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46937400000008

第8章 经济文化类(7)

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地区性经济或贸易集团,它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组件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世界经济体】

是指多个国家为了达到优惠的贸易政策从而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组建的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合作团体。目前全球比较知名而且规模较大的3大经济体分别是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CustomsUnion)】

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关税同盟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间建立的,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其目的在于确保西欧国家的市场,抵制美国产品的竞争,促进内部贸易的发展,积极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另一类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关税同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地区各国的民族利益,促进区内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如中非关税同盟与经济联盟,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

【经济联盟】

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还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机构的组织。

【经济政治联合体】

是参加国既在经济上进行国际协调和联合行动,又在政治上向一体化发展,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政治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参加国的政治事务的组织。

【经济特区】

是一个国家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经济而设置的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个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优惠制度;是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特区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

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超国家公司和宇宙公司等。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即国际性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型垄断企业,也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3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类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华尔街(Wallstreet)】

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华尔街铜牛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华尔街设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华尔街是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据统计,在纽约从事金融业的职员中,有10万在华尔街工作。华尔街的标志是一座身长5米、体重6300公斤的铜牛塑像,设计者迪莫迪卡最早为它挑选的立足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的人行道,之后铜牛被搬到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安了家。华尔街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是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

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4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4个阶段。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陷于被动。

【消费预期】

消费预期是消费主体在对市场和经济状况做出判断情况下的消费倾向。当消费主体在预期市场活跃、收入增长、价格上扬等的情况下,其消费具有冲动倾向。

【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现代物流业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因而它的发展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不能仅仅等同于运输业或者仓储业,它不单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它还是一个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

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

【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Logistics)】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发布信息服务,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第四方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而是通过其拥有的信息技术、融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融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服务。

【电子物流(ELogistics)】

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的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含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它包括了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

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s)】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美国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理性预期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地来说,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它是指人们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总是完全准确无误地符合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理性预期”一词由约翰·穆思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理性预期对政府出台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效应会被理性预期抵消,同时政府经济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给民众一个稳定的预期和宏观环境。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而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凯恩斯主义在一定时期内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为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抹杀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掩盖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动机是维护其统治。

【凡勃伦效应(VeblenEffect)】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凡勃伦效应”成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某些时候,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商品的物理功能,而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另外一种“社会效用”,即通过购买高价商品传递出富有等信号,以此来博取社会地位和名声,提升自我感觉水平。不过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为消费者带来这种效用,因而“凡勃伦效应”也不会出现在所有的商品类别中,只有那些主要在公众场所或他人面前使用,并与消费者个性、身份和品位密切相关的“可见型”商品,才有可能达到“炫耀”的目的。同时也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喜好高价商品,通常只有那些正在努力寻求更高社会地位,更愿意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或攀比,更想得到他人羡慕或尊重的人,才会毫不犹豫购买这些定价昂贵的商品。

【萨伊定律(Says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是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4个要点:①某种生产物之过剩,乃他种生产物之局部供求不一致。因此,社会不会发生全体的生产过剩。②对个别产业而言,生产者愈多代表创造更多经济,因此将促进市场繁荣,买卖双方彼此将会愈有利。由于一种产业的繁荣会导致对其他种类产业的繁荣,因此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国家与区域,彼此之间的繁荣都有连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