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46715500000015

第15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8)

对孩子的错误做适当的惩罚

“花瓶实验”

曾经一个教育家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观察孩子打扫卫生不小心打碎父母心爱的花瓶后父母的反应,几乎所有的父母都逃不出这三种:

第一类家长,看见花瓶破碎后第一反应就是暴怒,然后转身对孩子说:“瞧你看的好事!”也不容孩子辩解,轻则骂重则打。而且这过程一般不会短。还有很多家长打骂孩子的时候还把翻出了旧帐,把孩子过去犯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又拿出来温习了一次,越说越气,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唠叨。

第二类家长,也很心痛花瓶,但是一看到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更心痛的还是孩子,反过来去安慰孩子,然后追究旁人的责任,“是谁让他来擦桌子的,这么点小的孩子会做这些吗?碎片伤了手怎么办?”然后他们就说什么也不再让孩子做家务了,替孩子把剩下的事情全做了。

第三类家长要少一点,他们先是简单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然后对孩子说:“去,把碎片扫干净了别伤到人,下次小心点。”

我们要多哪一类的父母?第一类做不得,完全是一种粗暴的教育,对孩子的惩罚超出了限度;第二类家长也做不得,对孩子太溺爱;真正明智的家长是第三类,也许不少父母会觉得第三类父母表现的太冷漠,其实正是这冷漠体现了他们对孩子恰倒好处的惩罚:首先,他们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以免冤枉孩子;其次,他们没有责备孩子,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的过失而非故意;再次,他们让孩子自己去把碎片清除了,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作出了补偿,而且还会叮嘱孩子要避免以后犯这样的错误。这难道不是最合理的惩罚?孩子犯了错误,不惩罚和惩罚过度都是有害的。

为什么要惩罚孩子

应该让孩子知道,他必须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他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如果家长每次都以孩子还小的理由纵容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把自己的错误看成是一个错误。孩子的任何一个错误都应该被惩罚,但是家长的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能在以后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

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不要动用怒气,不要使用暴力,这只能暂时地节制他的行为,甚至会让孩子学会挑衅和复仇。也许你的本意是爱,孩子却不理解。

怎样去合理惩罚

——先弄清楚事实.首先是问自己:孩子的行为的目的是什么?都可能自己正被某些问题困扰着,不把事实弄清楚会扩大这些问题。要清楚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有没有悔易,如果孩子已经真正地后悔就没有必要惩罚孩子了惩罚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意识错误,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就不要再去增加孩子的痛苦了。

——允许孩子申辩。在惩罚孩子前,让孩子说说是不是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是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应不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给孩子说“不”的权利和解释的时间。

——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因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中建立孩子错误与惩罚之间的联系,时间越短越短则效果越好。只要当时的情景合适,就应该立刻惩罚孩子不要拖延。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进行秋后算帐,这对于孩子来说一点惩罚的意义都没有,他可能早就忘记了自己犯过什么错误。

——惩罚要适度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寻找对合适的度量

——父母态度要统一。不要出现一方要惩罚,一方却要袒护的局面,这样只会让孩子盲目亲近袒护他的人,并且有充足的理由觉得自己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