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管不好的作业,只有不管用的方法
●化冲突于无形中
●将计就计,因势利导
●斗气不如斗智
●不妨“幽”自己一“默”
●加一点智慧的佐料,让教学的汤鲜起来
没有管不好的作业,只有不管用的方法
当谈到学生成绩时,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完成的作业、测验的分数等等。事实上,这些是你和学生每天活动的真实、可测量的结果,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应该使你和你的学生能够既检验他们的学习,同时检验他们的学习过程。
很多学科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甚至每天都有。有时这些任务要在课堂上完成,有时则作为家庭作业,有时还可能是两者的结合。这些任务对于学习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因为它们是让学生不断进行系统练习、应用和反复接触概念。相应的,如果你的作业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坚持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那么它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但是,如果学生作业的管理运作不良或者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学习无所谓时,那么将会产生很多问题。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在第一次考试前,彼得斯女士注意到很多学生不完成她的社会研究课作业。学生本学期第一份大作业——关于本州水资源的研究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限已经过去了,但是只有少一半的学生按时完成了。因此,她不得不将提交时间拖后了一周,但即便如此,一周后仍有 1/4的报告没有交上来。而且那些完成了的报告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很多报告中主要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仅有的简短文字叙述也都是从一本百科全书中摘抄的,这本百科全书是彼得斯老师建议的参考书目之一,但并非惟一的参考资料。很多报告看起来就是前一天晚上临时抱佛脚拼凑出来的。失望的彼得斯老师面对学生作业的这种情况认为:自己的评分要求太严格,因为她曾经宣布这份报告将占学生成绩的大部分,很多学生因此陷入一种失败恐惧中。事情更糟的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最近的小作业,即使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很低。这些小作业并不难,都是学生能力所及的,包括填表和回答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彼得斯女士一般给学生每周布置两到三次这样的作业,每三周收集一次作业,然后她会给学生一个分数。那些做完了所有作业的学生,大多数做得非常差,不是脏乱就是回答不全。彼得斯老师感到再次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她严格打分(或公平地打分),很多学生将不及格,那么她将陷入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抗和责难中;但是如果她放松打分标准,那么将助长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坏习气。
学生不完成作业,确实令教师很头痛。很多教师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嘱咐,督促,检查,评比,奖励,批评,忙得不亦乐乎,可总还是有那么几个或一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把作业本交上来。
学生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呢?一般老师对这个问题都不去细致研究,他们只简单地断定,这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学习”、“厌学”、“贪玩”、“怕苦”,等等。归因简单,对策当然也就简单,无非是一方面大谈学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采用各种管、卡、压的办法迫使学生不敢不完成作业。
事实上,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情况相当复杂,有多种原因,因此也就应该有多种干预方法。
1.书写障碍所致
这种学生听讲比较专心,发言也积极,有表达能力,总体上学习状态还是不错的,但是只要一涉及笔头作业,他就一百个不乐意。数学作业需要写的东西稍少一点,他还能做,像语文这种需要大量书写的作业,他死活不想做。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贸然批评他“不想学习”,因为他可能是书写障碍。
书写是比看和听复杂得多的学习活动,需要眼、手、脑的多方协调配合。单从手来说,要把一个字写规整,需要手部十几块小肌肉同时动作,而且互相协作。小学生把字写得七扭八歪,或者笔画跑到框外去了,这常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他的手部小肌肉群没有别人发育得快,控制不好那支笔,自然没法写好。这时候家长、老师若对他们发脾气,说他们不用心,那就可能冤枉孩子。他做不到的事情,他是没有过错的。中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若感觉统合失调,写字也会遇到困难。迫于家长、老师的压力,只好在那里勉为其难地写呀写呀,很痛苦,管理一放松,就不写了。后来他发现,真的不写作业,家长、老师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尝到甜头,以后索性就不写了。
如果经过诊断,发现某个学生不写作业确实主要是因为书写障碍,而不是学习态度问题,那我们就千万不要再乱批评他们了,也不要让家长每天逼迫他们写作业了。正确的办法是告诉他们:写字其实是一件并不难受,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指游戏,以帮助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家长还可以故作热爱书法状,帮助孩子产生写字的兴趣;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以送到训练班做一些训练;握笔姿势不对(这会造成手部疲劳)的孩子,可以进行矫正;教师则要减少这种学生的作业,先不求多,不求美观,写了就好,逐渐增加,不急于让他和一般同学拉平。
2.懒惰,靠小聪明学习
这种学生,看他写的字形和书写速度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书写障碍,他们能写得很好、很快,他们也曾经有过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历史,而且给他们一些压力,他们也能把作业写好。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懒惰,而且他们胆子比较大。其实不愿意写作业的学生是很多的,但是不敢不写,这种学生就敢于不写,他们不太害怕惩罚。他们成绩并不差,靠的是小聪明。
这种懒惰任性的学生,几乎可以肯定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作业写没写,孩子每天就知道疯玩,在家差不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小学低年级还写点作业,到高年级和中学,就放肆不写了。老师请家长,家长不去,或者去了,回家把孩子打一顿,继续放任不管。这种孩子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起来很困难。有的这类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好一些,所以对他们还要耐心等待。如果他家的经济情况还好,可以建议家长请一位家庭教师暂时陪伴他写作业,逐渐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后,家庭教师再撤出。如果学生家里经济困难,但孩子人品并不差,则可以考虑把他安排到一个同学家去每天一同写作业,以期逐渐使他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学校若有放学后的辅导班,可以建议他们参加。总之,这是一类脑子聪明、思想懒惰、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变这种学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能使他们有进步就好。
3.认为没奔头,灰心了
人做任何事情,没有奔头,他是绝对不会起劲的,大人孩子都一样。
很多学生根本不爱写作业,原因就在于此。写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没有奔头、没有希望的事情。他们心如死灰,不写作业不过是他们消极心态的一种表现而已。
灰心者又可以细分成两种,一种是整体灰心者,另一种是局部灰心者。
整体灰心者是完全厌学的人,甚至是厌世的人,对这种人谈完成作业,属于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所以,一位教师如果发现某学生整体上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那就不要和学生纠缠什么写作业问题,而要用主要的精力了解他的心理问题在哪里,加以干预。事实上这时候教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心理医生,催学生写作业则成了次要工作。如果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可以让学生去找学校心理老师或者医院的心理医生,教师这时要做的是,先放学生一马,不要每天催逼他的作业,否则会干扰心理治疗,弄不好还会造成学生迅速辍学,或走向崩溃。
对局部灰心者比较好办,因为这种学生不是门门作业不交,而只是某一两门作业不交——他对这门课灰心了。面对这种学生,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那几门老师提也不提,每天揪住不完成作业的科目批评了又批评,把学生弄得很绝望,索性门门都不做了,反正也是一个“不完成作业”的罪名。这不是促进,而是促退。正确的做法是先稳住阵脚,告诉学生:“你不是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你只是某一两门作业有困难。我们慢慢解决。”然后帮学生切实找到他这一门课写作业困难在哪里,为什么灰心了,逐步加以解决。
4.作业不会做,或者障碍太多
有很多不交作业的学生都属于这一类。他们写作业时写写停停,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大部分题都不会。老师又催得紧,怎么办呢?小学生或者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中学生,就向家长求援,其他的人就打电话发短信问同学,或者干脆就头天不做,第二天早晨交作业本之前拼命抄别人的。在很多学校里,抄作业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人抄作业是因为懒惰,其实他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是态度问题;可是也有不少人抄作业,是因为他确实不会或者他的速度太慢,完不成。后一种情况就不是态度问题了,是能力问题。可是一般老师遇到学生抄作业的情况,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进行道德谴责。这是很不妥当的,不但冤枉了一些学生,而且绝对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道德谴责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道德压力只对那些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起作用,确实不会做题的学生挨一百顿骂也还是不会,甚至可能更不会——你把他骂傻了。
所以,教师面对一个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千万不要急于批评、谴责、惩罚,一定要认真观察和询问,他到底会不会。如果发现他确实是不会,那就什么批评的话也不要说,该补课就补课,该请家教的建议家长请家教,该等待的等待,而且应该允许他们在一段时间里不做或少做作业。
5.不喜欢这个老师
学生不交作业竟然是因为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这可能吗?可能。如果某个学生其他各科作业完成得还可以,本来这门课的作业也能顺利完成,自从换了某个老师之后就不交作业了,或者自从跟某位老师发生了冲突之后就不好好写作业了,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常常情绪化地处理问题。他如果从心底里讨厌甚至仇恨某个教师,就会想:“我干吗要给他完成作业?就不写!”“我偏不交作业,我一定要考个坏成绩,拉下他的平均分,让他得不着奖金!”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这其实是人际关系问题,不是作业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先不要提什么作业不作业,而应该主动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的正确意见。该倾听的倾听,该解释的解释,该道歉的道歉。关系缓和了,作业问题就解决了。有的教师碍于面子,明知自己有错,也不愿向学生承认,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就要出面,或者劝说教师,或者和稀泥,总之要把关系弄好。
管理好作业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们找对方法做对事。
化冲突于无形中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
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讲话、看课外书、嬉戏等,这些行为妨碍了教师本身正常的教学需要的满足,干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必然会引起教师的烦乱、焦躁、愤怒,为了继续教学,教师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教师可能严厉地批评学生,而这又使学生产生痛苦、自卑等心理感受,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会抗拒教师的影响。这样,师生之间的冲突就产生了。
师生冲突难免,教师要理性对待,巧妙解决。
下面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马老师一抬头,忽然发现坐在后排的两个男生没做笔记。他们的头凑在一起,似乎在交谈什么。马老师心里火了:这么重要的内容居然不做记录。于是,就叫了其中一位的名字,问道:“你怎么在讲话?”原以为他会因为被老师发现而有所悔改,孰知他生硬地扔了一句话:“我又没讲话。”马老师想,有这可能,因为没看清他们在做什么。但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尊严,马老师又问了一句:“你记笔记了吗?”但更出于马老师意料的是,他的口气比原先更僵硬,声音音量也提高了,回答道:“没记!”弦外之音“看你把我怎么样”。
马老师更加恼火了。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刚刚还低着头看自己笔记的学生也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脸上凝着紧张的气氛,用略带惊慌的目光注视着,无奈地等待一场劈头盖脸的训斥。这时,马老师真的想好好地维护一下自己的脸面,狠狠地批他一顿。但转而一想,毕业班的学习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再小题大做,难免会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白白耽误了一节课不说,更不利于今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于是,马老师灵机一动,把目光转移到他同桌的身上,顺便缓和了语气问;“XX,你好像记了一些,是吗?”“老师,嗯,我记了。”这位学生见状,机警地答道。“那好,下课给我检查一下。”“啊,要检查呀。”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一片笑声。课堂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了,又回到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了。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表现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一般可以淡化或熄灭课堂冲突。
其实,面对较差的课堂纪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呵斥镇压,往往会适得其反,虽然有时奏效,实在是有损教师风度。这时,可以暂停讲课,微笑着,沉默着,让学生自己省悟。也可以不受干扰,旁若无人地继续,尽量使教学语言更有吸引力。或者机智提问,吸引学生思考。总之,要对学生有一个善意的认识,肯定他们不是故意让老师难堪。
下面的建议值得参考:
1.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师生矛盾
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矛盾的客观存在,师生冲突的发生亦是难免的。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其身心急剧变化造成自主意识增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和强烈的逆反心理,加之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高强度的压力、自身心理素质等问题,导致中学阶段是师生冲突的高发期。
2.教师应提高成功化解师生冲突的技能技巧
师生冲突一旦发生,对于冲突走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导方。而教师的言行“出格”会直接导致师生间一般性冲突的激化。要将之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而这恰恰要求教师具备现代的学生观、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
3.要从根本上减少课堂师生冲突,应有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