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快餐.十八世纪:觉醒世纪
47279700000005

第5章 土尔扈特回归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民族大迁徙,折射出的不仅是游牧文明的衰落,同时也代表着东方的衰落。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大部分土尔扈特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穿越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进入了还没有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土尔扈特人建立了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不过土尔扈特同祖国的联系一直不断,始终与清朝政府的保持着关系。

到了18世纪60年代,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后,土尔扈特人决心返回祖国。而迫使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是沙俄帝国的压迫。18世纪20年代以后,在俄国政府强大压力之下,土尔扈特逐渐被沙俄控制,尽管如此,土尔扈特汗阿玉奇仍然“独立行动,甚至进攻沿伏尔加河诸俄罗斯城市”。

土尔扈特人的不断反抗,使俄国政府无法实现对他们的彻底征服。于是俄国当局又采用了另一种策略。

首先,沙俄要求改革土尔扈特的政治体制。按照蒙古习惯,汗王决定一切事务,在汗王下面有扎尔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沙俄要求改组扎尔固,将它的权力上升到同汗王一样高,以利于自己控制土尔扈特族。

其次沙俄将大量的哥萨克移民不断向东迁移,压缩土尔扈特的游牧地,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日益受到限制。

同时沙俄政府要求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放弃藏传佛教,企图借此抹杀土尔扈特人的文化特性。

沙俄还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土尔扈特人,为沙俄政府服务。

18世纪,沙俄帝国为了抢夺出海口,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战争规模和时间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与土耳其帝国的战争延续的时间最长。沙俄政府为了战争胜利,开始大量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同土耳其帝国交战。在战争中,土尔扈特人员伤亡巨大。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土尔扈特的人口不断减少,尤其是青壮年的损失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召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土尔扈特人决定要东归故土。

但由于是举族迁移,沙俄政府防范严密,加上部落内留恋情绪,使得迁移没有迅速的进行。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召开了第二次绝密会议,正式决定离开沙俄,返回故土。

随后在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部落内的所有战士,宣布了即将东归的决定。土尔扈特人为东归开始进行积极的准备。

尽管土尔扈特人尽量保密,但还是被沙俄政府获悉。急剧变化的形势,迫使土尔扈特人不得不将行动提前。

按照原计划左岸的1万余户同胞一起起程。但是暖冬气候,使河水迟迟没有结冰,导致左岸的人无法渡河。右岸的3万余户只好起程。渥巴锡亲自率领1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原营地的建筑被烧毁,以示东归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行动,很快被沙皇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她马上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追杀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同时将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1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很快就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但哥萨克骑兵追上了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土尔扈特人因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队伍松散,结果9000名战士和民众被杀。

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东归队伍必经的险要山口——奥琴峡谷。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自若,先是派出5队骆驼兵从正面进攻,然后在敌后面派出枪队包抄,几乎全歼哥萨克军队。

土尔扈特人回归的路上,困难重重,除了沙俄政府的截杀外,还有严寒与瘟疫的袭击。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土尔扈特人口大量减员。但依靠坚强的意志朝东方继续前进。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突破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承受了极大的牺牲。土尔扈特人终于在1771年5月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土尔扈特人在离开伏尔加草原的时候有17万人,“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清朝政府上奏说俄方使节通报土尔扈特全族东归。清朝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乾隆在得到奏报后,立即发布谕旨:“大皇帝降旨:尔(土尔扈特)等俱系久居准噶尔之人,与俄罗斯之俗不同,不能安居,闻厄鲁特等,受朕重恩,带领妻子,远来投顺,甚属可悯,理宜急加抚绥安插。”在《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中,记载了当时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以及内蒙等地的各族人民对土尔扈特人的支持,大量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土尔扈特部落,其中有20余万头马牛羊,4万多石米麦,2万余封茶叶,5万多件羊裘,6万多匹棉布,以及大量的毛毡庐等。这些物资帮助了土尔扈特人民度过困难,在祖国的故土上“皆安居得所”,“俾得以所至如归。”

在渥巴锡、舍楞等人东归以后,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遣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了土尔扈特部落的上层贵族。

不久,渥巴锡随伊昌阿来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皇帝乾隆的旨意,让渥巴锡等人于秋季前往避暑山庄面见乾隆皇帝,同时将乾隆皇帝颁布的敕书转交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

乾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不久,渥巴锡等13人及其随从44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正好是承德普陀宗乘庙落成的日子,一场盛大的法会在这里举行。乾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为了褒奖土尔扈特的东归,乾隆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其余土尔扈特人分别封为亲王、郡王及其他爵位。土尔扈特部众划分为新旧土尔扈特,在新疆和科布多游牧,由伊犁将军和科布多大臣管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存有乾隆四十年清政府颁发给土尔扈特的8颗银印,其中有“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之汗之印”,“乌纳恩苏珠克图”表示忠诚、忠顺的意思,“卓里克图”表示英勇、勇敢的意思,整个印文就是表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英勇王”。这颗印是给渥巴锡和他的继承者策楞纳木扎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