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宫教学相当严格,设有月考、季考。八旗子弟从入关到此时,已经渐渐玩物丧志,和珅是勤奋的学生,考试相当出色,深得吴省兰器重。没有想到招来这么一顿皮肉之苦,和珅回家,难免心情沮丧,又因疼痛难忍连连叫苦。
自从常保去世之后,就家人刘全一人,忠心耿耿,成为和珅兄弟最有力的庇护。刘全见和珅受了这种冤枉,大叫不平,说要跟和珅一起去和老师申辩。
和珅道:“刘叔,没用了,就算申辩了,师傅相信不是我干的,又能如何,我打也被打了。”
“可是,被冤枉的事总得有个清白。”刘全道。
“清白?”和珅摇了摇头,“这件事不用解释,清白不清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如果我阿玛在世,这顿挨打就轮不到我身上;阿玛走了,没有人保护我,清白不清白,我都得忍着这顿冤枉。”
“这个世道,连学堂里都是这种习气。”刘全恨恨地叹息道,“如果有机会,也要教训一下这个师傅。”
“不,虽然我也恨师傅不明是非,但是绝不能挑衅和报复他。”和珅摸着屁股,让刘全给抹上药水。
“哎,当年你阿玛可不是这种忍气吞声的脾气呀。”刘全不服道。
“如果和老师关系僵了,肯定会影响学业,我千辛万苦来咸安宫干什么?就是要完成学业。所以,教训一事,不要提也罢。”和珅道。
“那可真便宜这师傅了,还才高八斗呢。”刘全护短道。
“我想跟额娘要点银子,买点贵重的礼物送给师傅。”和珅翻过身来,沉思道,“你说是买人参、鹿茸呢,还是买些别的?”
“什么?”刘全睁大了眼睛,“你挨了一顿莫名其妙的揍,还要送礼物给老师,是不是被揍傻了?”
“哎,不能因小失大,跟师傅结怨,可没什么好果子吃。”和珅叹道,“再说了,其他同学平时都有送老师礼物,就我没有,他不揍我还能揍别人不成!”
和珅一门心思想的是,吴省兰乃是官学中一流的老师,不但诗词功夫好,其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更是深邃精辟,每每交流,颇多受益。这也是咸安宫官学与其他普通旗学的区别。不管如何,绝对不能把关系搞坏了,自己得不到师傅的真心传授,那亏大了。
想好了,他就上继母伍弥氏那里请安,说是今日学有长进,为额娘作了一首诗,赞美其花容月貌,青春常在。伍弥氏道:“你不必念了,耍什么花招,直接说。”
平日里和珅多对继母奉承,能博得她的同意。但他毕竟是小孩,一招见效,屡屡使用,被继母识破了招数。伍弥氏见他要讨好自己,便知道有事开口了,渐渐不吃这一套。
和珅只好开门见山,道:“我想请额娘给我点银子,买点礼物送给师傅。”
“嗯,你是学业不专,要贿赂师傅是吗?我看你还是算了吧,不行的话就别上学堂了,没事不要浪费银子。上次卖了官封地这事,我还没跟你算账呢。”提到钱,伍弥氏就生气了。
上咸安宫官学之前,和珅和刘全在保定卖了地,以维持兄弟可以继续上学。虽然两人添油加醋地将赖五的无赖行径说了一遍,说是赖五与官府勾结,意图吞没田产,主仆两人力争,才弄了这么些银子回来,但还是让继母臭骂一顿,然后把银子收了。
“额娘,所有的学生都有给师傅送礼,我要是不送,只怕说不过去。”和珅争辩道。
“我告诉你,你们吃喝零用,花的钱已经够多了。多余的开销,自己想办法去,不要指望家里的。再说了,即便省吃俭用,这些银子一两年也会花光,你是长子,得想想办法!”伍弥氏警告道。
看来,这次从继母身上是别想捞到银子。
咸安宫学生虽有菜银补贴,但八旗子弟花销很大,那点银子只够塞牙缝。与其他人相比,和珅算是勤俭,但依然入不敷出。再说了,给师傅礼物,你也不能糊弄,要有分量才有诚意。
和珅再次找刘全商量,却见刘全正在弟弟和琳的房间里。和琳受了些风寒,这两天正好转,已经能够重新读书写字,刘全正送了药汤过来,服侍和琳吃下。和珅嘱咐道:“既已好转,明日做一碗鸽子汤,让他补补身子,好有气力读书。”又叫刘全道,“你出来,我们商量个事儿。”
两人移步到书房,和珅讲了继母的态度,又道:“现在不找辙儿,明年这时候也是将银粮耗尽,还是得想想谁能伸出援手。”
刘全挠了挠头,关于借钱这事,他要是能想出辙,早就说了,“要不叫和琳也出来商量商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和珅摇头道:“弟弟年纪尚幼,还是让他心无旁骛,专心攻读。”
刘全道:“要不,再去你舅舅明保家看看?”
提起明保,和珅的心就痛了一下。和珅在阿玛去世后,因屡次遭受伍弥氏的打骂,很想带着弟弟逃离这个家庭。但是去哪里呢,舅舅明保显然是他的第一选择。明保虽然不是官员,但家中富庶,又是自己的亲舅舅,看在亲娘的分上,收容两个外甥当是常理。和珅便先上明保家打探,明保见到外甥沮丧的样子,早已明白几分。刚好明保正要吃饭,道:“既然来了,就上来吃饭吧,舅舅不能帮你太多,但赏顿饭给你吃还是可以的。”
和珅见舅舅口气冷淡,心里难受得紧。原来阿玛在世时,每次从福建回来,舅舅都会带着大礼过来探访,抱起和珅使劲儿亲脸蛋,还问:“喜欢舅舅么,阿玛不在家,你就住到舅舅家得了。”正是因为时常有这句话,所以让和珅动了过来寄居的心思。但是现在舅舅的态度明显转变,这冰火瞬间的转换,让和珅稚嫩而敏感的心莫名颤痛。
和珅心中有事,吃了两口便咽不下去,便问道:“舅舅,从前你说过,我们兄弟俩可以上你这儿住,这话还算吗?”
明保噎了一下,道:“有说过这话么?我怎么忘了。”
和珅孩子气地急道:“真的有,不只说过一遍,我可以叫刘叔来作证的。”
明保缓过神来,道:“嗤,小孩子家,什么话都信,我还说过天塌下来呢,天真的能塌下来吗?舅舅说的是玩笑话,你别当真。”
“可是舅舅,现在额娘脾气不好,对我们兄弟骂骂咧咧的,只当我们是多余的两个人。如果舅舅能收留我们,我们真想和舅舅一起过!”和珅抱着一线希望,诚恳道。
“哎哟,舅舅家的馅饼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们兄弟这么大,吃穿用度,舅舅也养不起你们呀。”
“我们不是吃穿无度的人,舅舅除了你,我们再也找不到更亲的人了。我们也不会白吃白喝,等我长大了,我会加倍还给你的。”
“那,长大再说吧。吃完饭我就叫仆人送你回去,额娘骂你,肯定是你们顽劣,回去好好跟额娘认错,要不然她倒怪罪到我头上。”明保轻描淡写就把话题挡回去。
明保怕和珅再提起这档子事,吃了两口就怫然下桌。满桌的菜肴,和珅虽然没有什么胃口,但还是使劲儿一口一口地吃,因为自己家里很久没有这么丰盛的饭菜了。吃着吃着,他有些懂了舅舅的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了。
明保在厅堂喝饭后茶,终于等到和珅出来,舒了口气,叫仆人道:“阿义,送和珅出门。”和珅已经明白舅舅的铁心,不再勉强,朝舅舅鞠了一躬,转身便走。明保猛然见到和珅腰部的衣裳鼓囊囊的,便道:“站住。”他指着和珅鼓起的腰部,和珅的脸顿时红了。
仆人阿义会意,伸手掏了掏,掏出一个牛皮纸袋,袋里是四五块蹄花--刚才在饭桌上的。明保板着脸训斥道:“看看,你这孩子,手脚这么不干净,还敢说住在舅舅家里。你吃就吃吧,还偏得偷一道,哪儿沾上的恶习!”
和珅被说得又羞又急,眼泪都挤出来了,争辩道:“和琳好久没吃肉了,我只是想带一点给他吃,真的不是偷!”
明保道:“还敢狡辩,亏你读过书呢,偷一根针也是偷。如果这是一袋黄金,非把你送官不可。算舅舅仁慈,你就把蹄花带回去,以后不要再来舅舅这里献丑了。”
阿义又把蹄花塞回和珅的手里,和珅很想把蹄花砸在地上,不过他想起和琳见了这蹄花,一定会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他忍住了,拿着油纸包,抽泣着出门去了。
这一次被舅舅驱逐出门,令和珅印象深刻,也让他饱受耻辱。现在刘全提到去舅舅家求助,回想起来,怨气还在。
“不,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再到舅舅家了。”和珅一脸肃穆,对刘全说道。那一幕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已经在他心上刻了一道疤。
“那你阿玛其他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刘全摇着头,道,“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不过,应该不太可能。”
“说说也无妨,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可以争取的。”和珅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动物,寻找可能的气味。
刘全凑着和珅的耳朵,说出一个名字。
和珅眼睛一亮,燃起希望之光,道:“这个……也许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你去一趟!”
咸安宫官学学生早出晚归,但如果遇上雨雪天气,学生也可寄宿在官学中。这一日天地变色,狂风漫卷,雷声滚滚,打得紫禁城的屋檐一阵阵颤抖。一会儿雨水漫天下来,打在砖地上,溅起一朵朵花儿,随后护城河便涨了起来,天地一片茫茫。这天儿回不去了,和珅寄宿在学中,夜里点起蜡烛,正在攻读。
吴省钦过来巡视,见和珅在烛光下专注读书,口中却叽叽喳喳胡言乱语,颇为好奇,走了进来。和珅见状,慌忙起身。
吴省钦比吴省兰略微胖一点儿,举止沉稳朴实,他挥了挥手,示意和珅坐下,自己也坐到他旁边,道:“适才见你秉烛夜读,嘴里却不知道说什么,是何意思?”
和珅解释道:“方才我是在练习蒙语。”
官学规定,除了汉语作为官方的语言必须学习外,满、蒙、藏语也是必学科目。只不过官学中子弟大多是纨绔子弟,蒙语、藏语属于偏门学科,少有学生学习,所以连吴省钦都没听懂。
吴省钦早听说和珅对四书五经烂熟于胸,但没有想到还喜欢学习蒙语、藏语,便有探寻究竟的好奇。
“你每日都做夜课?”吴省钦问道。
“功课繁多,我天性愚钝,一般白天攻读汉文,夜里清静,练习蒙、藏、满文,才能做到均衡。”和珅谦逊地答道。
“据我所知,大多数学生对于蒙语、藏语并不在意,你何以如此用功?”吴省钦问道。
“我想既然是皇上要求开的课程,日后自然会有用。四书五经用于科举,倘若不中,蒙语、藏语势必也是一技之长。我出身窘迫,只想刻苦一些,多一点机会。”和珅好久没人谈心,此刻既然老师如此关切,不由托出自己的想法。
“嗯,以你之见,这些外族语言将来有何用处?”吴省钦进一步询问。
“当今天下,是我们满人的天下,但是满人对于汉人来说,人数还是少得很。满人必须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才能维持盛世。当今皇上,非常重视与蒙、藏等族的关系,有‘满蒙不分家’的说法。皇上势必要用一些精通这几种语言的人,来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常言道学以致用,学好这些语言,有朝一日总能派上大用场的。师傅,您说呢?”和珅读书期间,对皇上的旨意什么的都十分关注。
吴省钦点了点头:“是呀,八旗子弟,多数认为自己不需要什么文化就可以当官,努力学习的少之又少;而汉人中,认为学习蛮夷文字有失体统,会蒙文、藏文的几乎没有,你的想法,倒是独辟蹊径呀!”
“正是因为学的人少,所以我才学得用心。”和珅道。
谈到满汉大势,两人又谈起去年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盛况,和珅耳闻目染,对皇上笼络江南、体察民情多有见解,与吴省钦秉烛而论,甚为惬意。
吴省钦听了,又奇又惊。奇的是,和珅的心智成熟,远远超出他的年龄与学生的身份;惊的是,吴省兰将他当软柿子捏,若不和解,被他记在心里,将来必酿成大祸。
当下闲聊几句,试探道:“数日前听说你写了讽喻对子,被吴省兰老师责罚,我看此事,必有蹊跷,你是否觉得委屈?”
和珅听了这话,心里一惊,他知道吴省钦乃是吴省兰之胞兄,但不知道老师探寻之意,当下委婉道:“老师受了辱骂,定然是学生的不对,我有没有受委屈倒在其次,过几日我正要向老师赔礼呢!”
吴省钦本想问他,此事他恨不恨老师。见他如此婉转,心想即便他记恨在心头,也是不会说出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由吴省兰自己去化解吧。
吴省钦微微一笑,道:“咸安宫官学这些八旗子弟,说得好听,是学生,说得难听点,每个都可以骑在师傅头上,师傅是不敢怎么样的。像你这样能理解师傅的苦衷,那是少之又少呀!”
和珅也听出吴省钦话里的赞许之意,便问道:“我想买个礼物给吴省兰师傅,以表诚意,不知道老师能否告知什么比较合适?”
官学的八旗子弟,个个从家里都学到官场应酬那一套,给老师送礼,乃是常事,并且颇有攀比之心,要论礼物的贵重,那可没个头。
吴省钦也觉得,这倒是个师生和解的机会,也知道和珅家境状况,道:“俗话说,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必贵重,你看师傅喜欢的,已经代表了你的用心,必然也有诚意。”
和珅一听,倒是觉得很有道理,自己就一心往贵重上去想,反而跟自己为难。当然,师傅喜欢什么,这个倒得让自己动点脑子。
吴省钦回来,心有所感,对吴省兰叹道:“你以为你们学房的学生,个个都惹不得,只有和珅可能当软柿子捏一下,依我看来,倒是宁可得罪他人,也不可得罪和珅。”
吴省兰道:“何出此言?”
吴省钦当下将与和珅对谈的情形说了一遍,意思是这等学业出类拔萃的学生,前途不可限量。
吴省兰也是名士,倒是不认这些常规,道:“我知道和珅经书烂熟,文理颇通,但这又能怎样?我的诗文也名满江湖,还不是只能在此当教习。这里的八旗子弟,生来便能继承一等一的爵位,谁更有前程,最重要的不过是门第与裙带。世风日下,唯才是论已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