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学会授权,省事省心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在自由与解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想象与活动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根据教学内容机动教学时间,拓宽教学空间,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年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少给孩子条条框框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范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想象空间,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相信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他们定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
撕纸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听着撕纸的声音,看着撕得宽宽窄窄、不成样子的纸条、纸片,他们觉得是一种莫名的享受。因此在讲撕纸游戏一课时,我力求找回他们幼时的乐趣,还学生们一个自由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翅翱翔,享受撕纸带来的乐趣。
上课铃响后,我穿着纸做的衣服走进课堂,同学们都惊喜地叫起来:“好漂亮呀。”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什么特别之处呀?”“您穿的衣服是纸做的。”同学们都抢着回答。接着,我把纸衣服给一名同学穿上,“你们看他头上还缺一顶帽子,老师再给他撕一顶帽子,你们说好吗?”大家都很赞同。“但是,老师不知道做一个什么样子的,谁来设计一顶?”一个同学说:“老师,您撕一个小白兔样子的,长长的耳朵多好看。”
于是,我照着那同学说的撕出一个小白兔帽子,给同学戴在头上。这时,我便问:“老师撕的时候,谁看清了我是怎么撕的?”同学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老师,您的两只手挨的很近,撕的宽窄都差不多。”“对了,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撕纸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你们用手里的纸像老师这样撕一撕,看看有什么感觉。”大家都尝试起来。接着,我提出要求:“今天,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撕着玩了,老师想让每位同学当小设计师,分组比赛,每组选一名‘模特’,其他同学给他做衣服,但是,你们不能用剪刀,看哪一组设计得既新颖又大方。”命令一下,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各种报纸、彩纸、挂历纸都派上了用场。大家分头讨论,各自出谋划策,作自家打算。课堂非常活跃,每个人边做边想,紧张而不忙乱。从头饰到衣服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头饰做成小动物形状、有的撕成假发、还有的撕成高高的厨师帽……衣服就更是丰富多样,民族式的、戏服式的、裙式的……有的还配上了小书包、小手套,颜色鲜艳美丽极了,最后,“模特”们还进行了表演,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通过小组合作,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还同学以时间和空间,让其在开放的课堂中实践、创新,获得了成就的机会和体验,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下课了,同学们穿着自己做的特殊服装在校园里游戏,其他的同学都投来新奇而羡慕的目光,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喜悦……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特征。全课以“撕纸”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在课堂上,这位教师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位教师抓住学生喜爱撒纸的天性,首先,穿上自己撕的衣服进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也产生要自己撕纸来帮自己做衣服的欲望,然后教师在学生的撕纸过程中作适当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撕出各种各样类型的帽子、衣服等等,并且在最后让学生作为“模特”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小组合作,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还同学以时间和空间,让其在开放的课堂中实践创新,获得了成就的机会和体验,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值得教师们学习。
学会授权,省事省心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个著名的管理理论就是,“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委任与授权。
这个理论也同样可以应用到课堂管理中。
在班集体中,老师应该放一点权力给学生。
如果我们经常怕这怕那,不敢放手让学生去策划、组织活动,凡事都亲力亲为,就好像扶着小孩走路一样,怕他摔跤一直不放手,小孩就很难自己学会走路,学会奔跑。
我们知道:当一个母亲放手让孩子跑步的时候,她确信孩子已经能跑了;当孩子在迷蒙中被母亲放手后,他知道母亲放手的原因——他已经得到了信任。
而教育中的授权激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被授权的学生会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授权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途径。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授权往往能激励学生在学业和品德进步方面的上进心,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多提供一些机会、多创造一些条件给我们的学生去参与,不要怕他们会失败。
只有让他们从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15年前,特迪·斯托拉特是凯文小姐教的五年级班上的一名学生,凯文小姐那时刚刚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
特迪整天都是脏兮兮的,身上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他的头发长得盖住了耳朵和眼睛,他得撩起盖在眼睛上的头发才能写东西(当时还没有流行留长发)。他的毛病很多,智商也不高。一星期课上下来,凯文小姐就知道他无法跟上别的同学。他不仅仅是落在后面,而是根本跟不上来。他很快就成了一个被遗弃的人——既不可爱,也无人关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快到圣诞节的时候,凯文小姐知道特迪算是没有希望进入六年级了,他将成为一个留级生。
圣诞夜来到了。教课桌上放了棵小小的圣诞树,上面挂着一串串的纸和爆米花。树下堆着大堆礼物,就等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
老师在圣诞夜总能得到一些礼物,而这年凯文小姐得到的礼物比以往多,没有一个学生不送她礼物的。
每当凯文小姐打开一包礼物,就会招来一阵惊喜,送礼物的人于是会得到一连串的感谢声。
特迪的礼物凯文小姐是最后拿到的。那是一个用棕色纸包装的包,特迪在上面用彩色笔画了几棵圣诞树,在树上用红色画了许多铃铛。
他还用胶带把包裹起来,上面写着:献给凯文小姐——特迪。
当凯文小姐把最后的胶带撕下来时,从包里掉下一件东西,那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用莱茵石做的手镯,上面还掉了几棵莱茵石。
教室里传来窃窃的笑声和低低的耳语声。
但是凯文小姐却说:“很漂亮,是不是?”说着,就把手镯戴到手腕上,“特迪,过来帮我把它扣牢,好吗?”
特迪在帮凯文小姐钩上钩子的时候,害羞地笑了。
接着,圣诞钟声响了。
孩子们离开教室的时候互致道别:“明年见”,或者是“圣诞节愉快”,只有特迪还留在他的课桌旁。
等所有的人离开之后,特迪抱着他得到的礼物和书本向凯文小姐走来。
他轻轻地对凯文小姐说:“你喜欢这个手镯,真让我高兴。那是我自己制作的。”
说完他就很快走了。
一刹那,像有一道电光闪过,凯文小姐的心颤抖了……不仅是为了可怜的小特迪,更多的则是为过去自己对特迪的疏忽而愧疚。
从圣诞节结束那天开始,凯文小姐就向全班宣布:任命特迪为劳技课的代表,直到学期结束。
这使特迪的专长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班上的劳技课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帮受伤的小鸟做笼子,帮园子里的花朵造房子……就连那些原本有点儿懒惰的学生也养成了爱动手的好习惯。
慢慢地,特迪一步一步地跟了上来。最后,他的成绩上去了,他没有留级。甚至,他最后的平均成绩跃居班上最好之列。
虽然凯文小姐知道学期结束之后,特迪所处的环境状态会有所变化,但她并不因此替特迪担心。
凯文小姐深信特迪胜任劳技课代表的结果已经使他进入了一种良好的状态,他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今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他都会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
就像我们在教师培训班上学到的那样:一次成功,就会有多次成功。
凯文小姐后来同特迪失去了联系,直到7年之后,她收到了特迪寄来的一封信。
亲爱的凯文小姐:我只想让你第一个知道:从今天起,我成了一名专业的工艺品设计师。我该说些什么呢?正是你给的那个劳技课代表的机会使我鼓起勇气,开始新的一切……
我将在7月结婚,确切地说是22号。我想请你参加我的婚礼,如果你能来的话,就坐在我那已故母亲可能会坐的位子上。父亲去年去世,我已没有家了。
凯文小姐不知道该给一个毕业于艺术学院、学有所成的设计师寄上一张什么样的明信片。她满怀欣喜,回信祝贺特迪的成功和婚礼。
亲爱的特迪:祝贺你取得的成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上帝保佑你,我将前去参加婚礼。
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引起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使其自愿地不断长进才是最终归属。
老师的责任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去做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因此,请让我们记住:
适当地授权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理、自主和自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班级建设的水平,使学生积极展现自身价值、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培养自信心和激发上进心。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授权激励的举措也很支持,认为这是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我们应当给学生们以帮助,尝试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干部的机会。
比如:让学生自己尝试主持班会,组织野炊活动;让学生轮流当班长,使每个人都来尝试管理班级组,为同学服务;让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尝试活动中学会服务,学会理财,学会管理,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然,老师授权给学生并不等于老师对班级管理撒手不管,而是要采用“有扶有放”、“扶中放”、“放中扶”的原则,以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
人们往往容易将学生当作“亏空模型”的典范,意即不需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具体情况,任随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和施行教育。
学校官僚主义似的机械管理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缺乏天赋,而且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学校,由于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学生干部只是少数人担任,有些还几乎是“终身制”,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以前能当班干部的仅仅是学生中的少数,一些学生读了9年义务教育,却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
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学生能力不够,而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中国城市学生人格调查发现,50.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重要的人”,而认为自己在班里“非常重要”的人只有6.7%。
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事实上,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不少同学认为当干部自己会有压力,什么事都要带头,学习成绩也得比其他同学优秀。
所以,让学生“当官”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使班级的各项学习得以在高效率中展开。
美国心理学家安吉尔曾经说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授权还可以鼓励学生敢作敢为、自主抉择,“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切以形成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己任;
激励学生并不因自己学习优秀而不可一世,也不因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需要奋起直追,具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概。
也许在开始授权学生时,学生会不知如何利用其好处,感到无事可做或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问教师:“您到底要我干什么呢?”
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你说说你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渐渐地,学生就会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认为是每个人分内的事,他们将从中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授权,是培养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主自律、协作奉献和开拓创造于一身的人的最佳捷径。
授权,是激励学生发挥其品质综合效能、教育熏陶和社会作用共同的结晶。
授权,将促使学生在理想光环的召唤下,更努力地学习,更突出他们的特长。
学会授权吧,授权会让你“管得少”又“管得好”。
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今,在一些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影子,教师“包”教得太多,教学工作成为“教”的主体活动,而不是以学为主。
如何管理课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应当对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个体因素进行了解,明确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原因,然后用不同的教学艺术来控制。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些老师太“主动”了,太“积极”了。一堂数学课他能以一种授课方式从头讲到尾,不顾智力不同的学生是否能够听懂,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有为”的教学方式,问题多多。比方说,学生对教师依赖,教师单一的思维对学生多元化的思维禁锢,这种教学使学生失去了探求问题的兴趣和潜能。
“包”得过多不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些教师对学生老是“不放心”,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包”得过多,“满堂灌”;在学生管理上教师的条条框框也很多,这不行那也不行;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意见”居主导地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模仿和实施。在这种越俎代庖、“精心呵护”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创造欲望受到了遏制,失去了磨炼意志的机会。
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正奋力要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蛾出来后,一直在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最后,翅膀终于垂了下去,那只蛾死了。后来她姐姐对她说:“那种奋斗可使蛾的翅膀增加力量,但你把茧划破后,你剥夺了它练习的机会,才使它无法飞起来。”毛泽东曾经说过,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没有亲身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就不会获取成功的经验;没有在艰苦环境下与困难作斗争的经历,学生也就不会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