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48

第48章 祖厉河畔党旗红

第48章 祖厉河畔党旗红——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党总支

〔组织点评〕

太平村党总支部严格按照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五带头”共产党员的要求,组织和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抓班子、壮队伍、调结构,通过承诺践诺,采取抓培训、抓项目、抓产业等措施,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实现了固本强基,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组织活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安定区鲁家沟镇党委

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位于定西市区以北40公里处,定靖公路横贯而过。该村有8个村民小组,457户1714人;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58名。全村流域面积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42亩,人均5.1亩。近年来,村党总支部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争创目标,狠抓“四大”产业,太平村从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全区富裕村。党总支部先后18次受到省、市、区表彰。

抓关键实现固本强基

2000年,太平村率先开展了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双富”创业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2002年7月10日专门就此刊载了《脱贫攻坚再现党员先进性》的文章,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请再喊一声:跟我来!》。多年来,太平村党总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印发宣传资料,提升党员素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年龄、特长,设置了创业致富示范岗、村务管理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信息咨询服务岗等岗位,激发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达到了80%以上。坚持标准,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2001年以来,全村每年发展农民党员4名以上,其中35岁以下占50%,高中以上文化占40%,妇女占30%。

抓基础加快积极发展

太平村是“双培双带”工程的发源地,2003年,村党总支部组织开展了“大帮小、富帮穷、强帮弱”的帮带致富活动,建立了“支部+协会”的党建共建模式,产生了基层组织稳步健康发展、产业助推农民快速致富的联动效应。2007年,村党总支部协调农行发放贷款185万元,建成占地90亩的养殖小区,首批入住养鸡户34户,现入住125户,养鸡25万只,日产蛋20吨。2009年,养鸡小区建成饲料加工厂5家,年加工饲料1000吨,并申请注册了“鲁太缘”牌鸡蛋商标,“乡巴佬·太平清”咸蛋远销省内外。2010年,党总支部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成面积为370平方米的太平村综合服务楼,整合项目资金608万元,建成新农村住宅70户,二纵三横三条主干道6公里,完成地下排水渠道1200米、集中供水主管道2公里,完成农电线路10千伏420米、0.4千伏2100米,改造中低产田424亩,发展补灌面积800亩,建成沼气200座,发展养羊316户,建成规模小区3个,种植马铃薯6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500亩,输转劳务500多人,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

抓创新增强组织活力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总支部努力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以“亮身份、明职责、树形象”为总载体,以村班子“三强”、党员“四带”为目标,争做政治素质强、驾驭能力强和服务意识强村党组织班子,争做带头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带头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引领群众创先进、争优秀、走致富路。党总支部继续深化“三链”建设、落实“一定三有”、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开展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为契机,设立便民服务室、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印发便民服务卡和岗位责任卡等形式,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实践活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如今的太平村,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当你走进太平村,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敞明亮的住房,错落有致的鸡舍羊棚,到处是一派新农村的美好景象,太平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太平人沐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将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获奖情况

1996年,被省委评为“全省农村先进党支部”。

1998年,被定西地委、行署评为“地级文明村”。

2004年,被省委评为“全省五个好党组织”;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民主法制示范村”。

2006年,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

2007年,被省扶贫办公室评为“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

2008年,被定西市委评为“全市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中科协、民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