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新宅“和第”,是要建成京城数一数二、独树一帜的王府大院,自然花了不少心思。很多房屋以楠木制作,仿照皇宫里的宁寿宫,样式由呼什图在宫中偷仿。花园借鉴江南园林的布局,楼台、河流、假山、亭子无不精巧别致,湖中还模仿圆明园的蓬岛、琼台。花园落成之后,匾额还是必须找个有名气的人题写。找谁呢,和珅想到的是纪昀,纪昀的书法名满京城,只有此人,才与自己的门面匹配。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的进士,学识极为渊博,号称“无书不读,博览一世”,时人称呼天下第一才子。和珅自认为有文采,但与纪昀一比,有云泥之别,所以园中如能留纪昀墨宝,算是一大风景。
纪昀文思敏捷,自视才高,对于和珅不是很瞧得起。但是和珅盛情请他过去题一匾额,又不能拒绝,拒绝就是明着得罪和珅,犯不着。不得已,应邀到和第观看。看楼宇亭台规模宏大,内心不由叹道:“说和珅这家伙有脑子,能捞钱,果然名不虚传。”不由生了愤慨。和珅却跟着纪昀,移步换景,一一介绍自己的用心。恰走到一丛竹林旁边,纪昀停了下来,抚着竹竿道:“这竹子青翠可人,赏心悦目,与亭子相得益彰。《诗经》中《小雅》有一篇,是歌咏周王宫的,有一句‘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是说王宫里的竹子碧绿苍翠,清翠茂密。贵府的花园不逊于王宫,不如这亭子就叫‘竹苞’如何!”
和珅熟读《诗经》,也知这两个字的出处,觉得意境不错,也符合情景,道:“纪大人果然文思敏捷,这两个字极为妥帖,就依纪大人的办。”当下引到书房,笔墨早已备好,纪昀写下“竹苞”二字,苍劲浑厚。和珅道:“纪大人的书法果然名不虚传。”叫人做成镶金匾额,挂在凉亭上。
搬进新宅,乃是人生一大喜事,和珅选了一个吉日,请了乾隆来府中游玩,随行一批大臣,陪在乾隆左右。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和珅为此筹备多日,各种安排,事无巨细,皇上游玩的路线、休憩的所在、宴会饮食、人员,均自己做了现场演习,一丝一毫的不妥都会得到改善。这一日,只迎候家中,听得皇上驾到,便在大门口跪迎,让皇上轿子过一宫门,直进银安殿,奉茶伺候。乾隆道:“和爱卿,你的新宅建得如此精致,似曾相识,花了不少心思吧。”和珅诚惶诚恐道:“这是皇上赐予的宝地,必须尽心而为,否则辜负了皇上一片好意。”
当下引着皇上以及一帮大臣,进入嘉乐堂,过后罩楼,穿行箭道,进后花园。在箭道中,乾隆正要往右走,和珅忙指着左首道:“皇上,那边还未完工,怕有危险,皇上请往榆关进。”乾隆便从左边的榆关门进去。和珅暗暗捏了一把冷汗,原来从箭道入花园的右侧进口,乃是西洋门,是模仿圆明园西洋门而建,俨然皇家气象,若追究起来,也是一件忤逆的罪。到了后花园,游了湖心亭、蝠池、安善堂、绿天小隐等等,无不是精心布局,尽善尽美。到了流杯亭,乾隆感觉累了,和珅亲自备了松软的躺椅,让乾隆躺着休息,迎面正看到亭上“竹苞”二字的匾额。乾隆饶有兴致地问道:“这匾额书法苍劲有力,乃是谁人题写的?”
和珅面露得色道:“皇上,匾额出自纪昀之手,名字也是他起的。《诗经》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语,其中大有滋味,正合此园的韵味。”
乾隆何等聪明,盯着匾额看了一会儿,突然间了悟似的,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匾额道:“纪晓岚这个人,倒是真有雅兴。‘竹苞’二字,意境是不错,用在这里却意蕴深厚。你再仔细看看,此中暗含什么韵味?”
后面的群臣,有的看出问题,却又不好发笑,只能掩嘴。和珅不知乾隆指的是什么,纳闷呆立,只好回道:“奴才实在看不出来。皇上明察秋毫,还请赐教。”
乾隆大笑道:“纪晓岚在变着法子骂你呢。你把这两个字拆开,分明是‘个个草包’,哈哈,当真有趣!”
和珅这才明白,纪晓岚骂了他,还让他看不出来;别人看出来了也不好说出来。要不是皇上点破,这个笑话还一直窝在家里呢。不过,这个哑巴亏也只能自己吃,不能当面怪罪纪晓岚,和珅马上转而恭维道:“这是皇上意会,恰巧为今日游园助兴。奴才能为皇上添一点乐子,真是奴才的荣幸呀!”
把尴尬事一笔抹过,众人心中也十分叹服和珅的能忍与机灵。
乾隆得到和珅的赞叹,心中愉快,道:“纪昀有才气,有雅趣,和珅有雅量,不计较。二位都是朕的爱卿。平日里开开文字玩笑,也是雅事,却要同心协力,为朝廷出力。”群臣皆称是。
此事虽为一个插曲,却传得很远,让和珅颇没面子。送走皇上之后,和珅便叫人把匾额取下,同时也把纪昀记在心里。这一对冤家,梁子就这样结上了。和珅必须也要给纪昀一个教训:他可不是好欺负的角色。
却说正蓝旗的牧地上,有一个牧马人,娶了一个女奴为妻,几年内生了三个儿女,一女两男。却因口粮极少,要把孩子拉扯大颇为艰难。夫妻商量着,与其让孩子忍饥挨饿,不如送出去,图一条活路。大女儿已经十一岁了,出落得也高挑,托了主家出去物色,被送到刑部一名姓曹的司员家中做奴婢。曹司员是个精细人,看这个女孩拾掇干净了,居然是个美人胚子,两只乌溜溜的眼睛有灵动之光,对夫人说:“这个女孩好生培养,只怕是个尤物,不止做个奴婢。”于是为她取名叫蕙兰。也怪蕙兰运气好,曹夫人也是奴婢出身,心地善良,对蕙兰惺惺相惜,有时间就教她读书识字。蕙兰聪明勤快,很快就跟曹夫人学会吟诗作赋,还能运算理财。几年过去,蕙兰出落得亭亭玉立,果然是一个出众的美人。曹司员与夫人计划,再过一年,就将她纳为小妾。
恰好此时,刑部秋审处出现了空缺,而曹司员盯这个位置很久了,自然不肯放过这块肥肉。可是,这块肥肉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垂涎三尺的人多了去了,想争得这个缺,非得找一个靠得住的关系不可。如今朝中最能办事的,只有和珅。群臣之中,他和皇上走得最近,又懂得说话,有些事别人跑断了腿,对他来说只是一句恰逢其时的话。何况这种小吏的职位,对和珅来说,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但是,如何跟和珅攀上关系呢?送银子,送得少了和珅根本不加理会,送得多了自己未必送得起,而且如今光有银子未必让和珅动心。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妙招--和珅还没有小妾,自己若能忍痛割爱,将蕙兰作为敲门砖,势必要有把握得多。
曹司员千辛万苦,把和珅请到自己家中,倒也不含糊,单刀直入道:“下官有一义女,叫作蕙兰,长得有几分姿色,又聪明伶俐,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所不通,又通情达理,能打理家事,大人不嫌弃的话,想送给大人做妾,不知小女有没有这个缘分。”当即引了蕙兰过来。
和珅一见蕙兰,心肝猛地一跳,惊呆了。倒不是蕙兰长得三头六臂、五官出奇,而是在和珅眼里,这活脱脱就是一个更年轻的惇嫔。略修长的瓜子脸,使得容貌脱俗,动静之间有仙气。五官的精致,恰如雕琢,一眼就看得出是从美人窝里捞出来的。微微弯腰施礼,散发之际,魅力让人如痴如醉。这样卓尔不群又顷刻之间能引发男人爱恋的尤物,难怪曹司员敢信心满满,以美人换取利益。而和珅,原来已被惇嫔摄住,此刻见了蕙兰,就是小一号的惇嫔,万里挑一的女子,心中早已跃动,恨不得伸手可得。
和珅把眼睛从蕙兰身上收回,漫不经心道:“我夫人倒是催我纳妾的,只因都没有合适的,一直拖着,呵呵,我看蕙兰倒是甚合我意。”
和珅为官短短数年来,各种人送银子送宝物已经不稀奇,但是送绝色女子作为小妾,倒是头一遭--权力好像一块吸铁石,真的可以把任何好东西都吸过来。和珅深深地迷恋上这种吸引力了。
和珅回来与夫人说了,夫人道:“既是你自己满意的,早日迎娶过来就是,只要能够持家,多一人照顾你,我何乐不为。”
冯霁雯几次与和珅谈过,纳一个小妾,来照顾和珅。和珅身体不错,但腿疾几乎每年发作,秋冬季节都要发作一次,疼痛难忍,但痛过一次就好,来年再发作,找了各种郎中医治,一直没有见效。冯霁雯疼在心上,疼痛之夜悉心陪伴,又要照顾孩子,一心两用,早就希望多一人来解忧。当下和珅道:“我看蕙兰举止优雅,颇有教养,据说还会理财,应该是个不错的女子,夫人可以调教她。”
说时迟,那时快,很快蕙兰就被迎娶进来。蕙兰本来是准备做曹司员的小妾的,如今变成和珅的小妾,她本来奴婢出身,并不以为意,又见和珅俊秀文雅,颇能体贴人,也算是一个美妙的归宿。和府中奴婢称她为“二夫人”,家人称她为长二姑。曹司员做了丈人,自然前程也得到照顾。和珅只是稍微费了点心思,他就得到了如意的位置。
和珅搬离驴肉胡同后,这里安静了许多,和琳在此娶妻生子,孝敬母亲,闲时读兵书,在自家院子里闻鸡起舞,倒也自在。
这一日,胡同里出现了许久不见的和珅的轿子,和府顿时热闹起来。丫鬟们惊喜地在院子里传唤:“和爷来了,和爷来了。”和珅已经成为钮钴禄家族的顶梁柱、定心丸。
和琳早已经迎了出来。后母伍弥氏听得和珅来了,一面急着出来,一面又拿起镜子,左右端详拾掇,怕是哪里有收拾不妥当的,暴露出自己初老的不堪的一面。当她迈着着急又端庄的步子从厢房出来,却见和珅、和琳兄弟已经进来,二人器宇轩昂,顾盼生姿,心里又一咕咚:这俩如果是自己亲生的,该是何等美满。
和珅忙打千问安,还未开口,伍弥氏就叫道:“你总算来了,你还是不是我儿子呀,总不让我见一面。人都说你在什刹海的府邸建得比皇宫还漂亮,也不让我去看一看??”
和珅赶紧上前止住,道:“额娘,这话可不能乱说,有话到里面说去??我给你带了冰片和虫草,冬天多滋补??”
伍弥氏道:“是呀,今天我好不容易逮住你一回,正要把话说清楚。”
和珅朝和琳使眼色,和琳忙扶着伍弥氏进去,道:“今天哥哥是来给我贺喜的,我们先谈正事,一会儿让哥哥多陪您说话。”
伍弥氏说话没有遮拦,再加上心中有怨气,就更无顾忌了。兄弟俩都知道她的脾性,但和琳跟她更亲近,也能容忍她。
伍弥氏不吃这一套,道:“你们能有什么事,不就是你升官嘛,我可不稀罕。你们官升得越大,就越冷落我,只怕将来兄弟俩都住到皇宫里去,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了。”
今天和珅过来,是因为和琳升为吏部给事中,为五品官,虽然不大,但毕竟是人生大事。和珅特来贺喜,并叮嘱在吏部为官事宜。
兄弟俩相视一笑,和珅和颜悦色道:“好好好,我们兄弟俩先陪你聊聊。”
和琳引二人到书房,落座了,和珅呵呵笑道:“额娘,您有脾气尽管朝我来发,弟弟刚升迁,要兢兢业业,可别分了他的心思。”
伍弥氏年近五十,脂粉盖不住眼角的纹路,依然跟年轻时候一样,爱妆容,喜繁华,道:“你嘴里道娘,只怕心里早就忘了这里还有个老太婆了吧。”
和珅含笑道:“额娘说哪里的话,三纲五常,父母儿女,这是为人的本分,和珅一介读书人,岂能忘本。许久没来看额娘,实在是公务繁忙。”
伍弥氏道:“我也知道,你定然是认为小时候额娘对你不够慈爱,心存芥蒂,如今有本事了,能把我甩开就甩开。如若是这种想法,你们兄弟就把我送到西山庵中去,少了我这累赘。”
和珅被说中心事,心头微微一颤,道:“孩儿不敢,若有这种不孝的事,孩儿是要丢官吃罪的,额娘不可乱加揣度。”
和琳也道:“额娘,哥哥公务繁忙,把你托付给我,这也是常理,额娘不要错怪哥哥。”
伍弥氏见一语奏效,微微面露得色,转而沉重道:“我到驴肉胡同你才三岁,你阿玛常年在外,无论我怎么待你们,总是我掌管这个家,把你们养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到此处,伍弥氏哽噎起来,泪水冲刷了眼角的脂粉,露出沧桑的面目,道,“小的时候,你还懂得讨好额娘,说额娘是全天下最好看的女人,额娘虽然知道那是孩子话,心里也高兴。现在你官儿大了,有权有势,就嫌弃我了,把我丢在这里,说句话见个面都不能。这府里的花花草草,石头假山,都跟以前没有变化,变得最多的就是你??”
和珅被说中心事,不由想起小时候,虽然兄弟俩在夹缝中求生,但也有快乐的日子,也有光明的憧憬。自己心中牢记后母的不是,总觉得现在对她冷淡是天经地义,可是往昔岁月浮上心头,不由得有些惭愧:自己原谅了所有的亲戚,也自认为胸怀广大,最终居然没有原谅的是后母。想到此处,和珅不由泪水也出来了,慌忙跪下道:“孩儿对额娘照顾不周,实属惭愧,今后额娘有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的必定施行。”
伍弥氏道:“人家都说和珅府富丽堂皇,在北京城数一数二的,可是我这个当娘的,见也没见过,你说是不是让人笑话?我想,我在你心中早已不是娘了,只是个外姓的老太婆。”
和珅辩解道:“府上这几年都在施工,前院好了,还在修后院和花园,还有临近的家庙也在紧锣密鼓,人工嘈杂,怕额娘过去住着闹,等明年开春整体完工时,到时候我亲自来接额娘过去,那时百花盛开,是府中最好的时候,岂不更好?”
伍弥氏睁大眼睛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和珅道:“我说话岂能如同儿戏,您放心就是。”
伍弥氏瞬间脸上如芙蓉绽放,又下泪道:“原来你没有抛弃额娘,唔唔唔??”
和琳扶起伍弥氏道:“额娘这样悲喜交集,会伤了身体,我且扶您回房休息。”
伍弥氏走后,和珅对和琳吩咐了,到吏部上任,哪些人需要打点,搞好关系,一一交代。和琳乃诚实之辈,哥哥怎么交代,他一一照办。
和珅道:“你到吏部,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重大,你也知道,吏部尚书永贵与我不和,当着皇上的面弹劾过我,因此,有何风吹草动,更要细心。”
和琳此刻才明白,自己在吏部,是要担当和珅的眼线。
几日来,向和琳道喜的人往来不断,既有原来的旧识,也有吏部新的同僚,有人是冲着和琳的面子,也有人是冲着和珅的面子。这一日,门人报苏凌阿前来贺喜,和琳连忙引进。苏凌阿与和琳同为满人,原来有过一面之缘,交情不深,但这次带着贺礼前来,还是令和琳颇为感动。
苏凌阿快六十岁,模样清瘦,颧骨突起,一身锦绣官服穿在身上,晃晃荡荡。要论年龄,可以说是和琳的父辈的,但对和琳还是尊敬有加。双方主宾落座,苏凌阿道:“你到了吏部,只怕从此飞黄腾达,令我辈望尘莫及呀。”
和琳道:“那倒不敢奢望,苏大人为官数十年,我倒是要跟您讨教。”
苏凌阿道:“你就别取笑我了,我这哪里是当官呀,简直就是被人抛到河里,任它浮沉。”
苏凌阿姓他塔拉氏,满洲正白旗人,属于上三旗的,出身可要比和珅、和琳兄弟高。他在乾隆六年就考取翻译举人,四年后,升任江苏镇江府理事同知、扬州知府。此后升迁之路就慢下来了,二十四年任福建粮驿道,二十七年因失察之罪遭降级。不久授甘肃宁夏道道台,只不过此地穷山恶水,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干得并不乐意。二十九年又因耽误公务降职为凉州知府,其后历经浙江温处道、江苏苏松粮道、安徽庐凤道、江西九南道,不久又因为公务遭降级处分??总之,满人官员中,起点这么高,混得这么不如意的,苏凌阿独一份。
苏凌阿道:“你要是以我为鉴,我倒可以跟你说道说道,我这四十年来,官路坎坷,就是因为朝中无人。若有人提携,早可以提升进京了。所以你呀,你的好处是,得紧紧跟着你哥哥,有了他,你不愁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