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41

第141章 散发香味的植物(4)

肥水:夏季,茉莉花进入盛花期,要注意保持盆土湿润,茉莉花喜肥,每隔3~5天就要追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者在浇花市掺入少量的淡液肥。如盆土出现板结,松土后在施肥。秋天应适当的减少浇水量,并逐渐停止施肥。室外最低温度降到5度以前,将盆花移入室内阳光处。初入室时,要经常开窗通风。并要控制浇水。

修剪:花谚说:“茉莉不修剪,枝弱花少很明显”、“修枝要狠,开花才稳”,但人们栽培茉莉花,往往注重肥水而忽视修剪,甚至越冬后的枯枝也舍不得剪去,以至于枝干细弱,叶片萎小、株型不雅、花也不盛。

茉莉花的修剪,除春季将越冬后的细弱枝条剪去,只留下粗壮基部以待新芽萌发外,夏季修剪很重要。花败后的枝条要及时留下3~5节,剪去顶梢,以促使萌发新芽。保证花旺。

茉莉从初夏即陆续开花,若管理得当,可出现三期盛花。

6月上旬,茉莉陆续开出早花,但这批花一般小而少,要及时摘去,否则消耗养分过多,会影响其以后开花的质量与数量,并且延迟花期,影响观赏。摘花方法是连花摘去带叶嫩枝,促使新枝再发,枝叶茂盛。此时每周施2次淡肥水,并保持盆土湿润。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期盛花,此时需加强肥水管理,薄肥勤施,每隔2天施肥1次,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机液肥,肥水比例为1∶4。浇水要充足,一般每2天1次。通常浇水宜在早晨进行,而施肥则以傍晚为好。这样持续至7月下旬,由于肥水充足,可使花开大而多。

8月上旬,第二期花形成,此时施肥要比之前略浓,一般以肥水各半为宜。为促使茉莉更好开花,还可向叶面喷洒过磷酸钙溶液。到8月下旬,逐步减少施肥,6天至7天施1次,浇水仍需较多,保持2天1次。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期花形成,此时应停止施肥,浇水量也要逐渐减少,由于天气已渐转凉,会影响花蕾的形成,因而这批花的数量较少,至10月中旬以后开花结束,只需保持盆土略湿即可。

香气浓浓的茅草——柠檬草

柠檬草是禾本特的香味。热带产的芒草有强烈的香味,这些统称为香茅,用于蒸馏精油的香料。柠檬草就是在热带栽培的香茅之一,制成香料原料后,用于食品的配香。柠檬草是因为它具有柠檬的香味,它的精油经常被用来作柠檬油的代用品。

柠檬草最先在印度栽培,在马来西亚栽培的历史也很长,荷兰人将柠檬草用于鱼料理的调味料,入汤、酒的配香,并同时强调其药用效果。传说1666年由葡萄牙人把柠檬草带入印度的,再由印度传到热带各地。1906年左右,由于其香味高于香茅,马来西亚地方大大奖励栽培柠檬草。斯里兰卡后来全岛普及种植柠檬草。柠檬草在1786年传入英国。传入日本是大正3年,即1914年。柠檬草是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群生,茎生在地下有短短的一部分,有弯曲轮状的节,叶子由地下的茎开始密生,狭线形,先端上升,质硬呈灰绿色,叶长1米。幅阔15厘米左右,细长圆锥形花序,多数小穗分开,有柄的雄性花和无柄的两全花对生。

柠檬草适合种植于高湿、雨量充沛的场所,并且日照和降水最好适当交错,土质以砂质壤土最佳。繁殖为分株繁殖,种植期4月~6月,开花期:8月~10月,采油用的最好在种植后过3至4个月进行第一次刈割,在这之后每过40天到50天刈割一次,一年可进行3回~4回收获,过三四年要移栽,调理用的叶子是利用叶的基部。热带亚洲柠檬草白色膨大的叶鞘下部作咖喱的配香,另外也作为腌菜的香味料,所以叶柄在市场上有卖。同时,它还用于果子露的配香,鱼料理的调味料,汤、甜酒的配香,也可代替茶喝。为此,欧洲现把它放在温室里栽培。柠檬草的茎叶,蒸馏后可得到精油。柠檬醛含量达70%~90%,可作为柠檬油的代用物,另外和马鞭草的香味近似,也叫马鞭草油。古印度还把瓷杯泡在浸泡柠檬草的水里,让杯子占上草香,然后用它喝酒。他们把它叫作Rho9de杯。另外祭坛用的熏香、餐宴用的香料、寝具的赋香里都可使用。精油有时也可作为药用,印度人常用来内服治疗肠部的疾患,外用可治风湿病。马来人使用柠檬草时不和其他草混合使用,semang族的妇女生产后,喝柠檬草的煎汁,新加坡的马来人把它和其它强壮剂加在一起服用。

鲜草与干草的应用:柠檬香茅草全草均可使用,鲜草或干燥的植株叶片与茎秆均具有浓郁的柠檬香味,在亚洲地区之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普遍的应用于汤类、肉类食品的调味料,例如将叶片加入咖喱中。在印度直接将香茅草揉碎置入清水,作为洗发水和盥洗用水之用。亦可作为增添非酒精性饮料、烘焙食品及糕点之香味。柠檬香茅茶饮冲泡方法:取约3公克干草或剪取适量鲜草(5~10公克),以250C热水冲泡,静置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混合其他香药草使用。目前台湾中部农民亦有干燥加工制成香茅草枕头贩售。

香茅油的应用:香茅油可直接作为香水、化妆品及肥皂、乳霜等加工产品香精料。柠檬香茅精油属于半干性精油,芳香疗法上被认为对油性皮肤:有帮助。由于柠檬醛可作为合成紫罗兰酮(ionones,香水及化妆品香精原料)之原料。因此,可自香茅油分馏出柠檬醛作为软性饮料、香皂、香水、化妆品及清洁剂之香精料,以及掩盖许多工业产品之不良气味等用途。

药用用途:传统或民俗医疗应用上香茅草被认为具有祛风及驱虫作用。中草药的归类上,将其性味功能归为辛、温。作用为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此外,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柠檬香茅精油具有镇静及抗微生物作用。蜿蜒香茅精油则具抗真菌作用。挥发性油具杀虫剂及诱突变作用。报告指出马丁香茅对真菌具毒性作用。目前,有些有机栽培的栽培管理上,采用稀释的香茅油作为有机趋虫药剂或种植香茅草作为忌避植物之用途,然实际的效果如何仍有待试验数据证实。

栽培环境:香茅草性喜温暖、多湿之全日照环境与排水良好的沙土地生长。在印度主要栽培区域分布于平均温度介于18至29℃,平均年降雨量70至410mm及土壤pH质介于50至58之区域。每公吨鲜草之最高产油量气候环境为生长适温介于25至30℃之间与平均年降雨量则介于2500至3000mm之条件。同时在氮肥用量每年每公顷约186公斤,磷肥26公斤/公顷,钾肥384公斤/公顷等肥料用量之条件。氮肥对植株地上部之鲜草产量作用较大,而钾肥则对香茅油产量影响较大。

防腐抑菌的香料——胡椒

被子植物,胡椒科。木质藤本,长数米以上。叶厚革质,阔卵形,长10~15厘米,宽5~9厘米,叶脉5~7条明显。花杂性,穗状花序短于叶,被片缺,雄蕊2枚。子房球形。柱头3~4枚。浆果球形,直径3~4毫米,熟时红色,干后黑色。胡椒果实为芳胡椒

香植物,果晒干,为黑胡椒,脱果皮为白胡椒皆是调味品。

胡椒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重要香辛作物,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它的种子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胡椒气味芳香,有刺激性及强烈的辛辣味,黑胡椒尤比白胡椒味浓。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淀粉及可溶性氮,具有祛腥、解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气味能令人们胃口大开,增进食欲。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有胡椒的菜肴不易变质,说明胡椒还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

天然食用香料——丁香

别名丁子香,为桃金娘科植物,是常绿乔木,它的叶、花、果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主要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是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它的含油量约14%~21%。花蕾可入药,花蕾又称公丁香。

丁香原产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现在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都有栽培。丁香是调味品,其香气浓郁,开胃并具有辛辣感,主要是丁香油和丁香酚的作用。丁香还可消除异味,添香曾味,是较好的天然食用香料。

丁香花芬芳袭人,为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欧、美园林中广为栽植。在我国园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花时,清香入室,沁人肺腑。丁香还有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牙膏、肥皂、香水的原料。也可入药,有温脾胃、降逆气,祛风止痛等功效。

我国栽培丁香历史悠久,据考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早在三国时期,大文学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写道:“坐者叹息舒颜,御金襄粉君傍,中有霍纳、都粱,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宋代王十朋称丁香“结愁干绪,似忆江南主”。历代咏丁香诗,大多有典雅庄重、情味隽永的特点。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1082)中记载,当时洛阳已栽培丁香。明代高濂在《草花谱》(1591)中记述了丁香的繁殖“接、分俱可”。清代陈湨子在其《花镜》(1688)中指出丁香“畏湿而不宜大肥”。20世纪30年代陈善铭发表了《中国之丁香》,对中国原产的22种丁香的分类、分布等做了详细的记述。

丁香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径应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100~150克骨粉,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以后每10天烧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墒。栽植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第2年就可以开出繁茂的花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修剪,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后要剪除残留花穗。一般不施肥或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从而影响花芽形成,反而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施些磷、钾肥及氮肥。灌溉可依地区不同而有别,华北地区,4~6月是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萎蔫病等,另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害虫有毛虫、刺蛾、潜叶蛾及大胡蜂、介壳虫等,应注意防治。

位列“十三香”之首——花椒

外国人认识中国菜是从麻婆豆腐开始的。麻婆豆腐中的重要调味料就是花椒。它是中国特有的香料,因而花椒有“中国调料”之称。花椒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为职业厨师和家庭主妇所青睐,尤以川菜中使用最为广泛。无沦红烧、卤味、小菜、四川泡菜、鸡鸭鱼肉等菜肴均可用到它,也可粗磨成粉和盐拌匀为椒盐,供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