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064

第64章 动物的特异功能(6)

这座40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切路勃泽四世的坟墓,是在著名的帝王谷地下27英尺深处找到的。打开了幕穴石门,当马苏博士等人提着灯笼走进去时,见到一只活生生、两只黄绿色大眼睛滴溜溜转的猫,正盯着来人。墓穴里除了一具石头棺材和这只准备猛扑过来的大灰猫以外,什么都没有。这只大灰猫像一只小豹那么大。当考古学者们向前移动时,这只猫拱起背嘶嘶乱叫,令人毛骨悚然,接着它抖动浑身的灰尘向马苏博士猛扑过去,用尖牙猛咬住他的大腿。受惊的其他考古队员,听到马苏的尖叫声后,立即上前打退了这只猫,但被激怒的猫旋即退到坟墓的角落,准备用它的尖牙再次阻止这些不速之客。但就在它欲发起第二次袭击之前,人们用帆布将它捉起来送进实验室。在古埃及的习俗中,猫科动物被古埃及人视作活神,专门用来守卫神圣的寺院和坟墓。被捉的是一只雌猫,脸庞很瘦,轮廓明显,耳朵很长。但一进入实验室,该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几小时后就死了。马苏博士计划将对这只猫的尸体作进一步的研究。

1782年4月,巴黎近郊的采石工人从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中开采出一块巨大的石头。他们将石头劈开以后,意外地发现石头内藏有4只活的蟾蜍。这4只蟾蜍并非聚在一起,各有各的窝。窝比蟾蜍稍大一些,窝的表面还有一层松软的黄土。蟾蜍从石头内出来后,还能在地上活动。一位生物学家取了其中一只较肥大的做了标本。石灰岩层经科学家测定,证实其形成于100万年前。就是说,这4只蟾蜍在岩石内已生存了100万年之久。

自从上述发现后,又经过164个年头,即1946年7月,在墨西哥的石油矿床里,一位石油地质学家挖掘出一只冬眠的青蛙。青蛙被埋在2米深的矿层内,挖掘出来时皮肤还是柔软的,且富有光泽,经过两天后才死去。经科学测定,证实这个矿床是在200万年前形成的。青蛙只能在矿床形成时被埋在矿层内。由此可见,该青蛙在矿层内已生存了200万年之久。

北京-怪绵羊长出四只角吃肉喝酒不惧狼狗

这只四角羊由于“扮相”奇特,格外受到主人的优待。冬天,在其他羊都以干树叶充饥时,它却可以吃到米饭拌菜、馒头、面条、南瓜、干草等细粮。偶尔主人高兴了,它还能吃上几块肉,喝上几口酒。可能四角羊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特殊,它的胆量和脾气慢慢大起来。羊本来是生性胆小的动物,可这只羊不仅狼狗不敢接近其左右,甚至有时连主人它都敢“顶撞”几下。至于为什么这只绵羊会长出四只犄角,主人推断说,有可能是母羊在怀孕后受惊吓所致。

河马与乌龟的“忘年交”

河马

1岁的小河马与130岁的乌龟相互依靠,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患议。但在非洲肯尼亚的海勒公园就生活着这样一对“忘年交”。2004年末,肯尼亚暴发的洪水淹没了河马的栖息地,而紧接着印度洋的海啸,使一头叫做“欧文”的1岁河马被冲进了印度洋。最后被民众从海上发现并救了起来。被救后,成为孤儿的小欧文与肯尼亚海勒公园的百年大海龟“一见如故”。之后,小河马和老龟每天形影不离,相依相伴。这段“忘年交”被拍摄成纪录片《欧文和穆其:真正的友谊》,纪录片已传遍全世界,成为人类都感动的故事。

神秘“怪物”四不像

2006年3月,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有人拍下了一只“四不像”的野兽照片。当地居民表示,他们还从未见过这种动物。至今,这只野兽是属于新种类,还是狐狸的变种,还没有人清楚。这只野兽身体细长,有袋鼠一样的脑袋、竖着的大耳朵、像老鼠般的长长尾巴。从远处看,这只“怪物”身体光滑、无毛。之后,有人把这只“怪物”照片贴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称,它是无毛的墨西哥狗,也有人说它像是传说中的“吸血怪”。生物学家表示,它很可能是红狐的一种,是基因变异的结果,形成了特殊的习性,但这种说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鲨鱼会“走路”

印尼海岸发现的50多种新生物中,最引起关注的是会“走路”的鲨鱼。这种体形细长、表面有斑点的鲨鱼主要生活在海底,走路的本事因此进化而来。它们主要捕食甲壳类动物。比如螃蟹、蜗牛什么的,还有一些小鱼,利用鳍走路对于它们捕食帮助很大。当然,如果受到惊吓后,这种鲨鱼也可以快速游走。由于这种鲨鱼很小,不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所以生活在海底,走路捕食对它们来说也比较安全。

印度发现新鸟类

2006年5月,业余天文学爱好者阿塞瑞拉在印度东北部发现一种色彩斑斓的新鸟。专家认为,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印度发现的第一个鸟类新品种。这种鸟身长约20厘米,身上羽毛呈橄榄色,黑色的帽冠,翅膀尖端的毛像火焰一样鲜红,属于画眉科,由于保护区周围是布坤部落,故取名布坤数鹛。目前已知的布坤数鹛总共14只,还包括正在育种的3对。目前,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已经开始关注这种鸟。

海豚也有“腿”

2006年10月28日,日本研究人员在日本西部海面捕获的一只宽吻海豚,除背部的一对背鳍外,尾部附近还有一对多出来的鳍。多出来的这对鳍,比背鳍要小得多,大约只有人类手掌大小,长在海豚身体下方的尾部附近,这是人类首次在海豚身上发现一对多余的、发育完全而对称的鳍。海豚和鲸5000万年前都曾是四足的陆地动物,专家称,这对鳍应该是海豚的祖先生活在陆地时留下来的,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发现。

2048年海鱼消失?

如果人类不从现在保护海洋环境,那么到2048年人类可能没有海鱼可吃。这是一个国际联合专家小组得出的结论。专家小组称,由于过度捕捞、污染以及环境问题,海洋生物缺乏足够的营养和食物来源,其抵御疾病的能力正在衰退,这使得许多海洋物种逐渐消失,海洋所能提供的海产品将会越来越少。如果不遏制这种趋势,全球海产品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锐减。届时,美味的海鲜大餐可能只在回忆中寻找。该调查报道一出台,立刻引发极大关注和争议。

印尼惊现“失去的世界”

2006年2月,由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表示,他们在印尼巴布亚省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大批新物种,堪称地球上的“失去的世界”。这片从未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竟存在至少40个新物种和许多珍稀物种,这里有许多种新鸟类、青蛙、蝴蝶和棕榈树,它们显然还保持着原始面貌。科考人员表示,这里接近“伊甸园”,也许是整个亚太地区最质朴的生态系统。

发现湄公巨鲶

体长27米、体形就像一只灰熊般巨大的鲶鱼,2006年7月在泰国北部地区的湄公河被发现,这是目前有记录的最大的一条淡水鱼。尽管当地村民为维持巨鲶的生命做了努力,但它最终还是死掉,随后这条巨鲶就成为当地村民的美餐。湄公巨鲶已被列入到严重濒临绝灭物种名单中。湄公河流经的泰国与老挝村民都承诺,今后不会再捕杀巨鲶,这被称为近10年来保护湄公巨鲶的最大进展。

猎人看到了狼群的秘密“通信”方式

六十年代,一次天灾人祸,造成饥荒遍野,狼多为患。各行各业都组织了狩猎队,一方面为民除害,一方面捕猎食物。

深秋,一个猎人率领一支狩猎队来到甘南草原,三人一组,分散活动。

一日,我们沿着一条布满狼粪的“兽径”,潜入狼群盘踞的腹地。那是一片纵横数千米起伏连绵的浅山。我们选好了便于暸望的地形,利用疏林灌丛隐蔽了起来。猎人慢慢移动望远镜,仔细搜寻,发现目所能及的十多个山包上都有狼,它们静静地卧在阳坡的草丛中沐浴阳光。望远镜中的狼,面部表情都看得十分清楚,它们的头一动不动,只是两只眼睛忽睁忽闭,似是“假眠”。每个山包上只有一只,唯独离狩猎队最近的一个制高点上卧着两只,一个头朝东,一个头朝西,这样,它俩可以监视四面八方。

猎人放下望远镜,正暗自庆幸这次潜入的成功,这时左眼的余光发现慢慢冒出一个黑影,他立刻回眸斜视,一眼就看清了,原来是刚冒出地面两只尖耳和两只眼睛的狼。狼脸的下半部仍被草丛遮挡着,只见它那两只闪射凶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猎人……他们之间只隔不到10米宽的沟。真没想到这么突然,这么近。这些自以为训练有素的老侦察兵在监视狼时,却毫无察觉地被狼反监视起来。这简直是对猎人的嘲弄!他气急败坏,刚要抬枪射击,那狼把头慢慢往下一缩,没了;猎人迅速转目去看制高点上那两只,也没了;他又急忙环视其余各个山包上的狼全没了!

奇怪,怎么这么快,两三秒钟之内要把相隔数百米乃至上千米互不相连的十多个山头上的狼,从“闭目养神”状态唤醒、弄走,“走”得这么快,这么急,怎么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使用的是什么讯号,如此迅速、准确?

另一次,十四只狼站在山坳上,好像是商量如何行动,狩猎队员隐蔽在岩石后面,耐心地等待着,想看个究竟。20分钟后,它们不慌不忙地走上了对面的坡,而后一只上一段停一阵,转身坐下向后观察,不到200米的山坡停了三次。狩猎队员等狼全过了山,才派二人跟踪,猎人自己留在原地。

狡猾的狼发现跟踪的只有二人,便向三个方向逃走,向北的一路五只,把跟踪的二人诱到山脚碌曲河畔,甩掉他们之后,折向东南,毫不隐蔽地沿着山脊返回刚才离开的出发地。虽然离开不久,到了跟前又有疑虑,还要看个仔细,它们躲在一排岩石侧面的阴影里,领头的狼已经到了岩石的尽头,再向前就是开阔的草坡,但是,它不多迈一步,只是悄悄地向草坡俯探,观望2~3分钟,再把头缩回到阴影里;后面的四只如同石头一样,一动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