。就这样让郑子浩鼓足了勇气,小跑几步,来到老先生身边,抬起小头仰望着:“大伯,你这是练的什么武功?”

这老先生笑了笑:“我打的是国术。”

“国术。”郑子浩前世也也看过许多的武侠小说,什么金庸、古龙、梁雨生、司马翎、卧龙生等武侠名家的作品他不说倒背如流,但对其中的主要情节也耳熟能详。知道其中许多威力无穷的武功,“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等之类的。

郑子浩也知道这些东西是小说虚构。不过国术,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郑子浩看了这老先生练的拳,觉得很神奇,比起前世所见识过的什么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散打之类的要好看的多。

“什么是国术?”郑子浩仗着自己年纪小问。

老先生和颜悦色依旧笑笑:“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就叫国术。”

郑子浩听了,越发觉得厉害,“大伯,你能教我么?”

老先生仔细的把郑浩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一下,点点头,“小朋友根骨还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郑子浩,今年五岁,大伯叫什么?”郑子浩自报家门。

“我叫徐静川。”老先生总是微笑着。

郑子浩发现,这位徐静川大爷皮肤光滑,一点也不像平常的老人,脸上没有什么皱纹,好像年轻人一样。

“你年纪还小,以前从来没有练过,腰腿都是松的,要学,先教你站马步吧。”

“站马步!”郑子浩一听,头有些大:“徐大伯,这个谁都会,还用教么?”

“哦!那你站一下试试。”徐静川走了两步,示意郑子浩蹲下。郑浩立刻甩开小胳膊小腿,脚步半蹲,双手平升出去,一动不动,蹲得四平八稳。“徐伯伯,是这样么?”

徐静川只是微笑的看着,并不说话。不一会儿,郑子浩膝盖就开始发酸,又过了一会,两腿都开始打起哆嗦来,腰也酸,随后全身燥热,额头上都出了汗。彭向红在旁边看得心痛起来了,连忙叫郑子浩站起来。郑浩知道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站了起来,揉了揉发酸的膝盖,“徐伯伯,是这样么?”

徐静川摇了摇头:“你这样一动不动的站,只会站出毛病来,只会站得腰肌劳损马步,马步,重要的是一个马字,要站出个马来。”

郑子浩听不明白,“站出个马来?”

“你看见过人骑马没有?”徐静川没有了笑容,:“人纵马奔腾,身体随着马一起一伏。马步,是前辈先贤们从骑马中领悟到的拳术根基,所以站着的时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凭空站出匹马来。人纵马奔腾,那个起伏的劲儿是借助马的,所以出不了功夫,但是在平地上就不同了,你的起伏劲儿,等于是把马融入了身体。你一动不动的站着,身体重心全放在膝盖上,蹲久了,膝盖肯定要出问题。”

“还有这个道理?”郑子浩仔细回想前世所见过的赛马比赛中的那些情景,嗯,果然如此!他从来没有想到,就一个简单的姿势,却蕴含了那么多的东西在里面。

“你看我怎么蹲的。”徐静川说着,也扎了一个马步,郑子浩只见到他身体轻微的一起一伏,就好像微风吹水波翻浪一样。徐静川做了示范,“来,你再蹲一次。”郑子浩跟着就学。

“蹲一定要劲先到脚掌,起的时候,脚底五指要学鸡爪一样死死抠在地上,五个脚指一抠,就牵动了小腿的骨头和肌肉,膝盖自然挺起来,膝盖一挺,大腿一绷紧,提腰,收腹。这是起劲。”

“伏下的劲,你脚掌要像鸭和鹅,脚蹼,五指都要松开。这样膝盖一松,大腿松,腰坐,腹鼓。就在这轻微的起伏之间,不停的转换全身的重心,这样重心才不会老落在一个地方,免得造成损伤。”

郑子浩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照着徐静川的话去做。一开始,郑子浩根本无法做到这一起一伏,但是徐靜川就在身边,每当郑子浩的劲没有落到位置的时候,他就用脚一踢,郑子浩被踢的地方仿佛针刺一样,肌肉受刺激,全身的劲一下就到位了。

“起伏的幅度不要大,就是脚指一寸的距离。你一起一伏,始终要把这一寸距离的劲蹲精确了。越精确越好!”徐静川看着和蔼可亲,可在教郑子浩蹲马步的时候,却十分严厉。

果然,学会了这一起一伏之后,郑子浩站的时间由原来的几分钟,延长到了十几多分钟。但是等他站了十几分钟马步之后,郑子浩开始觉得头有些发晕,这一起一伏,就好像晕船一样,胃里面直翻腾。

徐静川好像知道郑子浩的感觉:“是不是感觉到头晕,像晕船晕车一样,想吐?”

郑子浩连忙点头。

“不用站了,你起来吧,你的下身姿势都到位了,只不过头没有到位。站的时候要头凌空虚顶。”

郑子浩站起来,大口大口喘息了半天,才把反胃的感觉压了下去。彭向红见郑子浩累成这样,心疼的说:“浩子,咱不弄这个家伙吧?这么累!”徐静川站在傍边,静静地看着,没有插话。郑子浩做了几个深呼吸,把气喘匀了,没有理他妈妈,仰着小头,看着徐静川:“什么是凌空虚顶?”

“这是八卦形意门拳经中的术语,小朋友你不懂,也难以解释,你跟我来。”徐静川想了想,“到山顶上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了!”

桃川小学前面就是桃川河,后面是座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显得陡峭崎岖。徐静川一把抓着郑子浩,也没有理会彭向红,蹬蹬蹬就快步登上后面的小山。郑子浩刚才站马步站得膝盖酸得要命,现在又经过这么一折腾,他虽然一贯身体好,但到底年纪小,等他爬上这小山顶,膝盖酸得连站都差点站不起来了。“你看这江景!”徐静川不等郑子浩休息,一指前面奔涌的桃川河。

郑子浩此刻定眼看着,只觉得这河奔流向前,汹涌澎湃,岸边水花激荡,两岸绿草茵茵,景色十分的怡人。极目远眺,一阵山风吹来,郑子浩觉得自己浑身都舒服了许多,腿不酸了,腰不痛了。

“登高望远,视野一开阔,心情就轻松,疲劳也就缓解了。这就是凌空虚顶。”徐静川哲人一般地的对郑子浩说着道理。“纵马奔腾的时候,人视野特别开阔,这样骑马也就不觉得累。同样的道理,人晕船的时候,站在甲板上,吹吹风,向远处望一望,也就不晕了。所以,站马步的时候,不但一起一伏,劲要到位,同样眼光也要放开阔出去,有登高望远的意境在里面。”

“这样的马步,才算站正确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就有的道理,只是人们平时忽略了,是前辈们把它们总结起来,融进了武功之中。武功不是神话,它就在生活之中,只要注意了,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道理和姿势我都告诉你了,你先练习练习吧。下次赶闹子的时候,在这里等你,看看你站出的效果如何?”徐静川说完,转身下了山顶。

郑子浩聚精会神地听着徐静川讲的话,要把徐静川讲地每一个字都牢牢记住,他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郑子浩感觉到一扇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门向自己慢慢敞开,这扇大门后隐藏着一个极精彩的世界,正等待自己的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