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父母都已经意识到使用暴力对孩子产生的良影响,但是却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语言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父母的言语暴力对孩子也是一种虐待,尤其是当暴力的家长越来越少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的却是越来越多。
什么是语言暴力
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谩骂、诋毁、蔑视、嘲笑孩子,就已经构成“语言暴力”了。生活中,很多家长无意识地使用着这些辱骂挖苦的字眼,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得的教育方式。其实他们不知道是语言暴力让父母的爱变成了伤害。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威胁孩子父母认为自己给予了还一切,所以孩子也应该隶属于自己,他们用威胁地方式来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比如,父母会对调皮的孩子说:“若你调皮我们就不要你了。”或是恐吓孩子:“你要是不诚实就会被老虎吃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甚至有的父母还喜欢说出一个“死”字,,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我真想打死你”、“有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我还不如去死”,这种语言都会造成孩子的病态心理。
——羞辱孩子当孩子无法满足父母过高的期望时,有一些失望的父母就会说出十分刻薄的话来羞辱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说出这些话的,这些话有时候另他们自己都会感到触目惊心难以接受,比如:“你是不是智商真的很低啊,为什么怎么讲都听不明白,” “我样是做了那样的蠢事一定都没有脸回家,真不知道你的脸皮为什么那么厚”、“我有的时候都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儿子,为什么会笨得像猪一样。”
——嘲笑孩子有一些父母常常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丝毫不会顾及到孩子的自尊,比如: “你懂个什么,你以为你会比你爸爸更有办法”,“我一直觉得你做错事情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天生就是一个笨孩子。”这些话语都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从而充满强烈的自卑感。
停止语言的虐待
造成语言暴力为什么会存在,就是家长们自己对孩子的过高期望造成的急切心态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常常就通过语言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当家长使用语言的暴力时,孩子也许会服从,内心却是极度地不情愿,这最终导致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教育学家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畏惧家长。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因为畏惧而被动做出的行为不会使孩子真正获得益处,只有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做自己的事情,才会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家塞德尔兹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而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孩子,无论附近哪里出了坏事,拿破仑·希尔总是第一个被怀疑的人。很多人都认为他这辈子就这样了,做一个坏得无药可救的孩子,然后下地狱。似乎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感觉到大家都不关心他,就破罐子破摔,既然别人都说自己坏,就表现得比别人所评价的更坏。
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的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当父亲介绍拿破仑·希尔时都是这样说的:“这就是拿破仑·希尔,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他已经是无可救药了,我为这个孩子感觉到耻辱。”
这样的话拿破仑·希尔已经早就麻木,别人对他的这种评价他已经听得太多,所以他在心底早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所以对父亲的话他并有表示反对。
然而他的继母却亲切地说:“我不认为他是坏孩子,相反,他恰恰是这些孩子中最聪明伶俐的一个,他只是比别的孩子淘气,这样聪明的表现,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关心他、帮助他,把他的潜质发掘出来。”
继母在后来的日子里经常给希尔以鼓励,哪怕是他考试前进了那么一点点,继母也会非常开心得说:“看啊,希尔,你进步了,马上你就可以超过其它人了!”在继母的赞美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