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475749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薛德震则在《人的哲学论纲》薛德震:《人的哲学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书第十二章《人的解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中,谈到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他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把握,一句话人只有成了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人才意味着解放,显然这些主人只有在自由王国里才能实现。即所谓的三个“主人”的解读。这种理解在我国是比较流行的,但它忽视了人的解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而仅仅把人的解放只当作一种结果来看待。这些说法只是一个个的命题而已,并且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人如何才能成为这三种主人的途径等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兵在其博士论文《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吉林大学,2005,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我国当下的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的两个“转向”:“实践论转向”和“生存论转向”进行了述评,指出了这两种“转向”的理论局限或缺憾,主张“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学说”。马克思哲学是以人的解放为理论旨趣、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非人的生存状况为理论进路,以探索变革人的生存方式的现实道路为理论内涵的“解放何以可能”的“解放论”哲学,故应当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合理地理解为“解放论转向”。而且作者仍然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生存论,不是别的什么生存论,而是解放生存论,其实质在于揭露以物化和异化为特征的现代性生存方式的非人性,通过“说出”这种生存方式的“罪过’,来帮助人类洗清“自己的罪过”,从而在人的生存的根基处找到实现人的生存方式根本性变革的生存论根据。在作者看来,马克思的实践就是革命,革命也就是解放。这篇论文是在讨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并给予了定性:解放生存论。但对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内容及其体系本身并无什么研究。由于缺少内容和体系上的支撑,因此这种定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显然是让人生疑的。

陈先达教授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解读了青年马克思“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和力量”的理论。青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末-1844年1月)。马克思要通过《德法年鉴》对“当代的斗争‘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他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口号,第一次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和决定力量。也就是说青年马克思此时试图研究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和力量。这些思想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发挥成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的完整理论。

关于人的解放理论体系最为完整的研究构想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整体研究》高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2期。该文收录于由李惠斌、薛晓源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之中。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按三个组成部分研究,还要加强整体研究。从整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即人的解放学。所以要以人的解放问题为轴心来建构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大纲式设想,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结合为一体。但,这种理论构想只能停留在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内容方面糅合在一起。

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的解放理论的确是马克思思想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本人认为当前最要紧的是抓紧研究马克思本人的人的解放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编写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前东欧的一些哲学家把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人的本质作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存在,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是会受到阻碍和束缚的。他们批判了束缚着当代人的各种异化现象,批判主要针对三种典型的异化现象:一是官僚政治的统治,政治成为与人相敌对的外在力量;二是意识形态的统治,各种意识形态宣传使人成为了主流思想的奴隶;三是技术的统治,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人们难以控制的力量,已成为一种使人成为奴隶、自动装置和自我主义者的可能性。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3-334页。科西克把异化现象称为“伪具体的世界”,他的《具体的辩证法》就是要去解蔽和去伪以达到返本显真之目的,因而辩证法的重要使命便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生成与觉醒,辩证法通过异化现象的批判向人们敞开一个人文解放的境界,人文解放成了辩证法最为基本的理论关怀。遗憾的是我们不能获得这种人文解放的具体道路。科西克的辩证法既不是马克思的也不完全是海德格尔的而是一种“人本主义社会批评现象学”。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9页。

西方学者多半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出发去讨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伯尔基主张基于“欧洲政治和社会思想使自身首要关注‘理性’、‘运动’、‘斗争’和‘自由’”四个支配性概念[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页。,“建议把马克思主义首先看成一种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页。他认为解放和自由是同一个意思,要从特定的西方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合理把握自身及外在现实”。[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页。由此他认为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主要包括三个维度: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解放,它是指人类理性在自然界中的完全实现;其次在人类社会中的解放,它是指消除了阶级冲突、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解放;最后是精神解放,这是整个解放过程的关键,是另外两个维度的知识基础和前提。[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9页。在伯尔基看来,“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属于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的主流传统”。[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因此,他就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受精、孕育、成形和结实的起源历程。伯尔基侧重于从西方政治思想主流价值理念发展的关联性方面去探讨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但是我们要看到,马克思不但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的思想,而且在哲学上实现了转向和革命,正是在此基础上超越了前人,并发现了人的解放的规律。关于这一点,伯尔基恰恰没有重视。

总的说来,西方学者们在探讨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时,一方面多半是拓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比如从政治异化、社会异化、经济异化、劳动异化或者是技术异化等层面来进一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否定人的种种现象;另一方面则是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自由和理性的发展史去探讨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难免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这些形形色色的异化理论只是针对不同异化现象,研究者的角色类似于在马克思之前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进行各种形式批判的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像当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样,这些异化理论研究者既没有弄清楚异化的本质,异化是如何产生、形成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没有弄清楚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亦没有弄清楚异化理论与人的解放理论的关系。无论是侧重于哪个方面,都没有人系统地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去研究人的解放理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元化也深刻地折射着这种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作了自觉与不自觉的区分。于是一时间出现了“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等现象,这些表明人们正在试图弄清楚或者是“恢复”本来的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传统教科书,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的确出现了一些转向,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科书式的理解或多或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从一个“转向”转向到另一个“转向”,其实质是从“无人”出场到“有人”登场,从“更多的人”(“人的更多”)出场到“真正的人”登台演出。

目前关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就,主要表现为:首先,试图突破现有认识局限,把马克思哲学定性为人的解放学说,以找到马克思哲学的中心线或主题,从而发展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这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本体论研究。其次,一些学者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演进过程。再次,人们开始从人的本质、异化劳动、资本生产、科学技术、生产工具、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人的解放。最后,一些人运用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去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解放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定性为人的解放理论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回归。但目前的研究之所以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内容的所谓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没有把握住马克思哲学的总问题和主旨——人的自由和解放。二是没有抓住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因而都不能从根本上演绎马克思哲学。三是缺少思维方法上的创新,因而难以实现向马克思的真正回归。四是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本质的科学规定性。五是没有弄清楚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解决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想要构建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且基本符合马克思原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书将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进行文本的、历史的和逻辑的研究。首先阐述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以真正人的解放为主线来阐释唯物史观的创立、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对资本的批判;从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视为逻辑起点,进而从人体、自然条件和人的需要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阐释劳动的生成,阐明物质生产劳动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循着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理路来阐释唯物史观是人的解放理论的基础,阐明唯物史观的理论本质;将资本批判理论视为“现实的”人的解放理论;将思想解放视为人的解放的先导,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后阐释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形态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