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随着身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上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对前途会产生迷茫,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不能健康的成长。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他们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和指导,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独生子女日异增多的今天,他们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心,同时缺乏自力能力和合作精神,所以现在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学生问题
问题学生是指各种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常见于学校新生入学,老生转学过程之中,不适应环境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缺少息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更在甚者会出现行为问题,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学习问题
关于学习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成绩不良、考试恐慌、厌倦学习等,首先是学习疲劳问题。
造成学习疲劳因素有很多,学生的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作业的多少、学习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适当的安排好科学课程,教师的授课也应以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同时授课方法要灵活多变,课堂设计要直观有趣,让学生们听练结合,对课外作业,要适当并且有度,不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
成绩问题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在小学的时候底子差,有的时因为到了初中之后贪玩,还有的是因为出现了早恋或上网吧等不良的习惯。
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还有的出现自暴自弃、逆反厌倦学习的心理。出现逃学、打架、上网吧等违纪行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不应责罚和歧视,而是对他们应该更多的付出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这些孩子的心里不要具有负担,感觉自己在班里是被遗忘的,而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无限关爱,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法国画家夏尔丹说过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所以班主任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时候:应该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考试问题
考试恐慌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等生理反应。他们的心理告经常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随着考试恐慌的加剧,这些应试者也会出现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立不集中,思维僵滞,等身心反应,这时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进行心理自卫。
厌倦问题
具有厌倦学习心理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或者在课堂上魂不守舍,东张西望,打瞌睡,玩玩具等,有的干脆逃学甚至于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引导他们,培养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人际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关系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关系等。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过度的被溺爱,所以,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青春期问题
随着学生们的年龄增长,他们告别了天真的童年,步入了青少年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迷茫,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人格问题
由于孩子们的生长环境的优越,现在的中学生往往出现: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不良的人格问题。
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的人格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加以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案例,或是一些网上的实列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而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让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我们的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18.如何强化成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人们的普遍的关注。成人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其学习过程中,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教育得到了普遍加强,但心理素质等教育由于缺乏畅通的渠道,其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在成人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并把它作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加以强化,不仅是在成人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会使成人的课堂教学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心理素质教育要加强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教学中存在着岗位需要什么、专业需要什么,就去传授和学习什么知识的倾向,这种教学必然导致学生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短期效应而轻素质优化,成人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状况提示我们,必须利用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成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成人学生呈现低龄化趋势,加之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较重。主要表现在忧郁、焦虑、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正常的调适。
第二,成人教育中重知识学习和智力培养、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倾向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弱化。非智力因素接近现在人们所说的“情商”,它在人的发展与成功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第三,成人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还涉及到子女的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健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父母一方有心理健康不良或人格问题者,极易影响到子女,成人学生许多已是父母的角色,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状况还关系到下一代的心理素质水平。
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
成人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培养兴趣、完善个性、发展意志和情感等心理品质的过程。只不过,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心理教育功能是隐形的,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改变成人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陈旧观念,化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素质培养,渗透心理教育,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在成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使学生适应学习和学会学习
成人学生面对学习更多的表现为紧张和焦虑,加之繁杂的事务,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老师不去了解学生的这一特点而盲目施教,往往课堂效果极差。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情需要出发,用富有激情的话语改变学生因对成人学习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并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其逐步适应成人的学习,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俗话说“受人于鱼”不如“受人于渔”,通过方法的获得,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学习并能终身受益。
(2)倡导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
无论是哪一科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助。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良好的心理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其在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创造性,这样便能使教学活动在成人学生心理掀起波澜,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3)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指个体在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兴趣和能力、社会适应及情感调控能力、自我意识与意志品质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指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乐观、兴趣高雅、意志顽强、机智果断、待人热情诚恳、心胸宽阔、乐于助人等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而达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位同学,鼓励自卑者充满自信,教育妄自尊大者找到自我,并用优秀的榜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4)提高成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奖励和正面强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如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鼓励其泛化自身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困难的能力,不因挫折而过分自责,作到悦纳自我。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爱和宽容,以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工作、交往和情感,学会自我调整,宣泄和转移不良情绪等。
总之,成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而课堂教学则是最主要的形式。通过它,学生可获得对学生的适应性、个性的完善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这些可以具体渗透大批每一科的教学中,能否真正得以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和主管部门能否为此提供必要的保证。
心理素质教学的实施和保证
成人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强化其心理素质教育的功能,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证,还包括心育,要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意志、情感、性格等具体的要求,纳入到各科的教学目标中去。成人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并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明确目标要求,更要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落实。如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诚实、热情、积极、宽容、创新、正直、勇敢、独立及责任感、荣誉感,善与人交往,悦纳自我等,都可以作为具体目标而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活动中。同时在评价成人的课堂教学时也可以有意识的考核这些指标的落实情况。
提高成人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是强化课堂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成人教师许多为兼职,他们在教学中表现出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状况普遍提高的。但也有一些成人教师存在着偏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
有些教师缺乏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缺乏对学生心理的正确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心理需求,对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热情。这些在对成人学生进行教学中,对心理素质教育往往起到负面影响。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其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尊重个性、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心理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灵魂。
承认课堂教学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的实施需要我们摆脱成人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倾向,切实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着想。成人学生在工作中也深深的感受大批心理素质教育比单纯的知识教育对他们显得更加需要,对其实际工作和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但有人认为,成人课堂教学本来时数就相对集中和有限,应抓紧时机集中传授知识。但我们说,在集中面授中注重课堂教学并不冲突,只是目前我们有待于改变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办法,使成人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素质教育的真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