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效沟通的艺术
46930600000007

第7章 演讲、演讲人、听众(1)

讲演者若是热切强烈地相信某件事,并热切强烈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便能获得人们对他的信仰和拥护。

非你莫属

多年前,一位哲学博士和一个年轻时曾在英国海军服役、性格豪爽而粗鲁的家伙,一同参加了我们在纽约的一个训练班。这位温文儒雅的学者是位大学教授,而他那位曾经遨游七个海域的同学却只是街旁的一名流动小摊贩。但很奇怪的是,在这个演讲训练班的训练过程中,那位流动摊贩的演讲却远比这位大学教授更能吸引人。为什么?这位大学教授以漂亮的言词发表演讲,台风温文儒雅,讲话有条有理且清清楚楚,但他的谈话缺少了一项基本要素:具体化。他的谈话太不明确,过于空泛。而那位流动摊贩正好相反。他开口之后,就立即触及话题的核心。演讲内容明确,而且很具体、实在,让人一听便知其所云。再加上他那充沛的男子汉活力,以及新鲜的词句,使得他的演讲十分吸引人。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比较一位大学教授与流动摊贩之间的高低贵贱,而是想说明一点:一个人只要说话具体而明确——不管他正式的教育程度如何——他所说的内容才能具备吸引别人的兴趣。下面四种办法可以让你组织自己讲演的资料,保证一定会吸引听众。如果你遵循这些步骤去准备演讲,你便会步入正道,并获得听众的热切关注。

第一,主题不要过于分散

题目一旦选好,第一步就要定出自己演说的范围,并一直限定在这一范围内,不要试图去涵盖一望无际的领域。有个青年想要讲两分钟,而他所谈论的题目却是“从公元前500年的雅典至朝鲜战争”,这绝对是一种徒劳无益!他才讲完雅典城的建造,就该他坐下了。他想在一场谈话中包含太多的东西,什么也没让人明白。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我曾听过许多讲演,都因规范不明确,结果由于同样的原因——涵盖太多的论点而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直去注意一连串单调无味的事实。假使你的讲演听起来像是世界年鉴,你便无法把握听众的注意力。选择一个简单的题目,如《黄石公园之旅》等,多数讲演者对此都会十分热烈、不肯遗漏半点东西地对园中每个景色说上一些,听众于是被你牵引着,以头晕目眩的速度,从这一景点游至另一景点。待你演讲完毕,存留在听众脑海之中的,就会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瀑布、山岭和喷泉。如果讲演者把内容限定在公园的某一方面,例如野生动物或是热泉,这场演讲肯定会令人难以忘怀!他便可以有时间向听众展示出一些生动的细节,使得黄石公园以鲜丽的颜色与无穷的变化活现于听众眼前。即使听众从未去过,也能从讲演者的动人话语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这个原则对于任何话题都同样适用,不管你所讲的是销售术、烤蛋糕、减免税赋还是飞弹。在你开始讲演之前,必须先对所选的素材进行限制和选择,把话题缩小至某一范围,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短短的不超过五分钟的讲演里,只能期望说明一两点而已。稍长一些的讲演,如30分钟的讲演,演说者如果是想包含四或五个主要话题,也是很少能够成功的。

第二,加强你的储备力量

浮光掠影、只及表面的演说,要比挖掘事实容易多了。如果你想选择一种容易的办法,那听众只能获得一些少而浅的印象,甚至毫无印象。题目缩小之后,下一步是问自己一些问题,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并能以权威的口吻讲述自己选择的题目,如我为何相信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何时见过这一点并证实无误?我真想要证明的是什么呢?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回答这一类题目的答案,就可以为你进行充分准备,储备能让听众坐得住并关注你的力量。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伯班克培植了100万种植物,但他只是从中培养出一二种最高级的品种。讲演也应做到如此。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汇集100种思想,然后舍去其中的90种。

“我所搜集的素材比我真正使用的材料总是多出10倍,有时甚至上百倍,”约翰·甘德不久前这样说。他是一本畅销书的作者。他说的也是准备写作或讲演的方法。

有一次,他的行动尤其印证了他的话。有一年,他着手写一连串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前往各地医院,与院长、护士和病患者分别谈话。我有一位朋友同他一起,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过一点协助。他告诉我说,他们上下楼梯,沿着走道,从这栋建筑串至那栋建筑,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而甘德先生也记满了许多本笔记本。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和各州的报告、医院的报告和委员会成叠的统计资料。

“最后,”我朋友告诉我,“他写了四篇短文,简单而又有趣,是很好的讲演题材。写成文章的纸张,也许只重几百克。而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其他东西——他用来作为这几百克产品依据的,却一定重达20磅。”甘德先生知道,他所挖掘的是颇有价值的矿石。他知道自己不能忽视任何一部分。他是干这行的老手。他把心思全都放在上面,然后把金粒筛出。

我有一位外科医师朋友说得好:“我可以在十分钟内教会你如何取出盲肠,而要花费四年时间教你如何在出了差错时应付问题。”讲演也是如此:应当准备周密,以应急变。比如说,由于前一名讲演者的论调,你不得不改变自己讲演的重心,或是在讲后的讨论时间里回答听众所关切的问题。

如果你能尽快选好题目,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就获得了一种成功力。千万别三拖四拖,直至要讲的前一两天。如果早早把题目决定好,你的下意识便能为你发挥大用。在每天工作结束后的零散时间里,你便可以深入探究自己的题材,把要传达给听众的思想加以精炼和修琢。在驾车回家、等候公车或乘地铁时,常会胡思乱想,你不妨也将这些时间用来思索自己的讲演题材。灵光一闪的顿悟,大多来自这段孕育期间。你早点便把题目选定好,脑子便能在下意识里将它千锤百炼。

诺曼·托玛斯是位顶尖的演说家,即使面对强烈反对他的政治观点的听众,他也能驾驭他们的注意力,并赢得他们的敬佩。他这样说:“假使一篇演说真的十分重要,讲演者应与其主题或内涵融为一体,在脑海中反复加以思索。他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走在街上,读着报纸,准备就寝或早晨醒来时,会有多少有用的例证,会有许多表达自己讲演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向他涌来。平庸的讲演,经常只是平庸的思考。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射现象,是对题目认识不完全的结果。”

当你身陷这种过程时,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诱惑力,总想把自己的讲演依序写出。可是你千万别这样做,因为一旦你定下了一个框框,就很可能对它满意起来。这样你可能不会再对它做更具建设性的思考。另外还有一种危险是,记诵讲稿。马克·吐温对背记讲稿曾如此说:“书面的东西并非为讲演之用,它们的形式是文学的,生硬而缺少弹性,无法使自己通过唇舌进行愉快而有效的传递。假如讲演的目的只在欢娱听众,不在说教,便须将它们变得柔软、分断、口语化来,并将其改成通常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否则,它们会烦死一屋子的人,而不是欢娱他们。”

查尔斯·F·吉特林的天才发明,造就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成长。他是美国最知名、最诚恳的演说家之一。当被问及曾否将讲演的部分或全部写出时,他答道:“我相信,我所要讲的话实在太过于重要,不能在纸上写下。我宁可将自己一身的每分每毫都写在听众的脑海里,记在他们的情感中。区区一纸讲稿,在我和我要用以感动听众的东西之间,并无容身之地。”

第三,尽量使用描述和例证

在一本谈论如何写作的书里,鲁道夫·弗里奇在某一章的开头这样写道:“只有故事才能真正畅达可读。”他接着利用《时代》与《读者文摘》来说明如何使用这条法则。他说,这两份颇有影响的杂志几乎篇篇文章都是以纯粹的叙述文字来写的,或者是慷慨地缀满了趣闻轶事。无可否认的,故事在当众说话也具有驾驭听众注意力的力量,恰似为杂志写作一样。

诺曼·文森特·皮尔的讲道,曾在收音机和电视机中为千千万万的人们所收听。他说,在讲演中,他最喜爱举出实例,以支持自己的论点。一次,他告诉《演说季刊》的一位采访人说:“使用真实的例子,是我所知道的最佳的方法。它可以使一个意念清楚、有趣,且具有说服力。通常我总是使用好几个例证来支持每一个主要的论点。”

阅读我书籍的读者,很快也会察觉我喜欢使用趣事以推演我意念中的要点。《如何赢得友谊与影响他人》一书里的原则,列出来只有一页半,其余的几百多页里都写满了故事和例证,用以引导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法则。我们如何才能获得使用实例的技巧呢?有五种方法可供选择:人性化、个人化、翔实化、戏剧化和视觉化。下面就让我们具体谈谈这五种方法。

谈话要具有人情味

有一次,我要巴黎的一群美国商人就“成功之道”发表讲演。他们大多数人都只列举了一大串抽象的特征,并且大谈什么勤奋工作、坚持不懈和远大抱负的价值。

因此,我便中止了上课,说出了以下的这番话:“我们都不想听人说教,没有谁会喜欢这样。请记住,一定要让我们感到愉快和有趣,不然,你说什么我们都不会注意。同时也请记住,世上最有趣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精炼雅致、妙语生辉的名人轶事。所以,请告诉我们你所认识的两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其中一个会成功,而另一人却失败了。我们会很高兴去听。同时请记得,我们或者还能因为此例而获益匪浅。”

这班里有个学员,老是觉得要提起自己的兴趣或激起听众的兴趣难乎其难。可是这一晚,他却懂得了“人性故事”

的建议,向我们讲述了大学里两个同窗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极为谨慎,分别在城里不同的店里买衬衫,并绘制图表,显示哪一件最经得起洗熨,穿得最久,且每块钱的投资能获得最大的利用。他的心思总在锱铢上计较。等他毕业后,他自视甚高,不愿像别的毕业生那样从基层开始逐步往上爬升。因此,第三年的同学聚会来临时,他仍旧在画他的衬衫洗熨表,仍然在等待特别好的差事到他这里来。结果它压根儿就是不来。自那时至今,已过了四分之一世纪,而此人一生都是怨恨、不满,仍然担任着小职位。

然后这个讲演者又把这一失败之例拿来和另一个同窗的故事相比:这个同学已经超越了自己当初所有的期盼。这位朋友极易与人相处,人人都喜欢他。虽然他日后雄心万丈,志于成就大业,却由绘图员开始做起。不过,他总在瞻望机会。当时纽约世界博览会正在计划阶段,他打听到那里需要工程人才,便辞去费城的职务,迁往纽约。他在那里与人合伙,搞起了承包工程的业务。他们承揽了很多电话公司的业务,而此人也终于以高薪为“博览会”所延聘。

我这里所说的,仅只是该讲演者所说的大要而已。他叙说许多逗人而充满人情味的细节,使得他的讲演妙趣横生。他继续说着,说着——这个人平常找不着资料做三分钟讲演的——等他停口时,却吃惊地发现,这回足足讲了十分钟。

由于讲得太精彩了,人人似乎都觉得太短了,意犹未尽。这是他首次真正的胜利。

人人都可因为这件事而有所领悟。平淡的讲演若能内含人情趣味的故事,必然更能引人入胜。讲演者应该只讲述少数重点,然后以具体的事例作为引证。这样建构讲演的方法,一定会吸引听众的注意。

当然,这种人情趣味材料的最丰富的源泉正是自己的生活背景。不要因为觉得不该谈论自己,便踌躇不敢述说自己的经历。只有在一个人满怀敌意、狂妄自大地讲述自己时,听众才会起反感。要不然,听众对讲演者所叙的亲身故事是兴趣极大的。亲身经验是吸引人们注意力最稳当、可靠的方法,千万不可忽视。

指名道姓,使讲演具体化

讲故事时,如果中间牵涉到别人,无论如何,应以使用他们的姓名为佳;或者若想保护他们的身份,可以杜撰假名。即使你使用像“史密斯先生”或“乔·布朗”等不具个人特性的名字,也比使用“这个人”或“某个人”更加生动。姓氏人名具有认证和显现个体的功效,正如鲁道夫·弗里奇所指出的:“没有什么能比名字更能增添故事的真实性了;掩名隐姓,最虚假不过。且试想,故事里的主角没名没姓,会成什么样子。”

如果你的讲演中出现许多名字与个人的代称,你便可以确定它最值得一听的可听性了,因为在你的讲演中,已有了人情趣味这种无价的要素。

要明确而有细节

关于这点,你也许会说:“这样当然好啦。但是我又怎能确知是否在讲演里收录了足够的细节?”有个方法可以测试。利用新闻记者写一桩新闻故事时所遵循的“五W公式”: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假如你也依照这个公式来做,你的举例便会生意盎然,多彩多姿。我且举出自己一件趣事来加以说明。这则趣事曾刊在《读者文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