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等了几日,按捺不住了,看来嘉谟也跟一般势利之徒也没什么两样,不会顾着骨肉亲情的,还是他的亲外祖父呢。嗨,这么冷酷无情的人,却又作出一副有同情心的面孔,见着面就觉得窝火,刘全想,不辞而别算了。想跟郭大昌说说这事,郭大昌这几日又忙,找不到人影。
睡了一觉,次日醒来,觉得火气消了些,心想还是跟他告辞一下,有没有一句话的事,自己也好跟少主交代。心无所求,胆气反而有了,便径直去求见嘉谟,道:“少主有吩咐,一旦办妥,尽快回程,不可耽搁,小人今日想辞别回京复命。”
嘉谟道:“噢,你这几日过得如何,郭大昌有带你四处走走?”
刘全气得鼻子都要冒烟了,不给就直接不给,还顾左右而言他。在这个官场里泡过的人,没有一个肯说明明白白的话。
刘全按住性子,道:“小人念叨着回去复命,心急如焚,没有什么心思游山玩水。”
嘉谟道:“既然千里迢迢来一趟,大可不必着急。你的行程我自有主意,漕运的船大概后天出发,我可以托关系让你上船,直接抵京,亦免了船资。”
原来嘉谟管理水运,知道运往京城的皇粮的日期,让刘全搭顺风船,可省钱省力,想得确实周到。
刘全一听,觉得颇有转机,大着胆子开了口:“哦,原来大人早有安排,不知大人给予少主的资助,可有筹划?”
“我备了三百两银子,换成了银票,方便在路上携带。其他一些碎银,你在路上做盘缠就是。”嘉谟道,“等出发了,我自然给你。”
刘全的心都要跳出胸口了,叫道:“代……代少主谢过大人。”
“倒是叫他们兄弟努力向学,考取功名,也不负我一片好心。”
对嘉谟来说,虽然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是听说两个外孙那么勤奋好学,便觉得值得,他最痛恨的是纨绔子弟。
短短一瞬间,刘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他跟着和珅,经历明保的无情拒绝,经历过赖五的强取豪夺,自然习惯性地也把嘉谟列入这个行列,没有想到,嘉谟其实是已经安排周全了。想到自己昨夜都想不辞而别,他真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过了两日,刘全便搭上粮船出发,一路上又是兴奋又是着急,两岸风光人物看不尽,又是想早点到家回报喜讯:和珅有个这么善心的外祖父,将来吃穿读书是不用愁了。
刘全的回来给和珅一家带来全新的生活。
这一年,和琳也进入了咸安宫官学。
吴省兰在阅看季考的卷子,阅到和珅卷子的时候,突然间觉得有点怪。不在于卷子的内容、策论的内容,和珅的水平一贯为中上,观点有情有理但并未超群,令吴省兰注目的是字体,觉得在和珅的字迹中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但是又有一堆疑问。
在评点课业时,他对和珅进行单独的训诫。
“近来我见你字体有变化?”吴省兰不动声色道。
“哦,原来的字体过于稚嫩,我想多吸收大家笔法,求新求变。”和珅低着头,额头微微冒汗。
“原来专注小楷,楷书娟秀而有韵味,现在却加入行书笔意,你的用意是?”吴省兰瞪了一眼他。
“学生只是想求新求变。”和珅的声音变小了。
“如果我没看错,你是在临摹今上的字体。”吴省兰淡淡地,道破和珅的心思,“这并不奇怪,为臣子要善于揣摩君主的喜好,我只是觉得你之前的字体挺秀婉端正,贸然变了,有些可惜。”
乾隆的书法,起步时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融入自己的性格。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当时大臣们对皇上的作品竭力恭维,不过行家里私下认为他的书法变化和韵味,格调不高,客观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和珅见被老师点破,慌忙辩解道:“学生经过宫廷影壁,看过当今圣上的字体,神龙行空,瞬息万变,有心学习一点神韵,不意被老师觉察,还望恕罪。”
其实学习皇上的字体,并非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和珅慌张,只不过是自己自己的小野心被老师看破。
“天地君亲师,学习圣上的字,并无过错,只不过你的心思,要多跟老师交流,要不然我怎么晓得你的文理呢。”
吴省兰意识到和珅的字体师承之后,大吃一惊,自己还蜗居在官学中拉关系找机会,和珅已经开始做伺候皇上的准备了,自愧弗如。之所以要点破和珅的心思,在于他想得到与和珅共进退的结盟。
“学生知道老师用心了!”和珅松了一口气。
“其实,伴君如伴虎,即便有机会亲近皇上,但要伴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知道安禄山其人?”吴省兰决定对这个话题深入下去。
和珅涉猎颇多,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读过安禄山,但也只是略知一二,并无深究。
“学生略知皮毛,安禄山本是胡人,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三镇节度使,控制北方精锐之师,深得玄宗喜爱。但安禄山生有逆相,狼子野心,后来举兵谋反,逼得玄宗逃遁四川。此人后来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确实,史书上尽言安禄山狼子野心,久蓄异志,其实都是后人事后诸葛亮,随心所欲附加上去了。”
“莫非另有面目?”和珅来了兴趣,他深知吴省兰对历史是非有独特的见解,其论点往往可以作为策论的题眼。
“其实,谋反之前,安禄山是玄宗的宠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不是有迫不得已的情势,其何必反!”吴省兰嘴巴一撇,接下来就是有独到的见解了。
“那究竟是谁逼他反的呢?”
“你想一想,这对你将来的仕途不无裨益。”
“史上似乎有记载,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养儿,极其亲密,难道是其对杨贵妃无礼,而导致贵妃要杀他?”
“这也是牵强附会之说,安禄山想尽千方百计,唯恐贵妃不悦,怎么会动邪念呢,此说不足为信。”吴省兰喝了一口茶,放下来,和珅连忙把杯盖盖上,吴省兰突然想起另一个话题,问道,“和珅,你可知道安禄山青云直上走的是哪条路?”
和珅听了,细细思考,却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吴省兰说出答案:“安禄山的路,与杨国忠的路截然不同,他最初凭借军功,继之以贿赂送礼,忠心取媚,才得到玄宗的宠爱。”
“嗯,这个我倒想起来了,安禄山聪明多智,善解人意,通晓六种语言。据说他骁勇善战,常常能活捉敌军的骁将。”
“对,后来幽州节度使任他为‘捉生将’,这个称号就源于此。”吴省兰接着话题,深深生发下去,“此后安禄山步步高升,通过贿赂送礼,于天宝年间升任平卢节度使,其后为玄宗所见,君臣之间的遇合渐渐多了,他也施展其忠媚之术。安禄山乃胡人之后,其母又是巫师,出身低贱,世人都以为他是丑陋之人,其实不然。”
“难道是个美男子?”
“美男子倒是算不上,不过安禄山年轻时雄伟白皙,看着还是挺上相的。只不过略微发胖,得玄宗宠信后,身材反而发福,天宝六年,安禄山以范阳、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的身份入宫时,玄宗发现四十五岁的安禄山已经发胖,腹垂过膝。安禄山自吹腹重三百斤,玄宗因而戏言,‘你这肚中装有何物,能将肚子撑得如此之大?’安禄山闻听,立刻跪地回答,‘臣肚中唯有对陛下的一片忠心’,玄宗听了大喜,足见其媚术之深。”
“那么,安禄山逼不得已谋反的原因又何在?”和珅已经等不及想听见答案了。
“天宝六年,安禄山入朝,内宴承欢,玄宗命他拜见皇太子李亨,安禄山居然不拜。左右催促他拜,他却故意装傻,拱手立着道,‘臣胡人,不熟悉朝中礼仪,不知道皇太子是什么官。’玄宗以为他真的不懂,解释道,‘皇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接替朕治理国家的人。’安禄山一听似乎懂了,便说,‘臣愚昧至极,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一个皇太子。’然后才向皇太子行了礼。玄宗以为他说的是真话,更加亲信安禄山。”
“哦,我大致明白了。”和珅恍然道,“安禄山施展媚术太深,取悦了皇上,却得罪了太子。”
“是的,其献媚皇上之后,却成为太子李亨的心头之疾,顾此失彼,这是我需要跟你说的重点,邀宠取媚切忌勇往直前,应当思前想后,千万不要以牺牲将来来换取眼前的宠信。”
和珅点头称是,这一道理对和珅来说,当然能够理解,只不过此时他还未涉入官场,置身其中,诸多微妙诡谲的关系,尚未经历。
“当然,除此之外,逼安禄山谋反的,还有一个人。”吴省兰又捏着嗓子,以示他深思熟虑。
“是谁?”
“这人是安禄山的争宠对手,你想一想。”
“莫非是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