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快餐.十一世纪:世界都市
47179600000011

第11章 平民社会(3)

辽衰弱下去了,元昊去世之后,西夏对宋的威胁也消失了,使宋帝国边防的压力大大减轻。宋帝国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外加强同这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辽国和西夏的对外政策朝着更有利于宋帝国的方向发展,并成为北部边境的藩屏。对内进行改革,裁减繁冗的政府机构,改革兵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静待时机,也许北宋并不会这么快灭亡。然而,一些坚持“王道一统”理念的大臣们却从辽的衰败中看到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

他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辽的衰败与女真人的崛起有多大的关系。正是与女真人之间的战争消耗了辽国最后的军事力量。似乎没有人考虑到崛起的女真人可能成为朝廷新的敌人,多年来的仇恨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多数人支持与女真人联合,共同消灭辽国这个宿敌。他们一直惦记着那片祖先故土,念念不忘收复那片旧河山。

宋帝国君臣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理想,甚至背信弃义,不顾宋辽和约,派兵配合金国,使辽国腹背受敌,并最终使辽国灭亡,而得到的唯一益处只是暂时收回幽云十六州,还是在付出了大笔金钱的条件下。

令宋朝军臣没有想到的是,想象中在辽国日夜盼望王师的汉人,并没有“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反而拼命的抵抗王师。

宋军进入燕云地区后的遭遇

事实上这些汉人在辽国繁衍生息了几代人,他们大多数早已不在怀念什么王师,他们认为他们的皇帝是辽国的君主。宋的背信弃义使他们感到十分屈辱和愤怒。

宋与金的合作对宋帝国来说,所失远远大于所得,仅仅立国10年的金国得以与宋国分庭抗礼。与辽相比,金显然对宋的威胁更大。宋辽相争时,辽国对宋帝国的土地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金了解到宋的实力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开始对宋帝国虎视眈眈。辽灭亡后,金不但要求合法地继承宋给辽的岁币,而且数额还要增加。同时,金提出北宋须用非常高的价格来赎买幽云十六州。围绕幽云十六州归属和岁币数目的不同意见终于使两国走向了兵戈相向。宋帝国缺乏足够战斗力的军队,统治者的昏庸,开封作为帝国首都的致命缺陷,使100年前后晋皇帝石重贵的故事再次重演。靖康二年(1126年)四月,宋徽宗和钦宗父子二人及后妃、诸王、公主、匠人等3000余人,整个皇室除了部分贵族之外,全部被俘,北宋灭亡。繁华如梦的汴梁不久变成了一片废墟。

党项族28岁的李元昊继承首领之位,决心抗宋立国。他采用开国重臣野利仁荣“尚武重法”的治国方针,经过6年苦心经营,下令废除中原王朝赐予拓跋王族的“唐李宋赵”之姓,恢复党项族剃光头顶的传统蓄发习俗,与宋帝国分庭抗礼。同时他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制定朝仪,广辟疆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兴庆府登上皇帝宝座,宣布正式立国,国号大夏。因其地在宋朝之西,故史称“西夏”。西夏立国前期与北宋、辽鼎立,后期与南宋、金对峙,成为雄视一方的地方政权。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李元昊。

党项族本来是羌族的一支,生活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流域。唐末、五代,一直到北宋时期,党项族拓跋氏都是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御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采取与辽和宋和平相处、对吐蕃与回鹘用兵的发展战略,向西占领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地,控制了河西走廊,这就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李德明逝世,李元昊继位,野心勃勃的元昊不愿再接受中央政权的封号,废除了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天子的意思)。接着,李元昊采取一系列措施,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积极为建国称帝做准备。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李元昊开始向宋帝国发动了战争,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大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的国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势力盛时管辖22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政权共历10帝,前后190年。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足而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深受宋朝影响,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抄袭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比较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也会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也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了宋制。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机构,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贵族子弟中选拔优秀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主要负责皇帝安全问题,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各地方军优中选优精选出来的骁勇之士组成,都是重甲骑兵,分为10队,每队300人,跟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着一支卫戍部队,约2.5万人,做为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10万,是西夏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所谓擒生军,是在战场上擒敌军为奴隶之意。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以骑兵和步兵为主。西夏民风剽悍,基本上全民皆兵,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是游牧民族,主要以畜牧业和狩猎为生,后来受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农业发展很快。到西夏建国之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分。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这样,兴庆府、灵州一带,成为西夏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西夏统治者很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设有群牧司负专门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党项族积极接受汉文化。儒家文化对西夏影响很大。

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1227年)被蒙古所灭。

相对于东方的大发展,西方世界却开始没落。拜占庭在蛮族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君士坦丁堡渐渐失去了世界都市的吸引力,而北海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居住于北海的民族不断南下,与欧洲大陆的民族相融合,北海后裔征服者威廉,为英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欧洲的实力对比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变化,世界都市开始向北部转移了。

——西方概略

海盗帝国在克努特手里达到了顶峰,克努特几乎一统北海。在他的统治下,北海沿岸各国的交流明显加快。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把上帝的福音传遍了北海地区。

克努特(995—1035年),英格兰国王(1014—1035年在位),丹麦国王(1018—1035年在位),挪威国王(1028—1035年在位)。

丹麦海盗王国,在克努特手里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克努特是哈拉尔蓝牙王的孙子,斯凡八字胡须王的第二个儿子。斯凡八字胡须王在1014年率军征服了英格兰大部,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英格兰人承认为国王的丹麦人。但不久,斯凡就过世了。

斯凡的两个儿子哈拉尔和克努特瓜分了父亲的帝国,哈拉尔成为丹麦统治者,克努特当英格兰国王。但英格兰民心所向支持阿尔弗烈德大帝的后人,不甘丹麦人克努特来统治他们,克努特不得不退回丹麦。第二年(1015年),20岁的克努特在哥哥的支持下,率领一支共有200艘海盗船的船队卷土重来,经过一场激战。骁勇善战的丹麦海盗取得了胜利,英格兰人只好俯首称臣。1016年,克努特与英国人各退一步,将英国分为两部分,他与阿尔弗烈德的后代埃德蒙二世分庭抗礼。这也是丹麦海盗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这年11月,埃德蒙二世去世,暗喜的克努特成为英国唯一的君王,确立了他在英格兰的统治。1018年,丹麦的哈拉尔国王逝世,克努特回到丹麦继承了兄长的帝国,统治了丹、英两国。

年纪轻轻的克努特统治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故步自封、耽于享受。祖先崇尚武力、骁勇好斗的精神在他的血液里流淌。他组建了一支小而精的部队,称为“御林军”。“御林军”的成员多数是贵族世家子弟。他们与克努特大帝形影不离,在宫里吃住,生活简朴规律,纪律严明。这支军队起了重要的作用。

克努特大帝

正当克努特的威望日高的时候,上天又给了他一个征服挪威的机会。挪威人对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统治十分不满。1028年,克努特在挪威贵族的支持下斗志昂扬地进军挪威,奥拉夫被迫逃亡国外,克努特又将挪威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控制了瑞典南部地区。1230年,克努特击败了奥拉夫二世的反扑,奥拉夫死于乱军。这样,克努特的大帝国包括了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几乎统一了北海沿岸地区。这个大帝国被称为“北海帝国”,克努特也被尊称为“克努特大帝”。

克努特是个明智的统治者,并没有因自己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克努特的一个臣下谄媚说,克努特是宇宙万物的统治者,连海洋也必须听克努特大帝的命令。克努特于是命人将椅子放在海边,命令海水不准打湿椅脚,然而椅脚还是被打湿了。克努特用事实批判了大臣的胡说,称上帝才是大海的统治者,国王的权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谦逊的克努特

在北海帝国中,英格兰显然最为克努特喜欢,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英格兰。在英格兰,他前期采取强硬措施进行统治,镇压各地的反对势力,但后来政策渐趋和缓。他致力于消除丹麦人和英格兰人之间的差别,给寺院以大量捐款,取得当地教会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统治时期,克努特多次派牧师到丹麦传教布道,丹麦的基督教得到迅速发展。

克努特长期住在英国,就令他的妹夫乌尔夫伯爵代理丹麦的事务。乌尔夫利用丹麦人对克努特的不满情绪,阴谋发动政变。克努特大帝闻讯后,迅速赶回丹麦粉碎了这一阴谋。走投无路的乌尔夫逃进了一所教堂。他以为身为基督徒的克努特不会在圣地教堂杀他。然而,克努特的士兵在教堂里抓住了乌尔夫,并在圣坛前杀死了他,克努特因此向他的妹妹和教堂付了大笔金钱。可以看出,克努特的思想中不只是对上帝的虔诚,也仍保留着奥丁神好勇斗狠的一面,正体现了两种宗教交替时代的复杂性。

1035年,克努特去世,他的北海大帝国很快就四分五裂,像流星划过夜空只有短暂的辉煌。自此之后,海盗王国再也没有取得过光辉的战绩。

克努特统治时期,北海沿岸各国的交流加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把基督教传遍了北海地区。现在,苏格兰、英格兰、挪威和丹麦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存在众多的相似之处。

英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是威廉一世把诺曼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此前,英国人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但从威廉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很少在本土进行了。

威廉(1027—1087年),英格兰诺曼王朝第一任国王(1066—1087年在位)。

征服者威廉

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闻名于世,他历尽坎坷,征服了英格兰,后来被称为诺曼征服,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也许只是因为自己的野心,但却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征服者威廉精力充沛,严酷残忍。他是一个私生子,是他的父亲,绰号为“魔鬼”的罗伯特和被他拐来的农家姑娘阿莱特生下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罗伯特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诺曼公国,然而诺曼的贵族们对这位血统不够高贵的继承人却心怀不满。罗伯特费尽气力才说服了诺曼贵族,确立了威廉的继承权。1035年,罗伯特去世。这年继位的威廉只有8岁,他的私生子身份使他遭遇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嘲讽、歧视和挑战。他的三个监护人和老师先后遇害,这对年幼的威廉无疑是个大打击,造成了日后威廉冷酷、多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