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47578200000051

第51章 五官科疾病(1)

白内障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白内障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浑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浑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白内障患者将不断增多。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000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1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白内障至少占盲人的一半。据我国调查的结果,白内障也是我国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

(二)病因病机

医学上称白内障。人的眼睛犹如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而人眼眼底的视网膜则相当于胶卷。白内障就如照相机的镜头变浑浊了,光就难以照射至视网膜,也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图像。在全身老化,晶体代谢功能减退基础上加上遗传、紫外线、全身疾患、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即有可能形成本病。

(三)临床表现

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眼镜来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开心,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返老还童”了,事实上,这却不是个好兆头,这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常见的症状是视物逐渐模糊,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若是在夜间开车的话,会觉得对面过来的汽车车头灯太刺眼而感不适或烦躁。但一般而言,症状发展的过程相当缓慢,并视晶状体最浑浊的位置及其发展过程而定。

(四)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应的眼底检查,可以很容易诊断本病。本病与年老有关。50~60岁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的达8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达100%。

(五)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白内障点眼药,但有无疗效尚不明确。手术是已经证实的最有效治疗白内障的唯一途径,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过去,白内障要等完全成熟了才可以手术,把晶体内的浑浊物连同囊袋一起取出来,术后要配戴厚重的凸透镜片矫正视力。现在,我们选择一种显微手术方式,在显微镜下把晶体内的浑浊物取出,保留囊袋,植入人工晶体,使术后视力迅速恢复。近几年,更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了超声乳化手术。

(六)预防

1.八项对策

(1)戴太阳镜:太阳眼镜可以挡住紫外线,防止它损伤眼睛,主要是晶状体,从而减少白内障的发生。选择太阳眼镜时,镜片一定要有防紫外线的功能。60岁以后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如戴上黄褐色的太阳镜,有助于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2)多喝水: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正常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有白内障的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应多补充水分。

(3)多服维生素: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每天服用100~200毫克的维生素C可预防白内障。

(4)少食盐:把每日的食盐量控制在3~5克,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5)适当服用阿斯匹林:适当服用阿斯匹林也有减慢白内障病程进展的作用,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1~1.0毫克/日,但该药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大,故应饭后服用。

(6)少吸烟:众所周知,长期吸烟可导致肺癌,很少有人知道吸烟也会导致白内障。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白内障的发生也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烟斗吸烟者更为明显。

(7)怀孕早期防生病: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内,应谨防感冒、发热、风疹、荨麻疹等,一旦发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损害。孕妇怀孕三月内身心健康可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8)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很容易导致眼睛疾病,如白内障、眼底出血、青光眼等。故应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四条法则

(1)注意眼睛的防护,防止机械性、放射线对眼睛的损伤,教育儿童不要用锐器打闹,不要玩危险玩具。

(2)用眼应以不觉疲倦为度,并注意正确的用眼姿势,距离、光源是否充足等。每用眼一小时左右,让眼放松一下,如闭眼养神、走动、望天空或远方等,使眼得到休息。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工作。

(3)坚持定期按摩眼部,可做眼保健操进行眼部穴位按摩。通过按摩,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环,提高眼球自身免疫力,从而延缓晶体浑浊的发展。

(4)保持心情舒畅。要避免过度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全身气血流通顺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睛明、承泣、四白、太阳、瞳子髎、丝竹空、鱼腰、阳白、攒竹、风池、合谷、光明。

2.定位

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向后一寸凹陷处。

瞳子髎——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丝竹空——面部,眉梢凹陷处。

鱼腰——目正视瞳孔直上,眉毛中。

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毛上1寸。

攒竹——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风池——项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处。

光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二)自我按摩法

1.抹眼用双手手指从印堂穴开始分别从上下眼眶及眼球抹至太阳穴,并在印堂及太阳处加力按压,操作共5分钟。

2.揉眼球用双手手指轻柔地揉动眼球,操作1分钟。

3.点穴对前述诸穴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4.拿风池双手拇指对双侧风池穴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操作1分钟。

鼻炎

一、疾病概述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从鼻腔黏膜的病理学改变来说,有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虽发病缓慢、病程持续较长,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称,如变态反应性鼻炎(亦即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现将各种鼻炎的特点简介如下:

(一)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常并发咽、喉及气管的上呼吸道炎症。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此病具有流行性,常与季节、环境和气候变化有关,一般以春、秋、冬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最盛。

1.病因病机常因病毒感染而发病,常见的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当机体因全身和局部因素而抵抗力下降时,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病毒入侵而发病。

(1)诱因

①全身因素:多有受凉史、烟酒过度、过于劳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及其他全身慢性疾病。

②局部因素:鼻腔慢性疾病及邻近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2.临床表现急性鼻炎初起,因为鼻黏膜血管收缩,黏膜缺血,所以表现为鼻腔干燥、疼痛。半天或1天以后,鼻黏膜血管开始扩张,腺体分泌增加,便出现鼻塞、流大量清水鼻涕,此时,常伴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鼻甲红肿、鼻道内有黏液性分泌物存留。到后期,白细胞大量渗出,黏膜上皮脱落、渗出,这些渗出物淤积于黏膜表面,形成脓性分泌物。全过程约7~10天即可痊愈。但如果休息不好,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使病情加重而出现并发症。

3.治疗急性鼻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1)全身治疗:大量饮水,热水泡脚,热水浴等。饮食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症状较重者宜卧床休息。早期发汗疗法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用生姜、红糖、葱白煎汤热服。还可用解热镇痛剂及中成药缓解症状。另外,如合并细菌感染或疑有并发症时,应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可用血管收缩剂如1%(小儿用0.5%)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使黏膜消肿而减轻鼻塞,通畅引流。

此外,应采用正确的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再吐出。

4.预防

(1)在感冒流行时,可用大核桃两个,取肉,切成细屑,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趁热饮服核桃与汤,每天2~3次。

(2)居处常开,使居室多接受阳光的照射,保持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使正气充沛,以抵抗外邪的侵入。

(4)在此病流行时,小儿禁止到商场、戏院、公园等公共场所。

(5)在疾病流行之际,出门要戴口罩。多吃大葱、大蒜、生姜等有预防作用。

(6)去除上呼吸道的病灶,积极治疗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病。

(7)感冒流行期间,卧室内可通过石蜡熏蒸来消毒。

(二)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比较早期的慢性鼻炎常表现为鼻黏膜的慢性充血肿胀,称慢性单纯性鼻炎若发展为鼻黏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鼻腔黏膜为可逆性炎症。

(1)病因病机: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成慢性鼻炎或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

(2)临床表现

①鼻塞:特点为间歇性,一般于白天、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及交替性,侧卧时,居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卧向另侧时,鼻塞又出现于居下侧之鼻腔。

②多涕:常为黏液性,脓性者多见于继发感染后方始出现。此外尚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鼻涕向后流入咽喉时可有咽喉不适,多“痰”等症状。(3)治疗原则

①病因治疗: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消除职业性致病因素;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是积极的治疗方法。

②局部治疗:可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或行封闭疗法,或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