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历史悬案之谜
46964000000002

第2章 近代历史名人悬案(2)

当热里柯创作《梅陀萨之筏》时,德拉克洛瓦为这幅画作了模特。他深受热里柯创作激情的感染,以致每次走出画室时,心情都难以平静,只能像疯了一样跑回家,来宣泄自己的紧张情绪。受《梅陀萨之筏》的启发,德拉克洛瓦1822年创作了《但丁的小舟》,这幅画取材于但丁《神曲》的第一部(地狱)第八篇。描写了意大利诗人维吉尔引导着但丁乘船游地狱的情景,表达了在险恶的政治气候下人们所感受到的重压和苦闷。德拉克洛瓦不但在色彩上运用了热里柯的暗色,在画面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安排与表情上也受到了《梅陀萨之筏》的影响。画面上郁闷的环境和凝重的色调所形成的紧张、恐怖的气氛,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当这幅挑战性的作品在沙龙中展出时,引起了巴黎艺术界的巨大震动。围绕着这幅作品,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给那种只重类型不重个性、只重形式不重感情和只重素描不重色彩的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以有力的冲击,给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拉克洛瓦对他的这幅作品并不十分满意。1824年他又创作了《希阿岛的屠杀》,这是1821年爆发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战争的真实再现。在这幅画里,在金字塔形的两组人物中间有规律地交错着明暗对比,作者为了表现痛苦的情感和紧张的气氛,在画面的底子上先涂上一层阴暗的基调,然后再在上面加上明朗的色彩,加上光影的巧妙处理,使人物的情绪对比效果更加鲜明。

1815年,拿破仑被欧洲联合起来的封建势力赶下台,逃亡在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登上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波旁王朝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病死,其弟查理十世即位。1830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法令,即臭名昭著的“七月赦令”:解散议会,禁止群众集会,取消出版自由;并规定只有封建贵族才有选举权。把几十亿法郎发给革命时被没收了土地的地主,作为补偿金。这一系列的法令,是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面清算,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的权利。“七月赦令”刚一公布,整个法国都被激怒了,7月28日,巴黎的工人、手工业者、学生、商人等八万人在街上筑起街垒,拿起武器,和国王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7月31日,人民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往英国。这就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七月革命”。

1830年7月23日,作家大仲马在街上遇到过德拉克洛瓦,大仲马回忆说:“激烈的事变,使年轻的画家十分震惊。”人民英勇行为和封建王朝的崩溃,深深激动了画家,因此德拉克洛瓦于当年就完成了《自由领导人民前进》的创作。在这幅画中,画家大胆地把寓意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画面中心是虚构的自由女神,她一手握着枪、一手挥舞着象征共和的三色旗,色彩鲜明,气氛强烈。她的脚下是弹痕累累塌倒的街垒,同她并肩前进的有高举战刀的工人、双手拿枪、高喊前进的男孩和知识分子;在自由女神的右边是一个受伤的女正在与死亡搏斗,仰望着自由女神。画面的中景是隐现于烟雾中的汹涌澎湃的向前冲击的人群,背景是弥漫着硝烟的天空。《自由领导人民前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上死者一共才七八个。但由于相互掩映、有虚有实,加上光暗的对比效果,突现阴影的造型手法,使画面产生了遍地烽烟的宏大气魄。人和物的界限都有虚写的地方,加以背景的烟雾腾腾,在画面上产生了一种“气氛”,它不仅使画面增强了真实感,而且有助于运动感和情绪的表达。

在创作《自由领导人民前进》以后,年仅32岁的德拉克洛瓦已经是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首领了。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呼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称他为“浪漫主义的狮子”。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去鲁本斯外,很少有人能达到他那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基罗外,没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1863年8月13日,这个“浪漫主义的狮子”在巴黎逝世。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的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六十年以上,作品包括二十六卷诗歌、二十卷小说、十二卷剧本、二十一卷哲理论著,合计七十九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他出生的年代正值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他的祖父是木匠,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母亲则拥护王室,两人因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跟随母亲生活。他天资聪颖,喜欢读书,10多岁就写了成千上万行的诗歌。由于母亲保守思想的影响,雨果在青年时代同情保王党,曾因写诗歌颂王朝和天主教而获奖。17岁时与兄长一起创办了名为《文学保守者》的刊物。1822年出版了《颂诗集》,获得路易十八赏赐的年金。1825年写诗歌颂查理十世,得到国王的接见和赠品。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西班牙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

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他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与此同时,他出版了不少诗集和小说。其中有同情和支持希腊民族解放斗争、富于异国情调的《东方集》(1829),描写家庭生活和内心感情、对贫苦受难者表示同情和怜悯的《秋叶集》(1831),欢呼七月革命和歌唱爱情的《黄昏歌集》(1835);讽刺富有阶级、宣扬慈善主义的《心声集》(1837),以及企图在精神上引导民众的《光与影集》(1840),这些诗集的内容涉及政治、哲理、祖国、家庭、爱情和杂感等种种题材,同时注重对诗句形式和语言的革新,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人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十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时,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由于雨果始终在君主立宪制度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所以也遭到迫害,被迫化装成一个排字工人逃到了比利时,接着又先后居住在英国的泽西岛和盖纳西岛。在流亡国外的十九年期间,他写出了《小拿破仑》等揭露拿破仑第三的檄文,同时紧密配合现实的政治斗争,发表了辛辣讽刺拿破仑第三背信弃义的《惩罚集》、题材多样的《静观集》和大型史诗《历代传说》等诗篇,改抒个人之情为抒民族之情、抒爱国之情。流亡期间他还完成了他的杰作《悲惨世界》。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雨果在晚年仍坚持创作,在1877年完成了诗集《做祖父的艺术》、《历代传说》的二、三集等作品。1881年2月26日,六十万巴黎人在他窗前游行,庆贺他的八十寿辰。他在1883年的遗嘱里宣布给穷人五万法郎,并希望用穷人的送葬马车把他的灵柩送到墓地。1885年5月18日雨果因病去世,法国政府和人民为倦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由来自法国和世界各地的两百万人排成的行列,把他的遗体送进了伟人公墓。

爱默生热爱自然之谜

1838年7月15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向哈佛神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这篇演说中提出了“一个明确而且富于生命力的最高法则——人类的一体性”。他宣讲了个人解放和普遍宽容的学说——自由人之间相互合作的新世界原则,这个原则是与被奴役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猜疑的旧世界准则针锋相对的。他把人道主义的道德标准作为讲究实际的美国人的基础——去生活、允许生活、帮助生活。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19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拓荒者的家族——贫穷但自信、自由。“我的美国祖先,辛勤地劳动,吃粗茶淡饭,住木屋,但他们有和平与自由……”。爱默生的一家并不是富裕的,但却有良好的教育传统。

1811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开了一家小客店以维持全家的生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爱默生学会了去了解和热爱别人,同时也学会了在贫困中保持乐观态度。

爱默生的童年没有游戏玩耍的快乐,然而在童年的每一个夜晚他都很快乐。他倾听寄宿客人们的交谈,在母亲的书房里贪婪地读书,跟随柏拉图在《对话》中无声地进行探险。星期天他去教堂听布道,同时浏览法国哲学家巴斯加尔的《思想录》。这本书他总是随身携带着。

就这样,他的心灵在美国人的常识和抽象的哲学哺育下成熟起来。1817年,母亲将他送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读了莎士比亚、斯宾诺莎和蒙田。由于母亲的期望,1826年他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他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惟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先后拜访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己,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

爱默生一生都热爱自然,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精神存在于自然之中。在《论自然》里,他把商品、美、语言、纪律、唯心主义、精神都和自然联系在一起。比如他认为商品不仅是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物质,也是它对人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自然界的每个部分的相互协作,抚育了人类,反过来人类又利用自然的恩惠创造了文明和艺术。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位的重要性。在所有的人中,学者受自然的吸引最大,他把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的格言“研究大自然”合并为一,凭借心灵的良知去发现真理,表述真理,发挥独创性。真正的学者是“思想的人”和“行动的人”。生活是我们的词典,行动对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通过行动,经验转化为思想,思想又从下意识上升到意识,最终成为真理。学者拥有自信的美德,他珍视保全自己的人格,自由而勇敢,他是自己时代的创造者。学者的职责是鼓舞、提高和指引众人,使他们看到表象之下的事实。以这样的标准来看知识分子,是需要我们极大地完善自己的。

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