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30

第30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6)

§§§第十四节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急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不易查明。当机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时,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荨麻疹的发生,如食用鱼、虾、蟹等动物性食品;接触花粉、漆树等植物;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血清等药物;受到冷、热、风、日光等的刺激,另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代谢障碍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本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对体内外一些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表现为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赤白游风”。

诊断要点

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常伴瘙痒、腹痛、胸闷气急等症状。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需分清邪在表在里,在表者需辨寒热,虚证者需辨气虚血虚。

处方

1.风寒束表证: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多在冬季发病。舌淡红,苔薄白,脉迟或濡缓。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基本处方桂枝、芍药各9g,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每日1次,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麻黄蝉蜕汤:麻黄、槐花、蝉蜕各6g,浮萍9g,黄连、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寒束表者。

(2)麻黄人参芍药汤:炙麻黄10g,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g,白芍、代赭石、制首乌各20g,麦冬、党参、黄芪、当归各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寒束表者。

(3)葛根汤:葛根20g,麻黄10g,生姜4片,桂枝12g,甘草6g,白芍20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风寒束表者。

2.风热犯表证:风团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皮疹加重,得冷则减轻,多在夏季发病。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基本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石膏(煅)各3g,甘草(生)、木通各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根、杏仁各6g,赤小豆10g,大枣12枚,生梓白皮10g,生姜、炙甘草各6g。上药以水1000ml,先煎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渣,每日1剂,用于风热犯表者。

(2)疏风清热饮: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炒山栀、黄芩、银花、连翘各9g,蝉衣4.5g,生地15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犯表者。

(3)银翘散加味:金银花15g,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薄荷、蝉蜕、牡丹皮、浮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犯表者。

3.胃肠实热证:发疹时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泻泄,甚至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基本处方防风15g,荆芥7.5g,连翘、薄荷叶、川芎、当归、芍药各15g,白术、山栀各7.5g,大黄、芒硝各15g,生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12g,每日2~3次。亦可加水煎服,每次6g,用水200ml加生姜3片煎至120ml温服。

备选处方

藿香正气散:藿香9g,紫苏6g,白芷、桔梗各4g,白术6g,厚朴4g,半夏曲9g,大腹皮6g,茯苓9g,陈皮5g,甘草3g。上药研为细末,每次6g,水200ml,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120ml,热服。临床常改为汤剂,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胃肠实热者。

4.气血两虚证: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调补气血。

基本处方黄芪180g,白术、防风各60g。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9g,每日2次,开水送服。亦可加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备选处方

(1)当归饮子:当归(去芦)、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各30g,何首乌、黄芪(去芦)、甘草(炙)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血两虚者。

(2)黄芪桂枝龙牡汤:黄芪12g,桂枝8g,白芍10g,甘草3g,大枣15g,生姜3片,生龙骨、生牡蛎各20g,蝉衣6g,防风8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血两虚者。

(3)十全大补汤:黄芪30g,肉桂6g,人参8g,白术10g,茯苓8g,熟地15g,白芍8g,当归10g,川芎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血两虚者。

(4)益气固表方:北芪25g,防风、白术、鱼腥草、茯苓各15g,白芍、山楂各18g,蒺藜、酸枣仁各15g,乌梅16g,牡蛎25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5.冲任不调证:常在月经前数天开始出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常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舌质微青紫,舌苔薄脉细或沉涩。治宜调摄冲任,活血化瘀。

基本处方桃仁、红花、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通经逐瘀汤:地龙12g,角刺、刺猬皮、桃仁、赤芍、银花、连翘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警示

急性荨麻疹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结合西医立即抢救。

§§§第十五节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的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不明,根据其发病过程,季节影响,有自限形性,罕见复发,一般倾向于病毒感染。也有认为与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变态反应有关。相当于中医的“风热疮”、“风癣”、“血疳”、“子母癣”等。

诊断要点

1.常发于春秋季节,青壮年多见,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2.皮肤上起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的斑片,多随皮纹排列,上覆糠秕样鳞屑。

3.本病有自限性。

辨治原则

本病多为血热风盛证。

处方

血热风盛证: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或鲜红色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浅棕色糠秕状鳞屑,自觉瘙痒,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基本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石膏(煅)各3g,甘草(生)、木通各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荆芥各9g,蝉衣6g,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2)犀角地黄汤:犀角屑3g,地黄30g,丹皮9g,芍药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犀角磨汁和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3g,连翘9g,杏仁6g,赤小豆15~30g,大枣6枚,生梓白皮6g,生姜3片,炙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4)生地大青叶方:生地20g,牡丹皮、牛蒡子、赤芍各12g,丹参15g,蝉衣10g,大青叶、板蓝根、紫草、白鲜皮、苡仁各3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5)消糠汤:蝉衣、荆芥、苍耳子、炙麻黄、当归、草河车、车前子、苍术各9g,地肤子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6)凉血解毒方:生地、玄参、黄芩各30g,银花24g,山栀子15g,牡丹皮、赤芍、蒺藜、野菊花、生甘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7)生地苦参汤:生地15g,苦参12g,菊花8g,蝉衣5g,牡丹皮8g,赤芍、山栀子、白鲜皮、豨莶草各9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外治

(1)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取10~15g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石炭酸1ml,临用时摇匀,每日4~5次,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

(2)复方蛇床子洗剂:蛇床子粉、炉甘石粉各10g,碳酸1ml,甘油5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日3~4次,外涂患处。

(3)苦参汤:苦参、蛇床子各30g,白芷、野菊花各15g,石菖蒲9g,地肤子30g。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水煎湿洗患处。

(4)清凉膏: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4.5g,香油500g,黄蜡180g。用香油浸泡当归、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黄,离火将油滤净去渣,再入黄蜡加火熔匀,待冷后加大黄面(每斤油膏加大黄4.5g)搅匀成膏。每日1~2次,外涂皮损处。

警示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病情严重或较长者可酌情口服泼尼松。

§§§第十六节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因素:如糖尿病、胸腺功能不全、妊娠等;神经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外伤手术、某些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和药物刺激以及气候因素等,对有些银屑病患者亦有一定关系。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只能达到近期效果,而不能制止复发。中医总称为“白疕”。

诊断要点

1.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多于女。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皮肤上反复起红斑或丘疹,上覆多层白色鳞屑,刮去皮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筛状出血。

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冬重夏轻,部分患者可相反,数年后则季节性不明显。病程缠绵日久,易于复发。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需分清风湿热毒、气滞与血瘀,虚证者需辨气虚与血虚。

处方

1.血热风盛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皮损不断增多,颜色焮红,鳞屑厚积,点状出血现象明显,痒甚,抓破或外伤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生槐花30g,紫草根、赤芍各15g,白茅根、生地各30g,丹参15g,鸡血藤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荆芥各9g,蝉衣6g,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2)升麻葛根汤:山栀、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黄芩各3g,黄连、木通、甘草各1.5g。上药用水400ml,煎至24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3)土槐饮:土茯苓、生槐花各30g,生甘草9g。每日1剂,加水煎服。也可泡水代茶。用于血热风盛者。

(4)化斑汤:石膏30g,知母12g,生甘草、玄参各9g,犀角6g,白粳米9g。上药以水800ml,煮取300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5)白疕一号方:生地、生槐花各30g,山豆根9g,白鲜皮、草河车、大青叶、紫草各15g,黄药子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2.血虚风燥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或消退期。病情稳定,皮损不扩大,疹色变淡,部分消退,鳞屑减少,瘙痒不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生地、熟地、黄芪各12g,当归9g,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各6g,升麻、生黄芩各3g,桃仁泥、红花各2g,天花粉4.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祛风换肌丸:威灵仙、石菖蒲、何首乌、苦参、牛膝、苍术、大胡麻、天花粉各等份甘草、川芎、当归减半。上为细末,新安酒为丸,绿豆大。每次6g,每日2次,白汤送下。用于血虚风燥者。

(2)当归饮子:当归(去芦)、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各30g,何首乌、黄芪(去芦)、甘草(炙)各15g。上药研为细末,每次12g,用水220ml,加生姜5片,煎至180ml,去渣温服,不拘时候。用于血虚风燥者。

(3)消银片:生地、红花、当归、丹皮、防风、双花、荆芥、苦参、白鲜皮、蝉蜕、大青叶、牛蒡子(原文献未载药量)。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4)养血解毒汤:鸡血藤30g,当归15g,土茯苓30g,生地、山药、威灵仙、蜂房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3.气滞血瘀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基本处方苏木、赤芍、白芍、红花、桃仁各9g,鬼箭羽15g,三棱、莪术各9g,木香6g,陈皮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以本方组成的临床中成药有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用于气滞血瘀者。

(2)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滞血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