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54

第54章 科学破解难题助推全面发展

第54章 科学破解难题助推全面发展——文县天池乡党委

〔组织点评〕

天池乡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五个好”具体创建标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旅游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化解社会矛盾上创先争优,努力破解了一批项目建设、民生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天池乡已经成为全县争创先进基层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

——中共文县委员会

文县天池乡地处白龙江流域上游,是中国四大天池之一——洋汤天池的所在地。全乡辖8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1713户6872人。党委设支部10个,有党员264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近年来,天池乡党委在文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立足实际,坚持重民生、求发展、促和谐,严格按照“五个好”具体要求,围绕培育旅游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高度重视乡村两级班子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

近年来,天池乡党委狠抓自身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干部队伍管理,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以学风、作风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狠抓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有效提升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改变了部分干部职工“缓、懒、散”的工作状态,干部形象进一步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在深入开展民主测评、集中化解矛盾纠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换届选举的要求和程序,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方式,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将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好的人吸纳到了村“两委”班子当中,进一步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整体效能。三是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树立良好干部形象。同时,进一步深化“双培双带”、“结对帮扶”,广泛开展公开承诺,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抢抓灾后重建的良好机遇

不断夯实全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明显。“5·12”地震发生后,天池乡党委能够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全面开展生产自救,妥善发放各类救灾物资,坚持维修重建并重,高标准完成1301户维修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重建412户,城镇重建维修21户,已于2010年底全面竣工。二是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共争取各类项目30多个,先后完成了新增七期长治流域区治理项目和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天池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环湖栈道已完工,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山门已完成主体,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修建了关坪、天池、大坡三村五保家园,全面完成了人饮工程、沼气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全乡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有效破解科学发展的各类难题

助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天池党委深刻分析和查找影响本乡科学发展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维稳这个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了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是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近两年新发展核桃1560亩,花椒4000亩,优质辣椒300多亩,双垄地膜玉米400亩、洋芋10000亩,中药材9000亩,全乡万元田面积达到400亩,多千田3000亩,建成了鹞子坪高科技特色农业示范点150亩,建成蔬菜保鲜冷库一座,以中药材、优质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初具规模。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坚持以农村公路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农村工作基础。实现全乡村村通公路,90%的村民小组修通公路;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新修水渠3条,维修加固4条,完成了朱家沟、白石沟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护村河堤1500余米,并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新增土地面积900亩。三是农村维稳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信访长效机制,努力构建治保、调解、普法、联防、帮教“五位一体”的治安防范管理体系,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调解职能,及时化解调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近两年来,全乡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也无越级上访和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

获奖情况

2010年,被省委确定为“省级五好党委示范点”。

2011年,被陇南市委评为“全市平安乡镇示范点”;被文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灾后重建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