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47581400000021

第21章 心血管病的科学防治(12)

(2)开始治疗前,患者的血钾应<50毫摩/升,血清肌酐<221微摩/升,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这两项指标的变化。

(3)开始使用螺内酯后,最好减少或停用补钾药物。

(4)如果血钾水平>54毫摩/升,应当减少螺内酯用量。

(5)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或疼痛性乳腺增生症应当停药。

(6)轻度至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的疗效不清。因此,不建议在这些患者中使用。

舒张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与收缩功能不全所致的心力衰竭相比,指导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试验很少,但仍有一些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用药原则:①β受体阻滞剂改善舒张功能,并可以减慢心率,从而延长舒张期时间。②维拉帕米类钙离子拮抗剂也可以使用。一些研究显示,维拉帕米可以改善高血压心脏肥厚的心功能。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直接改善心脏舒张性和扩张性,对于肥厚的回缩和降低血压有长期的作用。④液体负荷过重时,可用利尿剂,但要注意不可过度降低前负荷而减少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总之,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很困难,并且疗效经常不太满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可能很少,经常与某种程度的收缩功能不全伴发。患者发生舒张功能不全的情况变化很大,没有对照研究的数据,很难对具体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而收缩功能正常患者的治疗:①控制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②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③使用利尿剂控制肺水肿和周围水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有症状,或心肌缺血对于舒张功能有不良影响者,可以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

哪些药物可以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1)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具有降低心率和负性肌力作用,适用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降低心率,使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心室的充盈和舒张终末期容量。负性肌力作用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活动的不均一性;抑制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用于冠心病和肥厚性心肌病,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β受体阻滞剂还可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使其重量减轻,功能改善。

(2)钙拮抗剂:能阻滞细胞膜的钙通道,减少钙向细胞内流入,具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可延缓心肌细胞传导,改善心肌活动的异常均一性,促进收缩与舒张的协调;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还可增加舒张期冠状动脉充盈,减轻心肌缺血,降低心脏后负荷,故可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引起的舒张功能不全,临床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但由于硝苯地平可降低周围阻力,减轻后负荷,有可能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故不宜用于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脏后负荷。此外,通过减少醛固酮的分泌,能改善心肌顺应性,降低室壁的应力和硬度,故可改善舒张功能。

(4)硝酸酯类:适用于无原发性或继发性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可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使症状获得改善。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为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还有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的作用,从而降低心脏负荷,也可用于治疗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怎样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常见和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显示,北京地区因并发心力衰竭致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达466%。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治疗难度大,疗效差,故应积极防治。

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减轻心脏负担。②控制体内的钠和水。③增加心排出量。④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1)减轻心脏负担的主要方法是卧床休息。卧床休息,限制患者活动,减少机体的消耗,减慢心率,使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2)控制体内钠和水的方法是采用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量。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还需要应用利尿剂,辅助消除潴留在体内的钠和水。临床上常选用作用强的速效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减轻肺毛细血管压力,减轻肺水肿,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3)增加心排出量的方法是应用强心剂。洋地黄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可增加心排出量。但在通常情况下,凡是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都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所以,有人指出,洋地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产生一些有害作用。但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洋地黄对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是应用的明确指征。只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洋地黄的疗效减弱,而且容易中毒。这是由全身缺氧和酸中毒、心肌局部缺血及肝肾功能差等综合原因造成的。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时,洋地黄的用量应适当减少,可选用速效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02~04毫克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内,缓慢静脉注射,一般在24小时内不超过12毫克;或用毒毛花苷K0125~025毫克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内,缓慢静脉注射,一般在24小时内不超过05毫克。

(4)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方法是使用血管扩张剂。近年来,临床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泵衰竭,已被证实有很好的疗效。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疗效不好或用利尿剂后反应不敏感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很多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血管扩张剂适合于心肌梗死并发的慢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左心室衰竭或休克等,常用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当血压>133千帕(100毫米汞柱)时,可将上述药物作为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一线药物应用。

①硝酸甘油。03~0.6毫克/次,舌下含化,每5分钟1次,连续30分钟;或硝酸甘油10~200微克/分钟,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静脉作用较强,还可扩张冠状动脉,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缺血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矛盾,伴心脏前负荷增高为主的患者,应首选硝酸甘油。

②酚妥拉明。01~02毫克/分钟,静脉滴注。心肌缺血不明显,不需要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且以心脏后负荷增高的患者(如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大或血压偏高者)较为适宜。

③硝普钠。开始时速度<10微克/分钟(125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每毫升含25微克),以后每10分钟增加5微克/分钟。如心搏出量增加,应继续静脉滴注硝普钠,并注意避光。如果发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和(或)心排出量增加不明显,可加用多巴酚丁胺,以每分钟5微克/千克体重开始静脉滴注,直到最大剂量每分钟15微克/千克体重。如果血压下降剧烈,应将多巴酚丁胺换成多巴胺。对于心肌缺血不明显,心脏前、后负荷增高,不需要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的患者,可以选用硝普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保养

(1)坚持按时服药: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可以用利尿剂,常用氢氯噻嗪或呋塞米。服用利尿剂时应注意防止钾离子的丢失,可以加服钾盐或合用保钾利尿剂。病情严重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强心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

(2)减少活动量: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体力活动量超过心脏所能承受的做功量。因此,对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活动量,应比正常人的活动量要小,日间能有数次休息更为有益。心力衰竭严重的患者应严格限制活动量,以不产生症状作为活动量大小的依据。一般严重患者只能在室内慢步、轻微走动或取坐位,极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限制食盐的摄入:不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也是造成心力衰竭不易控制的原因。水肿患者每日食盐量不得超过2克,而严重患者应完全忌食有咸味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4)注意控制情绪:大喜或大悲均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应保持安静、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另外,还应禁忌烟酒,避免饮食过多,这样才能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排除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首先应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平时注意增加机体免疫力,除适当锻炼增加主动免疫力外,必要时可用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增加被动免疫。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适当休息。如果睡眠不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镇静剂或安眠药。同时,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大喜或大悲。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避免钠盐摄入过多,以免钠、水潴留。另外,冠心病患者应忌食富含脂肪及胆固醇的食物,忌大量吸烟、饮酒等。如果心脏病患者能够注意保护及维持心脏功能,寿命就可以延长。

什么是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是指在未发生心力衰竭时,给予适当的药物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后和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的预防;二级预防则是对已发生心力衰竭者,通过适当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目前研究认为,作为心力衰竭一级预防较好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期应用可降低心室肥厚程度,缩小心室容积,维持左心室舒张期末压于正常范围内,是作为心力衰竭一级预防的良好药物。此外,β受体阻滞剂也可作为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药物。心力衰竭的二级预防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多巴酚丁胺的心力衰竭患者,其远期预后较对照组差,主要原因是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之故。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也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降低。洋地黄及利尿剂在心力衰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无证据表明抗心律失常药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三、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

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是什么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

(1)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一个健康的心脏,心功能正常,具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当心率增快至180次/分钟,或减慢至35次/分钟,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是如果心脏有病变,心功能不正常时,便失去了代偿和调节的能力,引起心排血量减少,甚至引起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如果发生心律失常,也能使心排血量减少,严重时会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药物、电除颤、射频消融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纠正了心律失常,就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2)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死亡,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而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患者死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因此,抗心律失常十分重要,对预防猝死有一定作用。

(3)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如能得到及时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终止发作: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首先应终止其发作。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明显的循环障碍,以致出现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在短时间内终止其发作。

(2)及时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循环障碍:极快速型或极过缓型心律失常常可诱发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此时应抓紧时机进行抢救治疗,如纠正心率、强心、升血压,必要时应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应根据当时的具体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治疗。

(3)病因治疗:通过分析病史,详细的物理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找出发病的原因和诱因,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是处理心律失常的根本方法。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当应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或行外科手术后,其合并的心律失常一般都可消失。又如低钾血症亦常引起心律失常,将血清钾补至正常后,心律失常也可以消失。

(4)维持治疗:对某些已转复的心律失常,通常需用药物维持其窦性心律。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控制后,必须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防止其复发,或者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乙吗噻嗪)等药物维持。也有人用胺碘酮、丙吡胺等药物维持治疗。对于已不是转复适应证的心律失常,用药物把心率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也是常采取的治疗措施。