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38

第38章 搭建平台夯基础筑牢堡垒促发展

第38章 搭建平台夯基础筑牢堡垒促发展——张家川县木河乡下庞村党支部

〔组织点评〕

下庞村党支部能够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生产生活难题,在提升服务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木河乡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张家川县木河乡党委

张家川县木河乡下庞村辖9个村民小组,485户,2185人,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3名,是一个纯回族聚居村。近年来,村党支部着眼于加强村级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实民族地区村级党建工作基础,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三联三引三助建平台

“农村要稳定,关键在支部”。针对回族群众全民信教的实际,积极开展以“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界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引三助”活动,建立了《村务教务通报制度》、《联引助工作职责》等4项制度,村党支部与宗教活动场所、村干部与宗教界人士、党员与信教群众结成“联、引、助”对子78对,建立8个党员责任区,培养致富“明星户”15户,致富带头人11人。定期开展互动交流、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宗教场所、宗教人士在调处矛盾纠纷、构建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四项整合夯基础

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32万元,建成集村代办室、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便民超市等为一体的261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融服务、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娱乐广场。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村阵地的基本功能,积极整合村卫生室、农家书屋、信贷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活动文化广场等资源,有效增强了村阵地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平台,开展“五好家庭”、“勤劳致富户”等评选活动,实现了全村无赌博盗窃、无吸毒种毒、无打架斗殴,形成了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着力构建和谐村企关系,招商引资150万元,兴建村级建材厂,年解决剩余劳动力120余人,人均收入1.4万元,村民口袋里的钱多了,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了。

六个转变促发展

村党支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各类培训、现身说法等形式,着力转变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等靠要的发展理念、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发展意识、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工作方式、以管理为主的工作职能,组织党员群众沿路、沿河种植高效旱作粮食作物1000亩、推广种植新优品种1500亩、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1300亩,粮经比例由原来的62颐38转变为41颐59.充分发挥回族群众发展养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全村群众饲养良种牛1361头,户均3头,年实现经济收入303万元。针对全村剩余劳动力多、且回族群众有从事民族餐饮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年外出务工人员500余人,创劳务收入500余万元。改扩建村组道路11公里,硬化巷道3公里,兴修农田道路16公里,修建便民桥2座,建成人饮水窖230座,沼气池200眼,兴修梯田2200亩,实现了通村道路水泥化、村内道路全硬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清洁化、耕地梯田化。

下庞村党支部在实干中创先进、在发展中争优秀,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243元,提高到2010年的2260元。广大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人心思富,民心思进,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实现了和谐稳定与快速发展双赢的目标。

获奖情况

2000年,被张家川县委评为“农村先进党支部”。

2002年,被张家川县委评为“先进村党支部”。

2006年,被张家川县委评为“双拥模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被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

2008年,被张家川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二茵茵六年度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一等奖”;被天水市妇联评为“妇字号基地”。

2009年,被天水市委评为“文明村”;被省妇联评为“甘肃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

2010年,被天水市委评为“生态文明村”;被张家川县委评为“文明村”;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

2011年,被张家川县委评为“2010年度先进村”;被天水市委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