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48

第48章 眼科疾病(8)

(3)茵陈薏苡仁饮:薏苡仁50g,绵茵陈30g,冬瓜仁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4)清浊汤:猪苓、大黄、栀子、滑石、苍术、车前子(包煎)、生苡仁、黄芩、生地、赤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5)猪苓散加减方:猪苓、木通、栀子、滑石、萹蓄、苍术、车前子(包煎)各9g,生苡仁24g,大黄4.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郁蒸者。

(6)菖蒲三仁汤:苡仁、蔻仁、半夏各15g,杏仁、竹叶、滑石、土茯苓、石菖蒲各12g,厚朴、通草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7)二妙丸: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6.阴虚火旺证:病势较缓,或日久不愈,目赤痛时轻时重,瞳神干缺不圆,神水混浊,或晶珠混浊;常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基本处方黄柏、知母各10g,生地、淮山药各12g,丹皮、茯苓、泽泻、当归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养阴清热汤:生地、天花粉、知母、石膏、银花、黄芩、龙胆草、芦根、荆芥、防风、枳壳各1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2)知柏八味丸:熟地20g,淮山药、山萸肉各12g,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女贞子、麦冬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3)黄柏知母散:盐浸黄柏、盐浸知母各30g。晒干,共研细末。每晚卧前服9g。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7.肝肾阴虚证:眼前似有黑花飞舞,视物模糊,眼内干涩,玻璃体混浊,睫状体平坦部雪堤样改变或眼底色素紊乱和色素脱落;全身常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

基本处方生地、熟地各10g,菊花6g,枸杞子、当归、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2)明目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3)杞菊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4)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5)一贯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警示

对前葡萄膜炎早期应迅速散瞳,防止虹膜后粘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局部配合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宜寻查病因,注重病因治疗。

§§§第二十一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晶状体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的眼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且晶状体混浊加重,由于它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故又称为老年性白内障。可一眼或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病程长。本病属中医学“圆翳内障”范畴。

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常双眼发病。

2.视物模糊或有暗影,视力逐渐下降。

3.晶状体呈不同形态的混浊,或晶状体全混。

辨治原则

本病病程较长,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脾虚气弱所致,治宜补益肝肾,补脾益气为主。

处方

1.肝肾不足证:视物昏花,视力缓降,晶珠混浊;或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治宜补益肝肾。

基本处方熟地12g,枸杞子10g,菊花6g,山萸肉、当归各10g,山药12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车前麦冬丸: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各等份。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20~30丸,每日1~2次,口服。适用于阴虚有热者。

(2)地黄菟丝丸:菟丝子150g,熟地黄90g。将菟丝子酒浸5天,晒干,研为细末;熟地黄捣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早晨空腹用温酒服下30丸,晚饭前再服1次。适用于肝肾亏虚、双目昏暗。

(3)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4)杞菊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5)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6)一贯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7)明目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8)石斛夜光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9)复明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10)金匮肾气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11)附桂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2.脾气虚弱证: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或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晶珠混浊;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基本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苡仁各12g,炙甘草3g,陈皮6g,当归12g,黄芪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补中益气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9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3次,空腹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2)四君子丸:每次3~6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3)六君子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痰湿阻滞者。

(4)参苓白术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脾虚者。

(5)障眼明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脾虚气弱,肝肾不足所致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初期或中期。

3.肝热上扰证: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珠混浊,目涩胀;或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治宜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基本处方石决明20g(先煎),草决明、青葙子、赤芍、山栀、木贼、荆芥、麦冬、红花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石决明大黄汤:石决明18g,元明粉6g,大黄3g,蛇蜕、蝉衣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热上扰者。

(2)拨云退翳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热上扰者。

(3)珍珠明目液:每次1滴,每日3次,滴眼。适用于本病早、中期,肝热尤宜。

(4)障翳散:每次1滴,每日3次,用时,将溶剂注入药粉中,和匀后滴眼。适用于本病各型,肝热尤宜。

(5)麝珠明目液:每次1滴,每日3次,点眼。适用于本病早、中期患者,肝热尤宜。

警示

通常对本病的初期或未成熟期以及不愿意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若晶珠混浊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十二节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是指玻璃体内出现除正常结构之外的不透明体的一类眼病。这些不透明混浊物多为玻璃体内炎性渗出物、游走细胞、色素颗粒、类脂状物、纤维条索、出血及某些退变性产物等。其特征为外眼端好,只觉眼前有飞蚊式云雾状物飘动,严重者可影响视力。本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度近视等患者的增加,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根据玻璃体混浊程度及性质的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学“云雾移睛”、“血灌瞳神”范畴。

诊断要点

1.玻璃体退变性混浊:眼前飘动黑影,在明亮处或白色背景衬托下症状更为明显。B型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多见于老年人和高度近视患者。

2.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严重者仅有光感。眼前有暗影飘荡或黑影遮挡。检眼镜下见玻璃体内尘状、块状、片状、絮状的黄色或红色的混浊灶。B型超声检查可见玻璃体有均匀点状回声或斑块状回声。陈旧性积血或伴有玻璃体增殖性改变时回声不均匀。

辨治原则

退行性混浊多以补益为治法。出血早期,尽管病因不同,都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当宁血止血;出血基本停止后,以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

处方

1.肝肾亏损证:眼前似有飞蚊,逐渐增多,眼干涩,玻璃体内有点状、条状或块状混浊物漂浮,或可见玻璃体内有大量雪花样白色点状物飘荡;头晕耳鸣,腰酸遗泄,易疲劳。舌红,少苔,脉细。治宜补益肝肾。

基本处方菟丝子、楮实子、当归、枸杞子、熟地黄各10g,车前子15g(包煎),五味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五味子饮:五味子15g,枸杞子、决明子各10g。洗净泡水代茶饮。适用于肝肾亏损之老年玻璃体变性者。

(2)补肾定睛丸:熟地黄15g,楮实子10g,菟丝子、枸杞子各15g,菊花10g,丹参12g,黄芪15g,磁石30g,昆布20g,茯苓、牛膝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肾亏损者。

(3)驻景丸加减方:菟丝子、楮实子各15g,茺蔚子、枸杞子、车前子、木瓜各10g,寒水石、紫河车、五味子各5g,生三七2g。每日1剂,加水煎服,三七研末,紫河车研末,药汁冲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4)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5)明目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6)首乌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7)杞菊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8)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9)一贯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10)石斛夜光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2.气血亏虚证:视物昏花,眼前黑影飘动,时隐时现,不耐久视,睛珠涩痛,玻璃体内有点状、条状或块状混浊物漂浮;或见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宜益气补血。

基本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0g,熟地12g,川芎、白芍、当归各1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八珍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者。

(2)十全大补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9g),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者。(3)补中益气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者。(4)黄芪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适用于气虚者。

3.湿热蕴蒸证:自觉眼前黑影浮动,玻璃体内有尘状、絮状或团块物浮动,眼内有其他组织的炎性病变;胸闷纳呆,口苦心烦,头重。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化浊明目。

基本处方苡仁、法半夏、滑石(包)、竹叶、黄芩、栀子、泽泻、浙贝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三仁汤:杏仁、滑石、白通草、竹叶、白蔻仁各10g,厚朴6g,生薏仁15g,法半夏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2)燥湿汤:黄连3g,陈皮6g,苍术、白术、茯苓、半夏、枳壳、炒栀子各10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蒸者。

(3)升清明目汤栺方:陈皮、清半夏各6g,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各9g,枳壳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湿蕴结者。

(4)甘露消毒丹:滑石15g,黄芩、茵陈各10g,石菖蒲6g,川贝5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后下)、射干各4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犯目者。

(5)二妙丸: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4.络损出血证:视力突然下降,重则不辨人物,仅有光感,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血管周围视网膜上出血、量多而色鲜红,甚或玻璃体积血;兼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凉血止血。

基本处方大蓟、小蓟、仙鹤草、茜草、生地、丹皮、栀子炭、侧柏叶各10g,白茅根15g,三七粉(另吞)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二草地黄汤:生地黄、白茅根各20g,仙鹤草、旱莲草各18g,白芍、白及、蒲黄、山栀子炭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伤血络之玻璃出血者。

(2)加减生蒲黄汤:生地黄、旱莲草、荆芥炭各12g,丹参、郁金各15g,生蒲黄24g,牡丹皮10g,川芎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络损出血者。

(3)生地蒲黄汤:生地、旱莲草、荆芥炭各12g,丹参、郁金各15g,生蒲黄24g,丹皮10g,川芎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伤血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